真源书房 -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陈丹燕【正版书籍】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0 07:34:02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陈丹燕【正版书籍】 电子书 mobi pdf txt word 2024 下载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陈丹燕【正版书籍】精美图片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陈丹燕【正版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868602
  • 作者:陈丹燕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2008-08
  • 页数:254
  • 价格:11.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0 07:34:02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上海有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这64条街道因而被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些被条例保护的街道有幸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保留了人们认识、回味上海历史风貌的可能,而陈丹燕则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这些街道更耐人寻味的一面。在书中,陈丹燕娓娓道来“街区风貌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必须保护住与那些建筑相连的街道,不得拓宽,甚至也不得随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树。这样,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丹燕可以说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在深处,陈丹燕视野宽广,心思深厚,她的文字透着精巧细致的韵味。本书是她再次记录上海故事。这些街道,这些人,这些事都将成为上海的记忆。陈丹燕认为,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敢在街道上无所顾忌地呈现各种建筑的城市,不管怎样的建筑,都能以它看来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并肩站在同一个街区里。

中山东一路、南京西路、华亭路、武康路……在这本书中,陈丹燕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18条,着力于描写在这些街道上的带有标志性的人和事。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数,却标志着上海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这些故事具有真凭实据,力求表现历史最真实的印记。在这些街道中,标志性的红房子西餐馆、和平饭店等都化成了她承载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与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个时代,与大量的史料编织在一起,而它们的共同个性则是租界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这也正是陈丹燕眼中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质。

“一个城市有特殊的历史,这个历史里面可能有愉快的,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痛苦的,你都不能否认。应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历史的保护也是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上海是一个需要历史的城市,因为有了历史为借鉴,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动力。”这是《永不拓宽的街道》一书中陈丹燕引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的话,这也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吧。


书籍目录:

中山东一路 外滩漫游者

2圆明园路 旧影斑驳

3虎丘路 四品官与电机教授

4复兴中路 花园

5长乐路 红房子西餐馆的晚餐

6滇池路 和平饭店

7乌鲁木齐南路 街心花园的舞者

8虹桥路 万国公墓墓地

9南京西路 摩登与物质

0湖南路 戴西一生中长的一天

华亭路 雪

2兴国路 尼可

3香山路 大窗,王元化先生的人生地图

4五原路 亡者遗痕

5淮海中路 幸存者

6东湖路 我的手风琴伙伴

7南京东路 裘小龙

8武康路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附录 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名录”


作者介绍: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二十年来的创作在如何将虚构和非虚构熔冶一炉上多有探索,也对图文书的创作形式多有建树。写作的上海城市变迁和人物命运的非虚构作品数度登上书排行榜。作品已在德国、、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印度以及俄国等国家出版发行。俞晓夫950年出生于上海,江苏武进人。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同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988年赴英国留学,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从事油画、连环画创作。俞晓夫的绘画语言中积淀了海派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东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民族资本家、海派文人学者、革命家、传教士……穿越时空相聚在他的画面上。绎着一幕幕历史话剧。在俞晓夫的画面结构中,俞氏淋漓的线条勾勒浑然天成,为我们复活了一个多世纪沉沉的上海历史记忆。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从平安电影院到凯司令咖啡馆,现在有了三幢笔直的摩天楼。相比凯司令,它们虽然又新又突兀,但却是非常地道的上海。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敢在街道上无所顾忌地呈现各种建筑的城市,它从来没有时间和雅兴将自己规划得雅致一些。它一直是一个没有节制的人,一旦有钱,不怕把自己撑死。到了没钱的时候,就勇于当个败家子。不管怎样的建筑,都能以它看来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并肩“站”在同一个街区里。


那是一条19世纪末辟筑的法租界马路,到20世纪30年代后,成为法租界内住宅的代表性路段。不宽,幽静,行道树丰茂,两面都是花园住宅和老式公寓,风格多样。 它从前的名字,叫福开森路。一条以美国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马路。到现在,它已有一百年,依旧安静、雅致,带着一点岁月的沧桑……在整个衡山路风貌保护区里,它如一条鱼骨,与华山路、五原路、复兴西路、湖南路、泰安路这五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弧线相连,最为合适做建筑散步。


对我来说,十全十美是一块猪油,一口下去,腻住了所有的感官


从此,历史在他心中留下的强烈印象,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洞察的艺术,同时具有强烈的被掩盖的神秘感,而且十分仗义。


他从那遗留着装饰艺术浮华之气的玻璃大门里望进去,虽然那些国民党士兵已经烟消云散,但他们还是给这里留下了动荡过后的气息。这就是他一直喜欢的历史的气息。他想,就是因为这样的过去,使这里永远比芝加哥密歇根大道上那些大厦多一种惆怅。而一座装饰艺术式的大厦,要是没有这种惆怅来调和,它的浮华风格终于会因为太过火而变得恼人。


可要是说到上海风情,这也是一种真正的上海风情,从最暗淡的生活里转出来的一支圆舞曲。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陈丹燕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8条,着力于描写在这些街道上的带有标志性的人和事。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数,却标志着上海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 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 这些故事具有真凭实据,力求表现历史真实的印记。


书籍介绍

上海有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这64条街道因而被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些被条例保护的街道有幸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保留了人们认识、回味上海历史风貌的可能,而陈丹燕则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这些街道更耐人寻味的一面。在书中,陈丹燕娓娓道来“街区风貌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必须保护住与那些建筑相连的街道,不得拓宽,甚至也不得随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树。这样,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丹燕可以说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在深处,陈丹燕视野宽广,心思深厚,她的文字透着精巧细致的韵味。本书是她再次记录上海故事。这些街道,这些人,这些事都将成为上海的记忆。陈丹燕认为,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敢在街道上无所顾忌地呈现各种建筑的城市,不管怎样的建筑,都能以它看来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并肩站在同一个街区里。

中山东一路、南京西路、华亭路、武康路……在这本书中,陈丹燕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18条,着力于描写在这些街道上的带有标志性的人和事。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数,却标志着上海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这些故事具有真凭实据,力求表现历史最真实的印记。在这些街道中,标志性的红房子西餐馆、和平饭店等都化成了她承载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与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个时代,与大量的史料编织在一起,而它们的共同个性则是租界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这也正是陈丹燕眼中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质。

“一个城市有特殊的历史,这个历史里面可能有愉快的,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痛苦的,你都不能否认。应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历史的保护也是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上海是一个需要历史的城市,因为有了历史为借鉴,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动力。”这是《永不拓宽的街道》一书中陈丹燕引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的话,这也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吧。


精彩短评:

  • 作者: suenhe 发布时间:2009-09-27 11:01:59

    如果对待那些不可再回来的事与物都能像保护这些永不拓宽的路一样该多好。

  • 作者: 鳗老师 发布时间:2014-03-01 22:05:58

    这本书,正如雀巢咖啡:消费品,甜腻,带酸,假装有腔调。拼凑了几部小说的内容,然后责编还说是非虚构作品,连编辑都这么马虎。@陈丹燕

  • 作者: 柳营 发布时间:2021-11-14 21:30:07

    全书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上卷讲政治制度,其要点是主权在民,自下而上的民选和村镇自治,自上而下的权力分散和制约;下卷讲思想观念,通过对文学、艺术、宗教、家庭、国民精神和国家制度等方面的分类解读与民主进行印证。托克维尔还用了对比的方法: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制度与美国制度对比,以贵族社会与民主社会对比,以多数与少数对比,结论是平等的原则培育了美国人不断追求完善的制度与观念,当然,平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美国的民主也有其不平等之处,例如种族歧视、地位差异,总体来看这部书并非是比较细致的民主制度剖析之书,而是一部经过观察、思考、总结的理论大纲。

  • 作者: バカ蓝蓝 发布时间:2010-07-28 23:11:58

    想去上海

  • 作者: Zou 发布时间:2009-05-25 18:19:07

    满满的全都是落寞贵族的酸腐气,俺们很难欣赏这样的历史

  • 作者: 拾叁空城 发布时间:2012-02-15 15:48:59

    大部分内容充满一相情愿的暮气,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深度书评:

  • 《让逝者安息吧》

    作者:子亱閒讀 发布时间:2008-10-14 11:23:42

    非虚构文学一类,毕竟还是文学,篇幅拖沓,描绘刻意,牵丝攀藤的什么东西都罗列了要塞将进去,最后还是虚构文学扶了正,真实性不再,读的心思也就淡薄了许多。

    还是写到她了……这一册书携回许久了,一直没有急着去读,昨夜乍一翻,却不料就在那五原路的梧桐树荫下,看到了她的身影,岂不知道,来此處,她也祗是在无可奈何地躲避残酷的现实……作者将故事叙述一直绵延到了1975年9月23日,那是一个阴雨雾般弥漫的上午,瞬息间,一个年青美丽而无辜的生命离开了人世间,也许,她也离开了她所不能承受也不应该由她承受的苦难……

    掩卷,沉思良久,幸亏,那笔下故事离真实性尚有距离,也许,不够真实也是一种仁慈……

    三十三年过去了,夜窗下祈祷,让逝者安息吧。

  • 捕捉的回声

    作者:绿山墙的安妮 发布时间:2008-12-17 16:48:13

    看完《永不拓宽的街道》好多天了。

    这是一本捕捉老上海遗迹的书。这样的书很多,可是我独爱陈丹燕的讲述。

    上海保留了64条街道,永不拓宽,保留原貌,她选了其中十八条来记录。

    似乎一些东西,不抓紧时间说,就像烟尘一样随着一些人的逝去消散,再也寻觅不到。

    而这本书,诉说着的就是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发生在旧上海街巷中的传奇。

    那些传奇中的人物,有的是真是的存在,有的是虚构。

    不管真假,都已经无可企及,却回味无穷。

    就像陈丹燕所说: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好像是旧上海的证人,证明以前那个传说中的奇迹城市的确存在过。

    我特别喜欢跟着她的脚步和她的眼睛她的心灵一起,去回访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她说:我很习惯在凋败的劲舞中翻检出它过去的影子,却很不习惯在十全十美的景物中体会它的过去。对我来说,十全十美是一块猪油,腻住了左右的感觉。

    我也喜欢看她那些有阳光,有暗影,有风流动而过的思绪。

    对于陈丹燕的书,读过的很多,写的很少。

    或许因为她的文字中的感觉太熟悉了,与我呼吸与共,因而无需表达。

    或者不舍得表达,或者她的表达已经太准确,我不想添足,害怕一说就错。

    虎丘路,她写的是四品官与电机教授的故事。

    她很善于捕捉人们瞬间的情绪:他的眼神却渐渐阴沉下来,让我想起道台在旧照片里的眼睛。这一刻,不光是他们的眼睛的轮廓,连他们的眼神都是相似的,那是一种拔地而起的不甘。

    这个人对陈丹燕说:理论上来说我是喜欢中国和中国人的,那么精致的趣味,那么忠贞的祖宗,那么好的河山。说起来,美国人太粗,到底是大鱼大肉的乡下人。但现实是,你想做一个诚信的,清爽的,有担待的人,就做不得中国人。人的一生是不能有太多的磨难的,磨难太多,人生就像厨房的一块抹布,怎么洗,都会有一股秽气。

    对他这样的说法,我非常无语。想要反驳,都觉得底气不足。

    长乐路上讲的是范尼的故事。这一段时节选自长篇小说《慢船去中国》。

    那本书读过好几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很成功的一篇长篇小说。

    但因为其中描写的那种东西,不能与我共鸣,因此不够喜欢。

    我还记得一边读一边渐渐浮起在心里的失望。

    这次在这本书中再次读到节选,讲的是范尼出国前一家人很有仪式感的去吃西餐。

    这家人的态度,都带着一点不肯被人看成是平常人又不肯看出自己在意的当心,其实在心里斤斤计较,但面子上尽量不露声色。

    再次感受到典型的上海人的情结,上海人的骄傲,和他们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虚荣心。

    那种以为自己是大户人家,虽然已经没落了,但仍然高昂的头,傲视一切的虚张声势。

    他们视别人都是暴发户般粗俗,以为出国就是天堂的那种骄傲,让人很反感。

    这是我不喜欢的东西,我讨厌一个地方带给人的优越,和他们自以为是的体面。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时地会想,陈丹燕她自己是否也有着同样的上海人的特点。

    很不喜欢在她的文字中看到她属于上海人的烟火气,看到她身上作为上海人的蛛丝马迹。

    并不是说对上海人有什么看法,只是不想再看身上看到她笔下上海人的那种东西。

    比如对外国的盲目崇拜和向往,对体面的小心维护,对那些世俗的东西的热衷。

    我欣赏上海人的优雅和执著,却不喜欢他们优雅中为维护体面表现出的故作姿态。

    欣赏他们的执著,却反感他们执著的原因,比如那时候他们一定要离开上海去美国。

    把那作为生活的动力和终极目标。《慢船去中国》写的就是这个。

    我真的不想在她身上看到作为上海人的精明和成见。

    说到虹桥路的时候,她写的是万国公墓墓地。

    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有关墓地的文字了,牵起了心中对于那类文字的向往。

    那一次我终于体会到在无人的墓地里默默地用墓碑的方式保留着的上海往事,体会到那些早就进入了墓地的往事与现在活着的人的生活中那些奇妙的联系。哪怕是因为很少有人走动而到处爬满青藤,长满野花的墓地。

    我在那里的草地上躺了下来。寂静之中,我看见春天的絮云,带着淡蓝的水气,轻轻地飘过这里,他们的后面,是潮湿的蓝天。当墓地里所有的客死他乡的人都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也是走在这样的絮云和蓝天之下的。

    我想,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了解到自己是个喜欢墓地的人。因为这样,在以后,我又遇到一些和我有相同爱好的人,我们是些喜欢在安静的墓地里散步和思考的人。

    这些文字,让我想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就很向往做一个墓地的守墓人。

    其实我并没有去过真正意义上的墓地,我去过的不过是乡间的坟地,完全不同。

    说喜欢,不过是因为一些描写墓地的文字很有吸引力,感到可以静静地和一些灵魂对话。

    有时候,走过一些坟墓边缘时,不免心怯,怕那些鬼魂来吓我。

    可是,却真的以为做一个守墓人是很浪漫的事情,度过寂静的时光。

    还可以看到一些故事消失,另一些故事继续上演。

    湖南路上,是以前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读过的黛西的故事。

    记忆中是她的美丽优雅,大气从容,经历磨难和损害之后毅然保持美丽的率真和热情。

    重读节选的这一段,才想起来她曾经历的那些可怕的遭遇。

    那些对身体的摧残,对人性的凌辱,都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东西。

    他们家的孩子大都以率性的态度处世,因为他们从前不太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能掌握的。

    照片中的黛西,还是笑着的,可那笑容里已经没有了神采,而且还看不出后来眼睛里无邪而且无畏的坚定。

    这是她一生的照片中,最不好看的一张,她的脖子突然缩进衣领,笑容中有种悻然,从前的精致全无,而以后的晶莹也没有。

    那一年,她的先生被定为右派关押起来,她也开始走上噩梦般的生活。

    再读这段文字时,我有一些惊讶自己竟然忘记了她的遭遇。

    只记得她的坚定无畏,优雅从容,或许是她身上这些东西的力量太强大了。

    以至于那么痛苦的遭遇也无法摧毁她心中的力量。

    那些遭遇没有把她变成一个粗俗的内心坚硬的人,而是更加的优柔。

    她们的美,无关年龄,甚至愈老愈美丽。

    五原路上,重温的是姚姚的故事。就是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

    节选的是《上海的红颜遗事》里的一段文字。

    那本书,看过之后很难让人再读一遍,因为姚姚的和她的亲人们的遭遇太过惨烈。

    没想到几年之后,在这本书中记忆又被搅起,很久无法平静,回旋往复。

    突然觉得,那个时代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真的能随着那一代人的过去而过去吗?

    我没有亲历过那个浩劫,但是仅仅是在文字中了解,就觉得难以忍受下去。

    很能理解那个年代很多从事灵魂工作的人都选择了自杀,像老舍先生。

    要是我,肯定没有他们坚强。那种人格和心灵的凌辱,会让人无法存活。

    看到好多姚姚的照片,她并不是美女,但是她却让人那么难忘,那么爱怜。

    爱这种感情,在姚姚的生活里,伤的她那么厉害,从小时候开始,爱情就像一把长长的大锯子一样,在她细如柳枝的生活里,一个锯齿,一个锯齿地拖过去。无穷的伤害,就像无穷的锯齿一样,总是排好了队,一个一个密密地,紧接着向她锯过去。可是她,仍旧把爱与不爱,当成了取舍男友的理由。爱情这个东西,还像一个纯洁而诗意的女孩子那样,被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要是不是出于爱情,还是不能忍受。

    就在这样的时候,姚姚还想着爱情的事,还想要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它。

    原来她那人人都以为已经泯灭了的女孩子供奉爱的痴情,仍旧是这样坚强地在心里成长着,像无人的沼泽地里的野百合花那样,触目惊心地成长着,让偶然闯进去看见的人吓了一跳。

    但这些文字在指尖敲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都要流泪了。

    为她的执著,为她心中那种什么都杀不死的天真,对爱的向往。

    我努力地不要自己的眼泪流下来,原本对爱情的心我和她是一样的。

    因此表示吃惊都是对她的不信任和亵渎。只觉得莫名惊痛。有谁又能担负她的爱情。

    或许是上帝不想让她再失望一次,才会那样安排,让她永远怀着憧憬离开人世。

    或许在美梦中永远睡去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吧,活着背负痛苦记忆的人才是不幸的。

    淮海路,她写的是幸存者,姚姚的哥哥韦然。

    他说与韦然的对话,是她经历过的最残忍对话。总是回到令他难过的时代里。

    突然觉得她是感性的,智慧的,有着独特的灵魂,却没有悲悯的情怀。

    这样说她是不对的,不公平的,因为我不也很想看到她不断挖掘出来的那些轶事么。

    但是让那些幸存者一遍遍地讲述过往的遭遇,那些噩梦般的经历,实在是太残忍了。

    那个时代如一条沉船,难以触摸,但可眺望,并看着它渐渐分崩离析,轮廓走样。是的,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许正因为它太黑暗,这样悄悄从人们的记忆里溜走,就是不道德的。

    对韦然,有时候我摆不好自己的态度。不知道像我这样一个深深了解他家的过去,却忍不住回避那些渐渐显露出来的隐私黑洞的姚姚的传记作者,是他的亲人,老友,还是一个作家,一个朋友?我不知道用什么尺度相处最合适。有时候我感到自己像一只充满目的性,伸向别人的手一样,令我暗自难堪。可是有时候,我又感到历史透过虚无的时空,在我肩上重重按了一下,好像郑重的托付。经历过这样的心情,对姚姚家的幸存者韦然,好似总也不能自然而然地相处了。

    按照历史的说法,韦然是典型的黑暗时代的幸存者:劫后余生,心中留有创伤。有人在余生中挣扎着要从回忆里逃出来,竭力忘却。有人却一味沉湎下去,无力自拔。围绕着姚姚的故事,我见到了各种逃离之路。那是种逃生,没有从容可言。

    韦然却有一种从容。

    他经得起不同的人来翻检。

    他大多数时间是平静的,有时长久地沉默,那便是真的被刺伤了。他隔着时间的洪流,束手无策。

    韦然接受真相,有一种清醒的勇气:他分得清时代的责任和个人的责任,辨别得清人性的弱点在时代推动下爆发出来的杀伤力和人性在黑暗中散发出来的善的光芒。那种勇气因为有这样的清醒和理性而明澈无私。

    在把这些句子抄下来的时候,我突然就想,为什么一些人害怕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字呢?

    他们可以经历那样的苦难,我们就连面对他们回忆的勇气都没有呢,那些美好的灵魂。

    我想,我会有勇气把《上海的金枝玉叶》和《上海的红颜遗事》再读一遍的。

    南京东路上讲的是侦探小说家裘小龙的故事。那是一个我以前不知道的人。

    他生活在美国,却有着很强烈地上海情结。像他的妻子说“你至今还没有走出黄浦公园”。

    当他再回上海,看到乱糟糟改造中的公园,并没有失望的情绪。

    我很欣赏他的想法:这是现实,我们不需要为它羞愧,也不需要跟着现实来改变自己的感情。

    武康路写的是伍江和朱志荣。

    他们都是为保护上海的历史风貌做出贡献的人。

    朱志荣想象中修整好的武康路是他十六岁时第一次看到的样子:清净,整洁,优雅。

    而有现代化的设施,建筑,合理的空间,也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也能看到砾石,看到回忆。这是伍江对上海的理想。

    很多事情,一定要有人来做。实际的事情,和文字的记录,或许是一样重要的。

    感到真的很幸运,那些别人努力的成果,我轻易就可以坐享其成。真好。

    每当沉浸在文字里,都觉得生活无限美好,即使文字中讲述的不是愉快的事情。

    现在看了书写感想的时候总想尽量不抄录原文,但是有些段落不抄下来实在是不舍得。

    这本书,是那种可以让我一读再读的文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355+)
  • 值得下载(393+)
  • 下载快(595+)
  • 无多页(456+)
  • 体验还行(84+)
  • 经典(270+)
  • 差评少(659+)
  • 速度快(602+)
  • 小说多(482+)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2-11 05:09:3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常***翠: ( 2025-01-01 02:35:3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孙***夏: ( 2025-01-04 13:31:3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游***钰: ( 2024-12-28 09:39:2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6 18:15:47 )

    还行吧。

  • 网友 堵***格: ( 2024-12-23 18:10:35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5-01-09 08:22:0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23 09:35: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焦***山: ( 2024-12-25 12:19:39 )

    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5-01-10 02:52:12 )

    我说完了。

  • 网友 薛***玉: ( 2024-12-31 07:50:2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14:11:0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马***偲: ( 2024-12-14 12:36:1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9 03:23:27 )

    。。。。。好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