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书房 - 燃烧的原野 译林出版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1 12:07:01

燃烧的原野 译林出版社 电子书 mobi pdf txt word 2024 下载

燃烧的原野 译林出版社精美图片

燃烧的原野 译林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84252
  • 作者:胡安·鲁尔福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204
  • 价格:2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鲁尔福三部曲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1 12:07:01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结实冷硬的土地上,穷苦人两肩尘土,微如草芥。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给可怜的牲口讨草吃犯了事,躲了大半辈子,可他们还不肯放过他……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书籍目录:

寻找鲁尔福 新版序

黑色调的田园诗 旧版序

清晨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我们分到了地

科马德雷斯坡

都是因为我们穷

那个人

塔尔葩

马卡里奥

燃烧的原野

求他们别杀我!

卢维纳

北渡口

你还记得吧

你听不到狗叫

地震的那天

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

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


作者介绍:

胡安·鲁尔福(1917—1986)墨西哥小说家,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墨西哥国家文学奖、比利亚乌鲁蒂亚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得主,墨西哥语言学院院士。与奥克塔维奥·帕斯、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墨西哥文学20世纪后半叶的“三驾马车”。1917年,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小镇。处女作刊发于自创杂志《美洲》,此后陆续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并于1953年以《燃烧的原野》为题结集出版。1955年,《佩德罗·巴拉莫》问世。小说不仅立意深刻,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小说之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1956年,鲁尔福回到首都写作商业电影脚本,此后不久《金鸡》完成。《金鸡》于1964年拍成电影,文本却直至1980年抢先发售面世。1986年,鲁尔福于墨西哥城逝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清晨

圣加夫列尔从浓雾中冒了出来,为晨露润湿。夜里,云雾要寻找人的热气,就在村子上头过了一宿。现在,太阳快要出来了,这浓雾便慢慢地爬起身,卷起它的床单来,在屋顶上留下一道道白花花的纹路。一团灰色的水汽,隐约可见,从湿漉漉的地面和树丛间升起,给云朵吸引过去,却在一瞬间遁影无踪。接着出现的就是一缕缕黑乎乎的炊烟,闻起来是橡木燃烧的味道,将黑灰漫撒在整个天空。远方的群山仍隐没在阴影里。

一只燕子飞过街道,接着响起了第一声晨钟。

一家家的灯火熄灭了。一团土灰色的烟雾将整个村子笼罩。村子在晨曦里又酣睡了一会儿。

老埃斯特万骑在一头奶牛的背上,赶着牛群,行进在通往希基尔潘的两旁长着野黑樱树的道路上。他跳上牛背,为的是躲开直往脸上扑的蚱蜢。他拿帽子驱赶着飞蚊,时不时用他那掉光了牙的嘴巴尽力吹响口哨,让那些牛儿不要落在后头。牛儿们一路嚼着草,让青草上的露珠沾湿了身子。天渐渐亮起来。他听到在圣加夫列尔响起的晨钟声后,就赶忙从牛背上下来,跪在地上,伸开双臂画着十字。一只猫头鹰在树间发出怪叫,他赶忙重新跳上牛背,脱下衬衣,让风儿吹走他的惊惧,然后继续行路。

“一,二,十……”牛群通过村口的拦畜坑时,他数着牛的数目。他抓住其中一头牛的耳朵让它停下脚步,扯着它的鼻子对它说:“秃头啊,现在你要和你的小犊子分开啦。你想哭就哭吧,这可是能见着你的小牛犊的最后一天啦。”母牛望望他,眼神平静,又甩动尾巴拍拍他,然后向前走去。

现在敲响的是最后一声晨钟。

这些燕子不知是从希基尔潘还是从圣加夫列尔飞来的;只见它们来来去去,在空中盘旋着,不时掠过地上的泥水坑,将胸口润湿;一些燕子嘴里叼着东西,用尾羽沾点烂泥然后就离开大路远去了,消失在灰暗的天际。

云朵已经飘到群山之间,远远望去,倒像是那些青山的裙子上缀着的灰色补丁。

老埃斯特万向天空中疾速飘过的五彩云条抬眼望去:有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群星正在慢慢地变成白色。最后的几点星光熄灭了,太阳整个地喷了出来,在草尖上洒下一颗颗水晶般的露珠。

“我的肚脐一直露在外面,冷飕飕的。我记不得为啥会那样。我到了畜栏门口,没人给我开门。我拿起块石头敲门,把石头都砸裂了,还是没有人出来。那会儿我只当是我的老爷堂胡斯托还在睡大觉呢。我跟那些奶牛啥也没说,啥也没解释,就自个儿走开了,不让它们瞧见,免得它们跑来跟着我。我摸到篱笆矮点儿的地方,翻到另一边,落在一群小牛犊里头了。我正在把畜栏门闩抽出来的时候,看见堂胡斯托老爷从阁楼那边下来,把熟睡的玛嘉丽塔姑娘抱在他怀里,一路穿过畜栏,没有发现我。我蜷着身子贴着墙,躲得好好的,他肯定没见着我。至少当时我是那么想的。”

老埃斯特万一边让奶牛一头一头地进了栏,一边挤着奶。最后是那头要和小牛犊分开的母牛,一直在不停地哞哞叫,老埃斯特万心生怜悯,也让它进去了。“最后一次啦,”他对母牛说,“看看它,舔舔它吧。再看看吧,好比它快要死啦。你就要生了,还跟这个长不大的东西亲热。”他又对牛犊说:“再尝几口吧,这些奶头现在不是你的啦;你准会发现,这奶好鲜,鲜得像是喂新生儿吃的。”可他看到它同时吸着四个奶头时,便踢了它几脚。“你这牛犊子,看我砸烂你的嘴。

P1-4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夹在一大群人中间赶路,我从没有感觉到生命流动得这样慢,人生是如此残酷;我们就像一大团层叠在烈日下的虫子,在这尘烟中扭动着身躯。这尘烟吧我们所有人困在同一条道上,胁迫着我们前行。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这尘烟,目光滞留在这尘土上,好像撞上了某种不能逾越的东西。而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像一块厚重的灰影,自上而下,重压在我们头上。


在那里,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谁也不关心一年又一年如何过去。一个个日子,开始又结束。然后就是夜晚。只有白天和夜晚,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死是一种希望。……坐在门槛上,看日出日落,头抬起来又低下去,直到最后一身的弹簧松弛了,然后一切归于平静。时间没有了,好像永远生活在永恒之中。这就是那里的老人做的事情。


在那里,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谁也不关心一年又一年如何过去。一个个日子,开始又结束。然后就是夜晚。只有白天和夜晚,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您准会想,我在同一个说法上绕来绕去。就是这样的,先生……坐在门槛上,看日出日落,头抬起来又低下去,直到最后一身的弹簧松弛了,然后一切归于平静。时间没有了,好像生活在永恒之中。”


而我有了一种感觉,觉得我们好像没去过任何地方,我们只是路过这里,歇歇脚,然后还要继续赶路的。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但我们得走下去,因为在这里,悔恨和对塔尼罗的回忆总是缠绕着我们。


可是,往她那儿跑的路,比我一生中走过的所有的路加起来还要长。我甚至这么想,我永远都不会断掉对她的爱的。


时间是比人能承受的最重的负担还要沉重的东西。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鲁尔福三部曲”之《燃烧的原野》◎ 鲁尔福短篇小说集处女作,拉美现代文学的开创性作品◎ 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平原烧个干净一曲拉美土地守望者的悲歌,十七个故事讲述龟裂大地上的苦难与抗争、酷热与荒凉◎ 知名翻译家、学者张伟劼从西班牙语直译,附精彩序言导读◎ 封面定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定制赠送鲁尔福摄影明信片


书籍介绍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燃烧的原野》

◎ “要我说,这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

◎ 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平原烧个干净。

◎ 鲁尔福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七个故事讲述拉美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内容简介】

结实冷硬的土地上,穷苦人两肩尘土,微如草芥。

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给可怜的牲口讨草吃犯了事,躲了大半辈子,可他们还不肯放过他……

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

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名人评价】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

——加西亚·马尔克斯

鲁尔福的作品短而精,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这只是进入其未知疆域的第一步。向鲁尔福世界的探索是文学史上一段颇为动人的旅程。

——《卫报》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精彩短评:

  • 作者: 森見琛 发布时间:2014-10-05 16:15:09

    “年轻人,你不就是想唤回被基德迷昏头的园子嘛,放心吧,那只是类似荨麻疹一样的东西。”次郎吉叔叔这么说自己的侄女真的好吗~

  • 作者: Bonbon和猫 发布时间:2021-01-05 13:40:08

    粗冽的诗意扑面而来。旷野,荒芜,贫穷,以及由此生出的种种怨尤,种种争斗,让我想到加缪的《来客》,却又是那么不同。喜欢译者和新版封面。

  • 作者: 小鹅妙妙屋 发布时间:2021-04-06 01:18:37

    月亮燃烧着升起,你在尘土飞扬中听见寂静的声音。

  • 作者: malingcat 发布时间:2021-04-26 20:07:58

    每一篇都在死人,但是这惨死、蛮荒和酷热是从诗意的句子里出来,因为对照,更觉出魔幻。写得真好,翻译得也真好。

  • 作者: 渡边 发布时间:2021-03-16 10:53:09

    鲁尔福鬼魅横生的《佩德罗巴勒莫》被认为催生了《百年孤独》而享有盛名,但可能这本现实粗粝的《燃烧的原野》才是鲁尔福留给墨西哥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他的短篇不以情节取胜,而善于三言两语刷新风格,开拓意境,用幻灭和残暴大力掘开墨西哥寸草不生的荒蛮土地,撒下现代的种子,此后这里长出的文学便有了崭新的生命。作为拉美文学的领路人,虽然遗产不多,但鲁尔福已经把步子迈得很远了。

  • 作者: 跳房子 发布时间:2021-02-08 15:32:30

    十七个故事,大半在讲死亡:战争、意外、纠纷、或死因不明。叙事风格独特:1. 谁在讲述?杀人者自述也好,旁观者叙述也好,并没有清晰的叙述意识,故事开头一般是人物对话或者空间位移,读者跟着无形的指引直接进入故事空间,跟着人物走田间、河边、山坡……或者说,鲁尔福拆解了叙述者的权威。 2. 对谁讲述?有的故事并不指明听者,听者是谁?是沉默的或是失语的。很多话看似穿梭于叙事却无力,被误解、被忽略、或者只是心里说。小说书写环境恶化、家园毁坏、土地流失,墨西哥农民渐渐被剥离土地和对土地的记忆。最喜欢《清晨》里的这一句:“夜里,云雾要寻找人的热气,就在村子上头过了一宿。现在,太阳快要出来了,这浓雾便慢慢地爬起身,卷起它的床单来,在屋顶上留下一道道白花花的纹路。”这清冽的田园诗般的记忆。


深度书评:

  • 北山杉评《燃烧的原野》︱一百年前墨西哥革命的文学分身

    作者:北山杉 发布时间:2022-01-13 14:46:18

    原载

    《上海书评》

    2020年初,游历墨西哥的我乘坐从瓜纳华托到哈利斯科州的长途汽车,迎面而来的,是受水土侵蚀而成锯齿状的山脉和季节性干涸的河谷,土地袒露,野草稀疏,一支扣着草帽的马队哒哒行进,扬起发白尘土。

    一年后,鲁尔福短篇集将我重又带回那片灼热的原野,这一次在文学世界里去往道路更深处的内陆腹地,看一百年前的村庄如何灰飞烟灭,毁于大火。

    走入鲁尔福的世界不能不提到1910年爆发的墨西哥革命。它以推翻独裁政府为起始,历经十年派系混战,建立共和国为结束。鲁尔福于1917年出生,父母双方皆来自哈利斯科富有的地主家庭,但家族产业在内战摧毁殆尽。父亲于1923年被枪杀,母亲死于革命的余波——1927年的基督战争时期。父母双亡的鲁尔福由奶奶和亲戚抚养长大。

    这场对鲁尔福一生起了重大作用的墨西哥革命,影响还将延绵几代人。它一方面代表了土地平等的正义诉求,如壁画运动所展现的那样,同时也以百万流血伤亡造成民族创伤。当新政府施展一系列大计方针,从土地、教育到宗教,急于将墨西哥一步推入现代文明社会,墨西哥被击败的传统的乡土的那部分以强大的惯性裹足不前,与进步的愿景再度撕裂。

    鲁尔福笔下的乡村便是墨西哥的后一种分身。承受了内战的巨大破坏后,农民的境遇并没有因土地改革而变好。《我们分到了地》里,“我们”名义上分到了整个平原的大片土地,却是滴水不沾的不毛之地,硬得像牛皮,烫得像饼铛。对此,负责分地的官员漠不关心。《科马德雷斯坡》中,土地虽然平分给了农户,实质却被豪强的托里柯兄弟控制。敢怒不敢言的乡亲们默默抛弃了耕地,一个个远走他乡。

    穷山恶水没有法律,尊奉的还是暴力至上的丛林法则。托里柯杀人抢劫,为霸一方,却被邻村更加强大的恶霸打死。暴力一旦开启,便播下了仇恨的种子。《那个人》便是这样的冤冤相报。一个“男人”在山上不停赶路,一个“追赶人”在他身后紧紧相随。追赶人等待男人力尽疲乏走入死路,好对他后脑勺放上一枪,因为那男人深夜杀了自己全家。而男人之所以那天摸黑进了追赶人的家,也是为向追赶人报杀(兄)弟之仇。哪怕男人此刻非常后悔,他已没有了回头的路。追与被追,如一条圆环赛道,身份随时可能互换。故事的后一部分,发现了男人尸体的牧羊人被抓审问,主审的法律人员则是完全隐身的。正义不仅迟到,还会永远缺席,甚至本来无辜的牧羊人也卷入漩涡。正如《科马德雷斯坡》勤恳的叙述人最后手上也沾染鲜血。

    暴力循环是鲁尔福作品一个不断复现的主题。《求他们别杀我!》中,最开始矛盾是土地不均,堂佩卢老爷家牧草青青,胡文西奥的牲畜濒临饿死。胡文西奥偷偷打开护栏放牲畜去吃堂佩卢的牧草,引得堂佩卢勃然大怒,威胁要杀了那些牲口,反被胡文西奥杀死。原本的财产矛盾迅速升级为血仇。堂佩卢的老婆悲伤过度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加重了悲剧。胡文西奥贿赂法官最终也失去了牲畜,此后他像染了瘟疫的人一辈子躲藏。暴力不仅不能解决矛盾,反而让所有人的境遇变得更糟。胡文西奥在几十年折磨中偿还了自己的罪,但这并不是终结。堂佩卢的儿子长大成为上校,最终取走他性命。

    “明知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已经死掉了,还要成长,这的确很难。”(张伟劼译,译林2021版,下同)未露面的上校在竹墙后面说道,半是对胡文西奥,半是自白。他怨恨父亲的缺位,以恨意滋养求生意志。这份意志必须依附一个更为坚固的实体,于是他将仇恨转嫁到胡文西奥身上。哪怕此时胡文西奥已衰朽不堪,报仇也必须像使命一样完成。故事的最后,胡文西奥的儿子将他的尸体放到驴背上驮回了家,那满是枪眼的画面继续传递给孙儿,传给下一代。

    由此我们看到鲁尔福作品中,与循环暴力伴生的另一主题——代际对立。外来西方文化与本土土著文化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是强制和征服性的,“他不仅把她给驯服了,还从那道口子钻进她的身体,钻到很深的地方,让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出来”。从殖民时期,到独立战争,再到墨西哥革命,每一阶段的混乱还未平息,便粗暴地被下一个时代的来临覆盖。承上启下的平稳接替并不存在,新的时代弑父而生,一出生便无依无靠。国家命运换位到个人身上,要么父亲已死,成为暴力的借口,如中篇《佩德罗·巴拉莫》中父亲卢卡斯在婚礼中被枪杀,佩德罗·巴拉莫便誓言杀死婚礼所有人报仇。要么父亲形象是暴戾的,胡安·普雷西亚多之所以来到科马拉千里寻父,便是因了母亲临终的嘱托,“他该给我的东西就从来没给过我……孩子,他早把我们给忘了”(屠孟超译,译林2021版)。佩德罗·巴拉莫抛妻弃子,本身即是一位失职的父亲。

    非但儿子记恨父亲,父亲也怨恨儿子。《北渡口》中,父亲会制作炮仗,只要镇上仪式庆典不绝就不愁挨饿。但对儿子他坚决不传手艺,防得像贼。儿子贩鸡卖猪的生意不济,向父亲托付妻女,借款去美国闯荡,父亲转手就将儿子的房子卖了抵债,使他从边境回来人财两空。镜像的对话出现在《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意欲向北逃难的养父向养子索要财产反被打死。《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里,阿尔坎赫尔被马撞死,老欧雷米奥便与还是襁褓中的小欧雷米奥结仇。他恨儿子的啼哭惊吓了马匹,他恨妻子摔倒时为保护儿子宁愿牺牲自己。他神神叨叨说,“错全在这孩子身上……他对我什么用也没有。她要是还活着,准能给我生更多的小孩儿”。

    这些俄狄浦斯式对抗是双向的。父亲戒备儿子学会手艺夺走自己的生存权,或是嫉妒儿子分走了对妻子的绝对占有。犹如敦煌变文里的《未生怨》,儿子与父亲成为敌手,对立关系在出世之前便已决定,他只是被动接受了这种命运,就像胡安·普雷西亚突然被告知自己要去寻找父亲。当他像古典英雄踏上自己的征程,追寻注定是徒劳的——父亲已于多年前去世。同样阿尔坎赫尔的死使父与子在对其的竞争中都失败了。没有赢家,拮抗和挫败即是故事本身。鲁尔福对父子关系的处理融合了古希腊悲剧与弗洛伊德的现代分析,再融入本土故事。加西亚·马尔克斯说鲁尔福的作品不足三百页,却呈现出索福克勒斯般经久的生命力,便有这层道理。

    藉由另一篇父子题材,深受君特·格拉斯喜爱的《你听不到狗叫》,我们再来分析鲁尔福的语言风格。该篇几乎由二人对话组成,除了一些简短场景动作提示,如萨缪尔·贝克特的舞台剧。从对话我们得知,杀人越货的浪荡子伊格纳西奥被父亲憎恨诅咒。但当他伤重垂危,父亲虽然骂骂咧咧,还是背起他沉重的身躯去托那亚求医。儿子被父亲扛在身上,被月光投出加长的黑影,两人如连体的怪物,走在寻求救赎的旅程上。视觉风格强烈,同时象征意味浓烈(另一篇《塔尔葩》也是抽象了的治病朝圣之旅)。故事开头父亲问儿子有没有听见声音,儿子只零星回答一两句,看不见,难受。当他们到达村子,力竭的父亲靠着栅栏把儿子松松垮垮地放下来,才因为儿子手指松开终于听到了狗叫,与开篇相应。苏珊·桑塔格曾援引鲁尔福的话说他写作中充满寂静。他没有使用诸如“夜里的村子静得可怕”这类外在描述,有什么能比当手指松开突然四面响起狗叫更能表达村落之前的寂静呢?

    之前提到要理解鲁尔福必须将作品放入时代背景,而要赏析鲁尔福,写在纸上的内容和没写的同样重要。第一是因为鲁尔福创作短篇小说的高度自觉。他曾在访谈中提到《佩德罗·巴拉莫》之所以能精简到现在的篇幅,是短篇小说训练了他的凝练。短篇小说的体裁要求在较短篇幅内呈现一个有完整发展脉络的故事,类似剧本的一幕。对银幕时间精打细算的电影编剧知道,精简剧本的一个技巧是把场景开头和结尾几行台词删掉,如昆汀·塔伦蒂诺常做的那样。观众并不需要知道完整的头尾,当他们被扔进场景中段,自然会根据内容弄懂状况。鲁尔福不仅提前运用了现代编剧的技巧,对自己作品的精练更加严苛。《你听不到狗叫》一开篇你便已置身故事的核心,父子俩已经在路上了,就像开头可能存在的数段铺垫——为什么受伤,为什么不能在本村治疗——已被砍去那样。当你读完又会发现,这个故事只有核心。村子到了,听到狗叫,就结束了。除了场景的剪裁,内容披露同样俭省。《科马德雷斯坡》中,“托里柯兄弟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要加石盐,但吃我的玉米的时候是不加盐的”,表面说玉米的吃法,实则透露的是,村里唯一与托里柯兄弟交好的“我”的劳动成果也会被他们霸占。鲁尔福的作品短,但你无法一目十行扫完,需要不断主动补充被省略的细节,甚至关键信息。“炮仗每响一声,在我扔掉雷米希奥尸体的那个地方就会飞起一大群兀鹫。”当你从如此精简的一句话里展开一群秃鹫啃食托里柯的尸体,随着远处邻村烟花的燃放而不时惊吓起飞的完整画面,又会得到莫大脑力互动的享受。

    第二则是鲁尔福有意识地在作品里隐去作者的声音。《佩德罗·巴拉莫》没有一位全知全能的作者,情节来自十来个角色碎片对话。角色之口也占据了短篇的主体。大体由对话组成的有《卢维纳》等。完全对话组成的二篇。第二人称一篇。第一人称八篇。明显外在叙述者的第三人称仅两篇,《清晨》和《那个夜晚,他掉队了》,各自也有一半对话成分。这些故事呈现的乡土,有愚昧,有残暴,也有道德沦丧和荒唐可笑。鲁尔福不对它们作价值判断。佩雷达那样充沛使用形容词也为他所不喜。它们不会自文盲口中说出。对话与叙述的一致要求叙述也必然采取说话人平实的语汇。鲁尔福的功力也确实能做到,仅通过自然环境和叙述人第一晚的见闻,便能实现阴森的氛围营造,让一个堪比科马拉的偏远鬼镇卢维纳跃然纸上。

    去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作者与鲁尔福天性相违。他对自己的声音太克制了。如果不看生平,很难想象《求他们别杀我!》那个因为牧草争端被杀死的堂佩卢老爷的原型,竟是鲁尔福自己的父亲。上校一句喃喃自白,已是他允许自己心声的最大流露。小时候的鲁尔福曾亲眼见到基督战争中死去的人被吊在树上。残酷童年记忆落到故事,“他们给吊在马场中央的一棵牧豆树上,晃来晃去。从篝火堆上升起的烟模糊了他们失去神采的眼睛,熏黑了他们的脸,而他们对此好像并无知觉”。暴力本身即令人惊骇,平静反而是最好的语气。

    鲁尔福笔调平静到了抽离的地步。精英领导的墨西哥革命号称代表农民抢夺地主的土地,鲁尔福并未因为自己是被革命一方的地主之子的出身站边。同名故事《燃烧的原野》里,起义军与旧联邦军同样残暴。全书最接近地狱的图景,玉米待收时节被点火焚烧,风吹火焰点燃整个平原。放火享受这“壮丽”景象的就是起义军。革命结束起义军成为新的政府,与教会之间爆发基督战争。说革命是代表人民意愿的官方叙事很难将这不得人心的内部分裂容纳入内。这种失谐反映到文学上,无论是作为政府职员的鲁尔福,还是上过天主教孤儿院和两年神学院的鲁尔福,都没有因个人处境选择立场。《那个夜晚,他掉队了》里,要是让基督兵漏网,政府兵准备随便射杀一个平民充数。《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里基督兵用卡宾枪顶着卢卡斯的背逼他承认没犯过的罪。两边谁都可以成为更恶的一方。末尾两个诙谐讽刺故事平分给了民间神棍和饭桶州长。

    鲁尔福在写作中是沉默的,因为他把话语交给了角色,尤其是广大农民。机关供职时鲁尔福便常游览群山,担任轮胎公司旅行推销员和汽车杂志编辑的职务之便给他更多自由周游全国。这些经历为他摄影的爱好提供了素材,一方面使他对山川地理尤其是哈利斯科州本乡有了深入不毛的熟悉,比如《燃烧的原野》的战场阿尔梅里亚河。旅行带来更重要的经历是,鲁尔福可以去到乡村,倾听那些不会读书写字,沉默大多数的农民的声音。他从他们身上,得知了第一手最真实的乡土,扩充了比个体见闻更为丰富的经历。鲁尔福寡言少语,但他喜欢倾听。他听着老乡们的故事,留意词汇和语气,包括给翻译家带来些微麻烦的方言,还带着十六世纪卡斯蒂利亚语的印迹。这些对当时墨西哥城市居民也十分陌生的语言,被鲁尔福艺术性地保存下来,创造,转写,更是还原。

    还原不等于保持原材料的粗粝。鲁尔福对字句的加工是极谨慎的,比如书名原文的El Llano en llamas,原野的llano和火焰的llama押着头韵。每次重版富尔福都会对个别字词再调整,比如1980年版起,Llano转为大写,特指哈利斯科州南部的大平原。人物的名字系悉心挑选,比如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由基督战争中两位死对头名字各取一半组成,加重讽刺。《那个人》里男人和追赶人则因角色可能动态互换故意模糊姓名。小说语言做到平白如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用词精确,无一词突兀或脱离角色,除非他在模仿州长刻意滑稽。加西亚·马尔克斯提到,若是把《佩德罗·巴拉莫》的时间线改换一种方式,便会凌乱不堪。《科马德雷斯坡》也是类似,时间线在荒村的现在与村霸的过去之间跳跃,当你试图变更则会发现每一段都已被固定在它应有的位置。甚至托里柯兄弟与我交好,和托里柯是我杀的,这样强转折所留的间隔也恰到分寸。鲁尔福的短篇里你不会感觉有任何东西是随意放在那里的。

    鲁尔福写最乡土的故事,但他的手法是现代的,他写的是毫无疑义的现代小说。他的文学养料,不是十九世纪西班牙传统文学,而是墨西哥本国历史,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还有美国的当代文学。一些先锋性技巧如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碎片化叙事、时间视角无标记地突然转换被鲁尔福采纳并娴熟运用。鲁尔福因战争中断学业,不喜的人攻击他没有受过完整大学教育,喜欢的人赞叹他是天赋型选手。双方都不应忽视的是,鲁尔福不仅上过人间这所大学,还从广博的阅读中完成了自我教育。作家朋友说,鲁尔福几乎阅读了当时所有翻译到西班牙语的文学。受世界文学启蒙的鲁尔福,原创性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法融合,启发了马尔克斯等后辈,作为先导者以爆炸的拉丁美洲文学回馈了世界。短篇集《燃烧的原野》在西语文学界的影响力,大概仅次于博尔赫斯的《虚构集》。博尔赫斯本人是这样评价鲁尔福的:他的小说是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好的之一,甚至可以说任何语言里。最优秀的文学超越语言。广受大师激赏的鲁尔福作品中译再版,来到中国读者面前,实为我等之幸,可堪重读和品鉴。

  • 十七首献给墨西哥农村的黑色田园诗

    作者:都柏林人 发布时间:2012-05-08 21:53:46

    至少在中国大陆,大概有不少人都是因为马尔克斯的那番推崇备至的话才去读胡安·鲁尔福的。这不能怪阅读的“势利”,阅读行为大部分就是在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的引领之下的。

    这本短篇小说集展现的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乡土世界,讲农民的故事。鲁尔福笔下的农村,让人感觉到残酷、绝望、孤独、冷漠……这些东西是以诗意的笔调表述出来的。

    在这17篇短篇小说,鲁尔福就像他所推崇的福克纳一样,对叙述的故事不停变换文体、叙述者或叙述顺序。或借白痴口吻的漫长叙述,或对情节断断续续的暗示和分段给出,抑或全对话体构成一篇小说。

    《清晨》

    开篇的这篇的写作结构算得上独树一帜,通过仆人,老爷和老爷外甥女三人之口叙说同一件发生在清晨的命案,这样的结构不禁想起黑泽明的经典电影《罗生门》,至于故事中的老仆是否谋杀了老爷也无关紧要,因为穷人的下场早已注定。小说开篇结尾重复叙述的烟云、灰尘与燕子鸣声的乡村景象透着这股绝望与残酷。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这是一个关于三个反叛军深夜赶路的故事,那些长途跋涉的人用疲倦的,将要睡去的口吻,飘飘忽忽地念叨着故事,原文中关于困意袭来时的状态描写的异常精彩。“现在他走上坡路,他感到睡意又一次袭来。他感觉它朝他步步逼近,把他团团围住,像是在寻找他身上最犯困的那部分 ,直至爬上他那斜挎着几支来复枪的后背。他渐渐落在后面了,他面对着高度几乎和他眼睛持平的道路。很有沉重的来复枪,还有爬到他背上去的睡意。他的背给压得越来越弯了。”

    《我们分到了地》

    在这个故事里,农民们为了土地去闹革命,革命结束后政府允诺搞土改,给他们分地,当他们哼哧哼哧地跑去看地时,却发现上当了。鲁尔福为我们展示了墨西哥平原旷野无边无际寂寥苍凉得简直不像现实世界。

    《科马德雷斯坡》

    乡民忍受不了村霸托里柯兄弟的淫威,纷纷出走异地,村子渐渐败落,主人公是常年为两兄弟服务的一名老汉,他在一个明亮的月夜坐在自家门口缝布袋,看到雷米希奥•托里柯正在走来:“他准是一路醉醺醺地走来的。他一下子晃到我的跟前,左右摇摆着,时而遮住我需要的月光,时而又把月光还给我。”雷米希奥是来索命的,他认为自己的兄弟死于“我”之手,然后小说达到了高潮:“我”拔出针来处死了敌人,但是我们不觉得此事如何快意,因为,杀死恶棍的“我”本人也是恶棍。“我”还刻意扮出一副一望便知虚伪的恻隐模样,使用最简单的语言,仿佛不忍描述场面似的:“他只是哼哼了几下,就像一只被剁了头的小鸡,然后他就不出声了。”

    《都是因为我们穷》

    这个故事里用一种推销员式的不讲道理不容置疑的口吻确定了水灾和女人堕落之间这样一个残酷的逻辑:发洪水了,穷人家的牛给水卷走了;牛没了,穷人家的女儿就嫁不出去了;嫁不出去,就仿佛要步两个姐姐之后尘沦落为妓女。一场自然灾害就这样可以改变一个穷丫头的命运。

    《那个人》

    这个故事的角度更让人惊艳叫绝,小说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叙述一个亲眼目睹命案发生的牧羊人追赶杀人凶手途中的故事,两个人不同的叙事角度来回交替的写法不禁想起《灵山》,待到故事叙述快要完结时方知牧羊人一个人静静地向律师述说着自己所目睹的真相。

    《塔尔葩》

    一个男人受浑身烂疮的折磨好多年后,要求家人把自己带到远方去见圣母赎罪。经过艰难的塔尔葩朝圣之旅后,他怀着被治愈的希望死在路途的终点,而他妻子和他弟弟在带他去朝圣的途中偷欢,却又在他死后良心难安,原罪与救赎的主题,在这三个穷苦人之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马卡里奥》

    借一个从来吃不饱的白痴之口静静叙说着关于他和养母以及女佣之间的家庭琐事。

    《燃烧的原野》

    这篇与书名同名的小说更接近于John Ford镜头下的西部片,再现了暴动的农民同政府军展开以血还血的搏斗。鲁尔福描写的是一个无比苍凉的蛮荒大平原,只出现过一列火车,却成为了叛乱分子命运的转折点。前一分钟车上的士兵还在唱歌,后一分钟车厢就七零八落躺在了谷底,仍然是那种残忍的诗意在叙说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所有人,连我们在内都死掉了。”它标示着仇恨在这块土地上的莫名与无解。

    《求他们别杀我》

    一个错手杀了庄园主人的老汉在“像个染了瘟疫的人一样东躲西藏过了四十年,每时每刻都想会有人来杀我”被后来成长为上校庄园主人的儿子寻仇时临死的状态。

    《卢维纳》

    借用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向一个欲往卢维纳的游客平静讲述那个山中小城,“它是个非常忧伤的地方……人们不晓得欢笑,好像所有人的脸上都盖着一面板子”,那里“白天和黑夜一样寒冷”,啤酒的味道像驴尿一样,残破的空荡荡的教堂只有几个女的在祈求上帝保佑。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留给卢维纳的是“老头老太和那些还没生出来的……还有那些体弱无力,瘦得都没发育完全的女人。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全都走了”。远走高飞的男人们偶尔回来一下,为的是“给老人留下装着食粮的口袋,在他们女人的肚里种下又一个小孩儿”。 控诉着革命和战争摧毁了正常的农村生态,将卢维纳成了一个“空巢”。

    《北渡口》

    又一篇全对话体构成小说,父子之间若有若无的对话让人联想起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结尾,在一个墨西哥少年的远行主题中父子之间关于成长,家庭责任上的诸多相左看法若然纸上。

    《你还记得吧》

    又一篇借他人之口的漫长叙述,主人公换成一个恶棍的同窗,故事着变成了恶棍是如何慢慢变成的。

    《你听不到狗叫》

    老汉背着给他带来的“净是麻烦、折磨、耻辱”的儿子,找医生救治,因为干杀人越货营生的儿子被人打伤了。老汉唠唠叨叨,诉说着不争气的儿子造成的委屈与耻辱。快到目的地了,背上的儿子也死了。“你没听见狗叫声吗,伊格纳西奥?你连这点希望也不肯给我。”老汉的悲伤如此的孤独,发生在陌生土地上的故事超越了疆域的界限,令人感同身受。

    《地震的那天》

    在两个地方官员的全对话中回忆着地震后州长视察灾区时在当地大肆铺张浪费的场景。

    《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

    和《科马德雷斯坡》一样,借一个赶车人这个旁观者的口气道出大小欧蕾米奥塞迪略父子因为玛蒂尔德意外的交通事故而亡导致的反目成仇的故事。

    《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

    一个恶棍机缘巧合下摇身一变成为圣子,一众修女不远万里希望他那同样作恶多端的女婿能够作为圣徒的证人前往教堂参见这个神性盛典的荒诞故事,小说借女婿之口将故事的情节断断续续的暗示和分段给出,仿佛煞有介事,直到最后才透出情节真相的口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496+)
  • 少量广告(529+)
  • 差评少(621+)
  • 中评(644+)
  • 图文清晰(486+)
  • 全格式(479+)
  • 目录完整(515+)
  • 愉快的找书体验(137+)
  • 体验差(580+)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26 21:31:5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冯***卉: ( 2024-12-28 18:52:5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石***烟: ( 2025-01-02 08:07:3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2-18 20:42:1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15 10:44:2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21:02:4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14:38:08 )

    我说完了。

  • 网友 方***旋: ( 2025-01-07 02:38:5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晏***媛: ( 2025-01-05 06:54:45 )

    够人性化!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