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书房 -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 - pdf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6-06 07:30:39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 pdf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 pdf格式下载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864894123
  • 作者:Billy Mernit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时间:2020-12
  • 页数:416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邊城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6-06 07:30:39

内容简介:

浪漫喜劇=有情人終成眷屬

——當觀眾都已經知道結局,

你該怎麼打造扣人心弦的故事?

浪漫喜劇,或許是限制最多的電影類型,

男、女主角一定要具備讓觀眾投射或心動的特質;

在這段感情中,男主角絕對不能只是為了性,女主角絕對不能只是為了錢。

浪漫喜劇,也許是陳腔濫調最多的電影類型,

包括刻意營造的可愛相遇或冤家聚首、因為誤會而分手、飛奔機場阻止對方離開……

這看似門檻最低的故事類型,

其實最需要Sense,讓喜劇與愛情都不落俗套

●第一本浪漫喜劇寫作專書在台上市

●環球影業[劇本顧問+故事分析師]暨UCLA[作家進修課程講師]、資深〔羅曼史小說作家〕執筆

●風靡好萊塢20年的「浪漫喜劇權威寫作指南」最新增修版

●從基本觀念建立、以經典電影為例與個別深入解析,到UCLA作家課程的實作練習一網打盡

在浪漫喜劇裡——

●「人生」就是當我們正忙著別的事之時,偏偏找上我們的那些鳥事

喜劇的好處是,它保證會有某種快樂的結局,所有的痛苦都會有所回報。人生的無常在喜劇裡被放到最大,因而變得可笑,讓觀眾從笑聲中同理、同情並理解。

1. 「反轉」是喜劇的核心原則之一。折磨你的角色、讓他們痛苦,因為沒有任何事比不幸更好笑。「距離」讓觀眾可以輕鬆看待角色的「悲劇」,同時對受苦的人心生同情。「分享痛苦」是喜劇的功能之一。

2. 好的喜劇應該誇張卻真實,關鍵在於「嚴肅的搞笑」,例如《今天暫時停止》裡比爾.莫瑞無盡循環的日子;觀眾也許正在發笑,但他正陷入惡夢般的痛苦折磨。編劇要認真看待角色的困境,讓觀眾認定它符合現實人生的情境。

3. 你的角色越清醒、越感受痛苦,從他們的處境中就越能夠呈現更多的真相和幽默。「折磨」很有用,因為痛苦是讓人吐實、揭露真相的方法之一。浪漫喜劇更會利用共同的難堪、苦難經驗,讓男女主角建立祕密的連結,並透過他們的困境盡可能擴大故事的趣味。在反轉的法則下,浪漫喜劇也向我們昭告:你越假裝自外於愛情,越會發現自己深陷情感的糾葛之中。

●「愛情」是轉變我們人生的正面力量

不論編劇怎麼折磨你的角色、製造各種衝突來推動劇情,浪漫喜劇最終仍必須服膺「愛情作為轉變的力量、作為成長與正向變化的工具」這個基本教條。在此緊箍咒之下,最高明的浪漫喜劇不會依賴外在的問題來升高衝突,而是以內在的衝突作為故事的核心發動機,也就是從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出發。

1. 浪漫喜劇是「以角色驅動」的類型,最強大的動力來自人物的內在。它要呈現的不是主角與反派的對抗,核心的正、反對立存在於主角的內心——而愛情,是它的終極解答,例如《愛在心裡口難開》裡個性乖僻、神經兮兮的傑克.尼克遜遇上愛鬥嘴的女服務生海倫.杭特,最終讓他能夠去關心他人、「想要變成更好的人」,而《派特的幸福劇本》裡「反派」甚至是男主角自身的心理疾病。

2. 但角色不能因為愛情而徹底變了樣,讓人認不出來。浪漫喜劇的世界必須可信。編劇應透過具體而特定的細節使角色和劇情具備可信度,讓觀眾感覺進入一個獨特卻又穩固實在的真實世界。

3. 在宗旨(愛情至上)、結局(愛情戰勝一切)的夢幻設定下,浪漫喜劇的編劇除了需要顧及角色與故事的可信度,更要深入探究複雜而矛盾的人性,才能讓觀眾真正相信你的角色的世界,準備好接受他們驚天動地的相逢與相守。

●觀眾的笑,來自體認到自己生而為人卻擁有如此脆弱、荒謬的人性

性格決定角色的命運。

1. 高明的浪漫喜劇,是編劇對人性體驗的一場熱情探索。劇本要探討的主題,是編劇的個人經驗、態度與洞察力相互交鋒的場域,並以此主題啟動故事的行動、對話、視覺意象,以及角色刻畫。最能打動最多數觀眾的主題,其實來自編劇最個人、真誠的觀點,展現於角色的成長、衝突解決之上,觸發廣大觀眾的共鳴。

2. 以愛為催化劑或反對力量來推動情節發展:為什麼這兩個人會相愛?這段關係對他們的人生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如果這個關係無法延續,他們會失去什麼?而比它更重大的問題是:當他們彼此相愛時,會失去什麼?

3. 設計一個最強大的「分手」過程。人的脆弱與荒謬,是編劇取之不盡的靈感寶庫。

禮讚我們對於人生所懷抱的那些恐懼有多愚蠢

這就是浪漫喜劇

不論你是劇本寫作新手、正在修本中卡關的編劇,或是想探索浪漫喜劇最新趨勢的業界人士,這本引人入勝、充滿洞見的專業寫作指南,將為你打好基礎、找到突破點,或幫助你深入檢查與改進初稿,從讓人難忘的邂逅到令人興味盎然的「挫敗」轉折、不爛尾的結局,從電影史上最有趣的浪漫喜劇場景編劇祕訣到怎麼打造人物與對白、讓劇情火花四射,甚至為什麼有些情慾戲碼火熱到快讓銀幕燒穿一個洞,有些卻讓人感覺味如嚼蠟……

作者多年來在環球影業閱歷無數精采或蹩腳的劇本,深諳此類型故事各種地雷與編劇的通病,並從他研究浪漫喜劇數十年的心得出發,建構出一套寫就精采劇本的「基本守則」與「進階心法」,也以此為本在 UCLA 裡教學傳授。

浪漫喜劇不只是一套關於相遇、分手、復合的公式,而是一部有機的「愛情動力學」。跟著《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一起 Step by Step 建構你的角色,設計情節/結構、主題、視覺意象與對白,表達你的觀點、展現故事的世界,你也可以寫出足以通過好萊塢劇本專家鑑定的成功浪漫喜劇,讓觀眾認可你的故事符合真實人生而得到鼓舞與安慰,在笑聲中相信愛情、相信人生。

本書特色

˙閱讀本書,等於參加一整期「浪漫喜劇寫作工作坊」

˙從基礎到進階、好萊塢最新趨勢,新手編劇、撞牆期編劇、資深編劇或影視製片導演都該讀,羅曼史小說作家也適用!

˙5大經典名作深入解析:

從《窈窕淑男》研究角色;從《當哈利遇上莎莉》研究主題一致性;從《雲端情人》研究故事可信度;從《淑女伊芙》研究反轉;從《安妮霍爾》研究具有影像感的寫作。

˙8大章末練習:

UCLA作家進修課程的寫作練習,包括發展劇本的前提和故事概念、透過問卷確立主角的人設細節、決定八個重要節拍的三幕式架構、開始寫稿的檢查清單、初稿完成後的改本重點確認清單等。

˙最豐富的經典參考片單、奧斯卡榜單、類別清單(至2020年)

——除了主角的內在世界、外在事件,還可以倚賴什麼手法來建立「配對的可信度」,讓觀眾信服你的男、女主角最後「絕對必須在一起」?

——當觀眾都已經太熟悉浪漫喜劇的套路,編劇如何把陳腔濫調寫出新意?

——除了直球對決,還有哪些「愛的告白」手法讓觀眾感覺到主角的真心或掙扎?

——浪漫喜劇強調精巧的對白,該怎麼運用「視覺語言」讓你的劇本不淪為一連串角色臉部特寫的對話場景?

——性關係在情愛中可以發揮什麼影響?在角色發生關係之前、之後,更值得編劇發揮的是什麼?!

媒體好評

「超越通論與定理,本書這些經過課堂實際檢證的練習題可以引導寫作者創造出真實、充滿其個人特色又具有可信度的角色與情節,正中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浪漫情懷。」——UCLA作家進修課程主任Linda Venis

「比利.默尼特在電影方面的學識盡現於具有高度可讀性的《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裡。它不是教你寫作『公式』,而是在引導創作者找到『你自己的聲音』。」——《丹佛落磯山日報》(Denver Rocky Mountain News)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實在太有趣,可以嗨翻香檳的瓶塞。」——電視影集《六人行》編劇兼製作人Alexa Junge

導言

浪漫喜劇在二○一○年代中期被宣告了死亡。主流電影製片廠的浪漫喜劇片發行量跌至歷史的低點(實際上是近乎於零),電影雜誌透過各路媒介高聲宣告這個電影類型已然結束。

每當我試圖為這個類型電影辯護時,就覺得自己彷如某個本意良善卻無用到悲哀程度的密教組織殘餘成員。如果我指出電影界的一切皆有其週期循環——比如人們也曾將西部片視為發霉的老骨頭,直到克林.伊斯威特的《殺無赦》再登票房冠軍並拿下奧斯卡獎——人們就會對著我露出包容的微笑,彷彿在他們眼前是個可愛但很好騙的小孩子。

還有,認識我的人顯然都認定,有必要把所有關於浪漫喜劇電影的新聞驗屍結果轉寄給我。這幾年來,「浪漫喜劇之死」這類文章簡直俯拾即是。然後,在我收到這些最新訃聞後不到一個月,人們傳給我的下一個連結又是:「好的浪漫喜劇電影都跑去哪兒了?」

不管你是喜愛它、厭惡它,相信它或是是認定它很無稽,浪漫喜劇仍舊是「死不了的電影類型」。或許這是因為我們人類總是不顧一切愛上彼此,同時似乎又從不厭倦於嘲笑其他人這麼做。在我們的社會宣告它已死的數年之後,如今浪漫喜劇再次出現小小的復興,有幾部片的電影票房大賣,還有眾多浪漫喜劇在小螢幕裡被觀看和反覆觀看。

這倒不是說這個電影類型仍一如往昔。這本新版的《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已經大量翻新和修改,以反映這些變化。本書有全新的一章專注於探討二十一世紀的浪漫喜劇和它背後的想法,也有對當代浪漫喜劇經典新個案的研究,並加入業界幾位成功人士的訪談。其他章節也都有加入新的題材,並加上更新的參考資料和例證。

著手這個新版本的過程中,我喜見過去這二十年來電影界的進展,尤其是在我們浪漫喜劇的方面:賈德.阿帕托掀起了男性觀點的「葷喜劇」(raunch-com)和「兄弟情」(bromance)熱潮,以及女性相對應的婚禮浪漫喜劇和「姐妹情」(womance),還有幾部——例如廣受喜愛、但是在某些圈子被唾棄的《愛是您,愛是我》——更是躋身浪漫喜劇的經典之列。

時間的演進,也影響了我們文化上對這個電影類型某些電影和製片人的觀點和感受,伍迪.艾倫的例子特別令人玩味。在「#我也是」風潮之後,這位曾廣受讚譽的大師如今更像是眾人唾棄的賤民。不過,不論人們對於藝術家的人身看法如何,如果他的作品具有無可置疑的歷史重要性,我們就不該抹殺他作品的成就,或是否認他對其他作家和藝術家的影響。因此《安妮霍爾》這個在浪漫喜劇類型中影響深遠的里程碑,仍列為本書的案例研究,而伍迪.艾倫電影的觀點也會在全書各處被提到。

觀點隨著時間轉變,也讓其他浪漫喜劇這一次在書中討論加重或減少,其中有部分是由第一版所得到的迴響所決定。舉例來說,我當年不小心遺漏《哈洛與茂德》而招來批評,這次我已經把它列入此一類型「一百二十五部值得關注的電影」中應有的位置。

這次的新版也代表了一點重要的路線小修正,反映我這二十年來看電影、教電影、在電影產業工作的新體悟。冒著嚇走與疏遠原來讀者的風險,我調整了我對浪漫喜劇電影結構的範式,將原本的七個節拍增加為八個。它反映的是電影劇本結構在過去二十年來的普遍趨勢,那就是:一般而言,「危機」與「高潮」之間的距離拉長了。希望我這次的修訂能言之成理,不至引發社群媒體上那些意見領袖群起攻之才好。

這些修正暫且不論,有些道理是始終不變的。身為好萊塢的故事分析家,我可以打包票作見證,電影公司現在又在積極尋找浪漫喜劇了,而這一類劇本依然可以說明,只要具備角色刻畫與對白設計的好技巧,就有機會得到利潤豐厚的編劇工作,就算電影最後未能真正開拍。不過,在此同時,每個月仍有浪漫喜劇的企畫案被退件。

原因何在?因為它們的情節太公式化,缺乏令人難忘的角色,並且(或者)沒有用新鮮、刺激想像力的方式跟今天的觀眾對話,把精心打造、讓人感同身受的喜劇可以引發觀眾出自肺腑的大笑,誤解為膚淺的裝瘋賣傻。最後是,關於觀眾這一點——如何讓浪漫喜劇不至與觀眾脫節?——如今尤其重要。

多年來,我在幫製片廠分析劇本時「跳過」(否決)無數的浪漫喜劇,只有極少數評以「考慮」或「推薦」(過關),我知道這個類型電影除了「男孩遇見女孩、分手然後復合」之外,還需要更多的藝術和技巧。本書的內容原本是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延伸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這次的新版《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是以一本書的形式當作一整期的當代浪漫喜劇電影寫作工作坊為構想。

●專業資歷

本書中可見的各種理論和說法,都是源自我涉獵的幾個相關領域。身為主流電影製片廠的故事分析師,我就像個商業間諜一樣;參與電影公司大部分決策過程,讓我熟悉這些公司主管們善變、難捉摸的想法。他們的指令,不管是一本正經或令人費解的異想天開,都會直接影響市場。另外,身為一個老師,我從嘗試錯誤中,學到了哪些處理材料的方式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而哪些意見只能純供參考),以及哪些方法對一心想走寫作之路的人最有用。在這本書的籌備過程裡,我觀看、研究了數以百計的浪漫喜劇。這裡所提出關於浪漫喜劇的各種特性,並非憑空想像的抽象概念,而是諸多成功浪漫喜劇所提供的確實證據。

還有最後,身為實際參與其中的好萊塢電影編劇,就像作家吉恩.福勒(Gene Fowler)說的一樣,我知道「寫作很簡單:你需要做的就是盯著空白稿紙一個鐘頭,直到血從額頭滴下為止」,也知道在龐大壓力下應付問題叢生、看似無解的劇本改寫是什麼情況。我也掌握了幾個技巧(感謝老天!),讓這個過程變得較能忍受。

我同時也學到,光是模仿別人有效的辦法仍是不夠的。正因為如此,你不會看到我指定劇本的每一幕應該有多少頁,把它當成某種金科玉律。一旦你掌握了規則,有時候你會需要去調整這些規則——事實上,我也希望你能這麼做。本書要告訴你的重點之一是,除了寫作要本乎真實、親身的感受之外,具備冒險的勇氣可以為你帶來編劇工作最給人滿足感的快樂結局。

●本書適合什麼人

尚在概念發展萌芽階段的新手編劇,困在草稿中需要幫忙的中階寫手,或是對這個電影類型較陌生、想尋找靈感的資深老手,應該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適用的部分。同樣地,想一窺門道的影迷,也可從這裡見識這類電影的成功訣竅。如果你才剛要起步,這本書是帶引你完成第一份劇本初稿的理想指南。如果你已經有一份改寫過幾次的

稿子,本書的內容或許可以解答你的疑問;它能幫助你拆解、重新思考,或甚至重新組合你的故事。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往往是找出自己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出了差錯的最好辦法。比方說,「當初是什麼讓我對這部劇本最期待、躍躍一試?」。

本書的設計,是協助你完成整個編劇的寫作過程,從你的浪漫喜劇最初的劇本概念,經過角色和故事發展,進入最後完成的劇本稿。書裡有眾多範例,從經典到當代的浪漫喜劇都有,也包含了寫作的練習,有助於激發靈感、避開犯錯的可能。

●本書結構

第一部的第一章是關於電影敘事的基本元素,它們是構成任何類型電影成功劇本的基礎:角色、情節/結構、主題、意象、對白、觀點,以及故事的世界。

我們會在第二章界定什麼是浪漫喜劇,焦點放在「相遇-分手-復合」這套公式的動力學,分析浪漫喜劇的故事概念,看它如何運用強大的內在衝突來塑造故事主角,以及如何以愛為催化劑或反對力量來推動情節發展。我們也要探討許多成功的浪漫喜劇如何將傳統浪漫喜劇故事與其他類型的元素相結合。第一部的寫作練習,要探討如何發展你自己劇本的前提和故事概念。

第三章會帶出浪漫喜劇電影簡單的歷史發展,標示它在上個世紀的重大作品、趨勢,以及演進過程,條列分析每個十年當中的經典作、大黑馬,以及跨類型的浪漫喜劇。第四章會深入探究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探討此電影類型會在未來持續帶來影響的新趨勢和演進,並收錄了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的專訪。

第二部一開頭的第五章〈角色的化學作用〉是關於浪漫喜劇角色的深度分析。我們要探討今日的觀眾想

從男女主角身上找尋什麼,界定一些文化上的偏見與偏好。這一章也會檢視配角的功能,辨認浪漫喜劇裡慣見的固定角色,像是「貝拉米」(Bellamy,指錯誤的情人)。《窈窕淑男》的電影案例研究(本書將深入分析五部電影,這是第一部),要說明如何從角色的選擇發展出故事的情節副線(subplot)。本章還有一個寫作練習,透過問卷的方式幫助你設定你的男、女主角。

第六章將要討論劇本的主題。最好的浪漫喜劇電影一定是「關於」某件事。我們要分析的電影範例是《當哈利遇上莎莉》。推動這部電影故事發展的,是關於男人與女人能否和諧共存的公理式問題(axiomatic question)。我們將透過它來說明一個好的主題如何大大加強劇本的深度,看它如何強化了所有情節和角色的選擇。這一章的寫作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出劇本裡貫穿主題的軸線。

第七章〈建構衝突〉要思考發展有機情節的過程,界定出一套所謂浪漫喜劇的公式,也就是有八個重要節拍的三幕式架構。我們要檢視這個傳統結構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讓它更有活潑有趣。本章的寫作練習可以協助你為進行中的劇本寫作計畫擬出簡明的工作大綱。

第八章〈可信的世界〉鼓勵你讓觀眾沉浸到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這一章要解說一個有效率的編劇如何根據嚴謹的規則來搭建他的喜劇,並討論怎樣運用情節邏輯的技巧讓奇幻的世界顯得真實。這裡的案例研究是史派克.瓊斯在《雲端情人》所召喚的奇特世界。本章的「寫稿檢查清單」練習,要回顧到目前為止討論的材料,並將它們應用到你的寫作計畫裡,最後則是編劇黛絲.莫里斯的訪問。

第三部進行到讓劇本寫作技藝更進階的議題。第九章〈好笑的藝術〉要主張的是,雖然好笑往往出自天性本能,但喜劇的科學背後仍有一套基本邏輯。我們將透過普雷斯頓.史特吉斯的經典之作《淑女伊芙》來研究反轉(這是喜劇的一個重要概念)的運用,以及其他喜劇寫作技巧。

第十章〈性的藝術〉強調讓你電影裡的浪漫愛情顯得真實、有說服力是多麼重要的事。這裡將解說對於親密交流之前、之間與之後的各種處理方式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在浪漫喜劇裡,絕對不是只有性而已)。我們也要研究各種性喜劇的例子,因為它已成為現代浪漫喜劇的主力。

第十一章主要在著墨對白的多種用法。視覺式寫作是第十二章的主題,我們會介紹讓劇本更合乎電影效果的幾個技巧,並深入研究電影《安妮霍爾》如何展示有想像力的視覺寫作。這兩章的寫作練習,會引導你實踐關於對白和視覺敘事的概念。

第四部的第十三章〈技巧再深化〉要介紹強化你的電影劇本技巧的五個祕訣。我們將探討初稿的真正目的,以及初稿完成之後,在改寫時需要做哪些困難的抉擇和想像力的跳躍。我們也會討論,怎樣的劇本才符合方便閱讀的格式,有機會通過在業界第一線篩選腳本的故事分析師的鷹眼。最後的寫作練習是要透過一份嚴謹的檢查清單來核驗你的稿子,重新回顧書中的所有重點,協助導引你完成整個改本的過程。

最後,在第十四章的〈浪漫喜劇的展望〉中,我們要對浪漫喜劇的現在與未來做一番觀察。這個電影類型現在的發展如何?現代的觀眾追求的方向又是什麼?環球影業總裁彼得.克拉莫的專訪,提供了如何向市場探路的更多建議。

●如何善用本書

想從閱讀本書中得到最佳的結果,你應該去看本書中討論過的電影,並做完書中的練習。

書中所有的案例研究,以及引述的大多數影片,都可以透過一些媒介觀看。每一章介紹那些電影段落,目的不只是為了回顧精采片段,而是要說明某個特定的重點,而且重點往往是它們出現的情境脈絡。比如第五章關於《窈窕淑男》的討論,如果這部影片在你腦中仍記憶猶新,這場討論對你會更有意義。因此,就算你以前看過某部電影,如果你能再看一次,你的收穫會更多。本書裡的寫作練習,都曾在我上課的班級裡實際測試過。如果你花時間做這些練習,多半可以大有斬獲——也許是突然靈光一現、想出新的故事發展,或是某個看似微小的角色細節可以被鋪陳,發展出你的腳本中最精采的笑點。

我們在全心投入成果產出——也就是劇本完稿——的同時,往往沒有充分善用整個寫作的過程。你在振筆疾書之外的時間(用來探索角色背景故事、嘗試各種可能結構,並為主題找出更清楚定義的時間),其價值可能遠勝於花好幾個鐘頭苦思最機智的對答,或推敲怎麼敘述某一小段故事。你永遠無法預先知道,自己在寫稿之外更深入一點去探索,可能挖掘出什麼寶藏。本書提供的這些練習,就是希望各位能多走那一哩路。


书籍目录:

目錄

導言

第一部 浪漫喜劇的要素、概念、歷史

第1章|敘事的基本要素

角色、情節/結構、主題、意象、對白、觀點與故事的世界

第2章|浪漫喜劇的故事概念

「相遇-分手-復合」的動力學

第3章|浪漫喜劇簡史

浪漫喜劇電影簡單的歷史發展,標示它在上個世紀的重大作品、趨勢,以及演進過程

▲寫作練習1:如何發展劇本的前提和故事概念。

第4章|二十一世紀的浪漫喜劇

二十一世紀前20年的發展,探討此電影類型未來會持續帶來影響的新趨勢與演進

◎訪談1:《紐約時報》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

◎21世紀的浪漫喜劇電影傑作

第二部 浪漫喜劇的骨幹

第5章|角色的化學作用

浪漫喜劇角色的深度分析+今日觀眾想從男女主角身上找尋什麼。檢視配角的功能、辨認浪漫喜劇裡慣見的固定角色

◎Case Study 1:《窈窕淑男》案例研究,說明如何從角色的選擇發展出故事的副情節(subplot)

▲寫作練習2:透過問卷決定你的男、女主角人設,勾勒出他們清晰的性格

第6章|發展故事的主題

◎Case Study 2:《當哈利遇上莎莉》推動它的故事發展的,是關於男人與女人是否能和諧共存的公理式問題(axiomatic question)),我們透過它來說明一個好的主題如何大大加強劇本的深度——它如何強化了所有情節和角色的選擇。寫作練習則幫助你

▲寫作練習3:找出劇本裡貫穿主題的軸線

第7章|建構衝突

三幕式浪漫喜劇的8個重要節拍。檢視這個傳統結構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讓它更有活潑有趣。

▲寫作練習4:檢視 8節拍的三幕式架構,協助你為進行中的案子擬出簡明的工作大綱

第8章|可信的世界

編劇如何根據嚴謹的規則來搭建喜劇,如何運用情節邏輯的技巧讓奇幻的世界顯得真實。

◎Case Study 3:《雲端情人》的奇特世界

▲寫作練習5:「開始寫稿的檢查清單」,回顧目前為止討論的材料,應用到你的寫作計畫裡

◎訪談2:編劇黛絲.莫里斯 (Tess Morris)

第三部 提升層次的關鍵

第9章|「好笑」的藝術

喜劇的科學與寫作技巧:反轉原則、嚴肅的搞笑、折磨你的角色、三的原則、封頂笑點

◎Case Study 4:《淑女伊芙》的反轉(reversal)運用,以及其他喜劇寫作技巧

第10章|「性」的藝術

男、女主角親密交流之前、之間與之後,各種處理方式的基本原則+性喜劇各類型實例

第11章|設計對白

對白的多種運用法

▲寫作練習 6:實踐關於對白的概念

第12章|打造動人的影像

視覺式的寫作,讓劇本更合乎電影效果的幾個技巧。

◎Case Study 5:《安妮霍爾》展示的具想像力視覺寫作

▲寫作練習 7:實踐關於視覺敘述的概念

第四部 完成初稿與改本

第13章|技巧再深化

強化你的電影劇本技巧的五個秘訣,探討初稿的真正目的,以及完成初稿之後,改寫時需要做哪些困難的抉擇和想像力的跳躍

▲寫作練習8:透過嚴謹的檢查清單來檢驗,重新回顧書中所有重點,導引你完成整個改本過程。

第14章|浪漫喜劇的展望

浪漫喜劇片現今的發展如何?現代的觀眾們希望的方向又是什麼?

◎訪談 3:環球影業總裁彼得.克拉莫 (Peter Cramer)

致謝

附錄一:125部值得關注的浪漫喜劇電影

附錄二:經典電影參考片單

.影史上浪漫喜劇最高票房前25名

.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浪漫喜劇LIST

.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劇本(原創和/或改編)的浪漫喜劇LIST


作者介绍:

作者簡介

比利.默尼特(Billy Mernit)

比利.默尼特是劇本顧問、環球影業的故事分析師,也是UCLA進修作家課程特聘講師,亦從事小說創作,曾以女性筆名出版過二十部羅曼史小說、擔任NBC影集《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編劇,亦曾為知名歌手Carly Simon、Judy Collins、Morrissey等人的歌曲作詞。

譯者簡介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1968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浪漫喜劇=有情人終成眷屬

——當觀眾都已經知道結局,

你該怎麼打造扣人心弦的故事?

浪漫喜劇,或許是限制最多的電影類型,

男、女主角一定要具備讓觀眾投射或心動的特質;

在這段感情中,男主角絕對不能只是為了性,女主角絕對不能只是為了錢。

浪漫喜劇,也許是陳腔濫調最多的電影類型,

包括刻意營造的可愛相遇或冤家聚首、因為誤會而分手、飛奔機場阻止對方離開……

這看似門檻最低的故事類型,

其實最需要Sense,讓喜劇與愛情都不落俗套

●第一本浪漫喜劇寫作專書在台上市

●環球影業[劇本顧問+故事分析師]暨UCLA[作家進修課程講師]、資深〔羅曼史小說作家〕執筆

●風靡好萊塢20年的「浪漫喜劇權威寫作指南」最新增修版

●從基本觀念建立、以經典電影為例與個別深入解析,到UCLA作家課程的實作練習一網打盡

在浪漫喜劇裡——

●「人生」就是當我們正忙著別的事之時,偏偏找上我們的那些鳥事

喜劇的好處是,它保證會有某種快樂的結局,所有的痛苦都會有所回報。人生的無常在喜劇裡被放到最大,因而變得可笑,讓觀眾從笑聲中同理、同情並理解。

1. 「反轉」是喜劇的核心原則之一。折磨你的角色、讓他們痛苦,因為沒有任何事比不幸更好笑。「距離」讓觀眾可以輕鬆看待角色的「悲劇」,同時對受苦的人心生同情。「分享痛苦」是喜劇的功能之一。

2. 好的喜劇應該誇張卻真實,關鍵在於「嚴肅的搞笑」,例如《今天暫時停止》裡比爾.莫瑞無盡循環的日子;觀眾也許正在發笑,但他正陷入惡夢般的痛苦折磨。編劇要認真看待角色的困境,讓觀眾認定它符合現實人生的情境。

3. 你的角色越清醒、越感受痛苦,從他們的處境中就越能夠呈現更多的真相和幽默。「折磨」很有用,因為痛苦是讓人吐實、揭露真相的方法之一。浪漫喜劇更會利用共同的難堪、苦難經驗,讓男女主角建立祕密的連結,並透過他們的困境盡可能擴大故事的趣味。在反轉的法則下,浪漫喜劇也向我們昭告:你越假裝自外於愛情,越會發現自己深陷情感的糾葛之中。

●「愛情」是轉變我們人生的正面力量

不論編劇怎麼折磨你的角色、製造各種衝突來推動劇情,浪漫喜劇最終仍必須服膺「愛情作為轉變的力量、作為成長與正向變化的工具」這個基本教條。在此緊箍咒之下,最高明的浪漫喜劇不會依賴外在的問題來升高衝突,而是以內在的衝突作為故事的核心發動機,也就是從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出發。

1. 浪漫喜劇是「以角色驅動」的類型,最強大的動力來自人物的內在。它要呈現的不是主角與反派的對抗,核心的正、反對立存在於主角的內心——而愛情,是它的終極解答,例如《愛在心裡口難開》裡個性乖僻、神經兮兮的傑克.尼克遜遇上愛鬥嘴的女服務生海倫.杭特,最終讓他能夠去關心他人、「想要變成更好的人」,而《派特的幸福劇本》裡「反派」甚至是男主角自身的心理疾病。

2. 但角色不能因為愛情而徹底變了樣,讓人認不出來。浪漫喜劇的世界必須可信。編劇應透過具體而特定的細節使角色和劇情具備可信度,讓觀眾感覺進入一個獨特卻又穩固實在的真實世界。

3. 在宗旨(愛情至上)、結局(愛情戰勝一切)的夢幻設定下,浪漫喜劇的編劇除了需要顧及角色與故事的可信度,更要深入探究複雜而矛盾的人性,才能讓觀眾真正相信你的角色的世界,準備好接受他們驚天動地的相逢與相守。

●觀眾的笑,來自體認到自己生而為人卻擁有如此脆弱、荒謬的人性

性格決定角色的命運。

1. 高明的浪漫喜劇,是編劇對人性體驗的一場熱情探索。劇本要探討的主題,是編劇的個人經驗、態度與洞察力相互交鋒的場域,並以此主題啟動故事的行動、對話、視覺意象,以及角色刻畫。最能打動最多數觀眾的主題,其實來自編劇最個人、真誠的觀點,展現於角色的成長、衝突解決之上,觸發廣大觀眾的共鳴。

2. 以愛為催化劑或反對力量來推動情節發展:為什麼這兩個人會相愛?這段關係對他們的人生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如果這個關係無法延續,他們會失去什麼?而比它更重大的問題是:當他們彼此相愛時,會失去什麼?

3. 設計一個最強大的「分手」過程。人的脆弱與荒謬,是編劇取之不盡的靈感寶庫。

禮讚我們對於人生所懷抱的那些恐懼有多愚蠢

這就是浪漫喜劇

不論你是劇本寫作新手、正在修本中卡關的編劇,或是想探索浪漫喜劇最新趨勢的業界人士,這本引人入勝、充滿洞見的專業寫作指南,將為你打好基礎、找到突破點,或幫助你深入檢查與改進初稿,從讓人難忘的邂逅到令人興味盎然的「挫敗」轉折、不爛尾的結局,從電影史上最有趣的浪漫喜劇場景編劇祕訣到怎麼打造人物與對白、讓劇情火花四射,甚至為什麼有些情慾戲碼火熱到快讓銀幕燒穿一個洞,有些卻讓人感覺味如嚼蠟……

作者多年來在環球影業閱歷無數精采或蹩腳的劇本,深諳此類型故事各種地雷與編劇的通病,並從他研究浪漫喜劇數十年的心得出發,建構出一套寫就精采劇本的「基本守則」與「進階心法」,也以此為本在 UCLA 裡教學傳授。

浪漫喜劇不只是一套關於相遇、分手、復合的公式,而是一部有機的「愛情動力學」。跟著《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一起 Step by Step 建構你的角色,設計情節/結構、主題、視覺意象與對白,表達你的觀點、展現故事的世界,你也可以寫出足以通過好萊塢劇本專家鑑定的成功浪漫喜劇,讓觀眾認可你的故事符合真實人生而得到鼓舞與安慰,在笑聲中相信愛情、相信人生。

本書特色

˙閱讀本書,等於參加一整期「浪漫喜劇寫作工作坊」

˙從基礎到進階、好萊塢最新趨勢,新手編劇、撞牆期編劇、資深編劇或影視製片導演都該讀,羅曼史小說作家也適用!

˙5大經典名作深入解析:

從《窈窕淑男》研究角色;從《當哈利遇上莎莉》研究主題一致性;從《雲端情人》研究故事可信度;從《淑女伊芙》研究反轉;從《安妮霍爾》研究具有影像感的寫作。

˙8大章末練習:

UCLA作家進修課程的寫作練習,包括發展劇本的前提和故事概念、透過問卷確立主角的人設細節、決定八個重要節拍的三幕式架構、開始寫稿的檢查清單、初稿完成後的改本重點確認清單等。

˙最豐富的經典參考片單、奧斯卡榜單、類別清單(至2020年)

——除了主角的內在世界、外在事件,還可以倚賴什麼手法來建立「配對的可信度」,讓觀眾信服你的男、女主角最後「絕對必須在一起」?

——當觀眾都已經太熟悉浪漫喜劇的套路,編劇如何把陳腔濫調寫出新意?

——除了直球對決,還有哪些「愛的告白」手法讓觀眾感覺到主角的真心或掙扎?

——浪漫喜劇強調精巧的對白,該怎麼運用「視覺語言」讓你的劇本不淪為一連串角色臉部特寫的對話場景?

——性關係在情愛中可以發揮什麼影響?在角色發生關係之前、之後,更值得編劇發揮的是什麼?!

媒體好評

「超越通論與定理,本書這些經過課堂實際檢證的練習題可以引導寫作者創造出真實、充滿其個人特色又具有可信度的角色與情節,正中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浪漫情懷。」——UCLA作家進修課程主任Linda Venis

「比利.默尼特在電影方面的學識盡現於具有高度可讀性的《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裡。它不是教你寫作『公式』,而是在引導創作者找到『你自己的聲音』。」——《丹佛落磯山日報》(Denver Rocky Mountain News)

「《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實在太有趣,可以嗨翻香檳的瓶塞。」——電視影集《六人行》編劇兼製作人Alexa Junge

導言

浪漫喜劇在二○一○年代中期被宣告了死亡。主流電影製片廠的浪漫喜劇片發行量跌至歷史的低點(實際上是近乎於零),電影雜誌透過各路媒介高聲宣告這個電影類型已然結束。

每當我試圖為這個類型電影辯護時,就覺得自己彷如某個本意良善卻無用到悲哀程度的密教組織殘餘成員。如果我指出電影界的一切皆有其週期循環——比如人們也曾將西部片視為發霉的老骨頭,直到克林.伊斯威特的《殺無赦》再登票房冠軍並拿下奧斯卡獎——人們就會對著我露出包容的微笑,彷彿在他們眼前是個可愛但很好騙的小孩子。

還有,認識我的人顯然都認定,有必要把所有關於浪漫喜劇電影的新聞驗屍結果轉寄給我。這幾年來,「浪漫喜劇之死」這類文章簡直俯拾即是。然後,在我收到這些最新訃聞後不到一個月,人們傳給我的下一個連結又是:「好的浪漫喜劇電影都跑去哪兒了?」

不管你是喜愛它、厭惡它,相信它或是是認定它很無稽,浪漫喜劇仍舊是「死不了的電影類型」。或許這是因為我們人類總是不顧一切愛上彼此,同時似乎又從不厭倦於嘲笑其他人這麼做。在我們的社會宣告它已死的數年之後,如今浪漫喜劇再次出現小小的復興,有幾部片的電影票房大賣,還有眾多浪漫喜劇在小螢幕裡被觀看和反覆觀看。

這倒不是說這個電影類型仍一如往昔。這本新版的《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已經大量翻新和修改,以反映這些變化。本書有全新的一章專注於探討二十一世紀的浪漫喜劇和它背後的想法,也有對當代浪漫喜劇經典新個案的研究,並加入業界幾位成功人士的訪談。其他章節也都有加入新的題材,並加上更新的參考資料和例證。

著手這個新版本的過程中,我喜見過去這二十年來電影界的進展,尤其是在我們浪漫喜劇的方面:賈德.阿帕托掀起了男性觀點的「葷喜劇」(raunch-com)和「兄弟情」(bromance)熱潮,以及女性相對應的婚禮浪漫喜劇和「姐妹情」(womance),還有幾部——例如廣受喜愛、但是在某些圈子被唾棄的《愛是您,愛是我》——更是躋身浪漫喜劇的經典之列。

時間的演進,也影響了我們文化上對這個電影類型某些電影和製片人的觀點和感受,伍迪.艾倫的例子特別令人玩味。在「#我也是」風潮之後,這位曾廣受讚譽的大師如今更像是眾人唾棄的賤民。不過,不論人們對於藝術家的人身看法如何,如果他的作品具有無可置疑的歷史重要性,我們就不該抹殺他作品的成就,或是否認他對其他作家和藝術家的影響。因此《安妮霍爾》這個在浪漫喜劇類型中影響深遠的里程碑,仍列為本書的案例研究,而伍迪.艾倫電影的觀點也會在全書各處被提到。

觀點隨著時間轉變,也讓其他浪漫喜劇這一次在書中討論加重或減少,其中有部分是由第一版所得到的迴響所決定。舉例來說,我當年不小心遺漏《哈洛與茂德》而招來批評,這次我已經把它列入此一類型「一百二十五部值得關注的電影」中應有的位置。

這次的新版也代表了一點重要的路線小修正,反映我這二十年來看電影、教電影、在電影產業工作的新體悟。冒著嚇走與疏遠原來讀者的風險,我調整了我對浪漫喜劇電影結構的範式,將原本的七個節拍增加為八個。它反映的是電影劇本結構在過去二十年來的普遍趨勢,那就是:一般而言,「危機」與「高潮」之間的距離拉長了。希望我這次的修訂能言之成理,不至引發社群媒體上那些意見領袖群起攻之才好。

這些修正暫且不論,有些道理是始終不變的。身為好萊塢的故事分析家,我可以打包票作見證,電影公司現在又在積極尋找浪漫喜劇了,而這一類劇本依然可以說明,只要具備角色刻畫與對白設計的好技巧,就有機會得到利潤豐厚的編劇工作,就算電影最後未能真正開拍。不過,在此同時,每個月仍有浪漫喜劇的企畫案被退件。

原因何在?因為它們的情節太公式化,缺乏令人難忘的角色,並且(或者)沒有用新鮮、刺激想像力的方式跟今天的觀眾對話,把精心打造、讓人感同身受的喜劇可以引發觀眾出自肺腑的大笑,誤解為膚淺的裝瘋賣傻。最後是,關於觀眾這一點——如何讓浪漫喜劇不至與觀眾脫節?——如今尤其重要。

多年來,我在幫製片廠分析劇本時「跳過」(否決)無數的浪漫喜劇,只有極少數評以「考慮」或「推薦」(過關),我知道這個類型電影除了「男孩遇見女孩、分手然後復合」之外,還需要更多的藝術和技巧。本書的內容原本是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延伸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這次的新版《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是以一本書的形式當作一整期的當代浪漫喜劇電影寫作工作坊為構想。

●專業資歷

本書中可見的各種理論和說法,都是源自我涉獵的幾個相關領域。身為主流電影製片廠的故事分析師,我就像個商業間諜一樣;參與電影公司大部分決策過程,讓我熟悉這些公司主管們善變、難捉摸的想法。他們的指令,不管是一本正經或令人費解的異想天開,都會直接影響市場。另外,身為一個老師,我從嘗試錯誤中,學到了哪些處理材料的方式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而哪些意見只能純供參考),以及哪些方法對一心想走寫作之路的人最有用。在這本書的籌備過程裡,我觀看、研究了數以百計的浪漫喜劇。這裡所提出關於浪漫喜劇的各種特性,並非憑空想像的抽象概念,而是諸多成功浪漫喜劇所提供的確實證據。

還有最後,身為實際參與其中的好萊塢電影編劇,就像作家吉恩.福勒(Gene Fowler)說的一樣,我知道「寫作很簡單:你需要做的就是盯著空白稿紙一個鐘頭,直到血從額頭滴下為止」,也知道在龐大壓力下應付問題叢生、看似無解的劇本改寫是什麼情況。我也掌握了幾個技巧(感謝老天!),讓這個過程變得較能忍受。

我同時也學到,光是模仿別人有效的辦法仍是不夠的。正因為如此,你不會看到我指定劇本的每一幕應該有多少頁,把它當成某種金科玉律。一旦你掌握了規則,有時候你會需要去調整這些規則——事實上,我也希望你能這麼做。本書要告訴你的重點之一是,除了寫作要本乎真實、親身的感受之外,具備冒險的勇氣可以為你帶來編劇工作最給人滿足感的快樂結局。

●本書適合什麼人

尚在概念發展萌芽階段的新手編劇,困在草稿中需要幫忙的中階寫手,或是對這個電影類型較陌生、想尋找靈感的資深老手,應該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適用的部分。同樣地,想一窺門道的影迷,也可從這裡見識這類電影的成功訣竅。如果你才剛要起步,這本書是帶引你完成第一份劇本初稿的理想指南。如果你已經有一份改寫過幾次的

稿子,本書的內容或許可以解答你的疑問;它能幫助你拆解、重新思考,或甚至重新組合你的故事。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往往是找出自己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出了差錯的最好辦法。比方說,「當初是什麼讓我對這部劇本最期待、躍躍一試?」。

本書的設計,是協助你完成整個編劇的寫作過程,從你的浪漫喜劇最初的劇本概念,經過角色和故事發展,進入最後完成的劇本稿。書裡有眾多範例,從經典到當代的浪漫喜劇都有,也包含了寫作的練習,有助於激發靈感、避開犯錯的可能。

●本書結構

第一部的第一章是關於電影敘事的基本元素,它們是構成任何類型電影成功劇本的基礎:角色、情節/結構、主題、意象、對白、觀點,以及故事的世界。

我們會在第二章界定什麼是浪漫喜劇,焦點放在「相遇-分手-復合」這套公式的動力學,分析浪漫喜劇的故事概念,看它如何運用強大的內在衝突來塑造故事主角,以及如何以愛為催化劑或反對力量來推動情節發展。我們也要探討許多成功的浪漫喜劇如何將傳統浪漫喜劇故事與其他類型的元素相結合。第一部的寫作練習,要探討如何發展你自己劇本的前提和故事概念。

第三章會帶出浪漫喜劇電影簡單的歷史發展,標示它在上個世紀的重大作品、趨勢,以及演進過程,條列分析每個十年當中的經典作、大黑馬,以及跨類型的浪漫喜劇。第四章會深入探究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探討此電影類型會在未來持續帶來影響的新趨勢和演進,並收錄了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的專訪。

第二部一開頭的第五章〈角色的化學作用〉是關於浪漫喜劇角色的深度分析。我們要探討今日的觀眾想

從男女主角身上找尋什麼,界定一些文化上的偏見與偏好。這一章也會檢視配角的功能,辨認浪漫喜劇裡慣見的固定角色,像是「貝拉米」(Bellamy,指錯誤的情人)。《窈窕淑男》的電影案例研究(本書將深入分析五部電影,這是第一部),要說明如何從角色的選擇發展出故事的情節副線(subplot)。本章還有一個寫作練習,透過問卷的方式幫助你設定你的男、女主角。

第六章將要討論劇本的主題。最好的浪漫喜劇電影一定是「關於」某件事。我們要分析的電影範例是《當哈利遇上莎莉》。推動這部電影故事發展的,是關於男人與女人能否和諧共存的公理式問題(axiomatic question)。我們將透過它來說明一個好的主題如何大大加強劇本的深度,看它如何強化了所有情節和角色的選擇。這一章的寫作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出劇本裡貫穿主題的軸線。

第七章〈建構衝突〉要思考發展有機情節的過程,界定出一套所謂浪漫喜劇的公式,也就是有八個重要節拍的三幕式架構。我們要檢視這個傳統結構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讓它更有活潑有趣。本章的寫作練習可以協助你為進行中的劇本寫作計畫擬出簡明的工作大綱。

第八章〈可信的世界〉鼓勵你讓觀眾沉浸到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這一章要解說一個有效率的編劇如何根據嚴謹的規則來搭建他的喜劇,並討論怎樣運用情節邏輯的技巧讓奇幻的世界顯得真實。這裡的案例研究是史派克.瓊斯在《雲端情人》所召喚的奇特世界。本章的「寫稿檢查清單」練習,要回顧到目前為止討論的材料,並將它們應用到你的寫作計畫裡,最後則是編劇黛絲.莫里斯的訪問。

第三部進行到讓劇本寫作技藝更進階的議題。第九章〈好笑的藝術〉要主張的是,雖然好笑往往出自天性本能,但喜劇的科學背後仍有一套基本邏輯。我們將透過普雷斯頓.史特吉斯的經典之作《淑女伊芙》來研究反轉(這是喜劇的一個重要概念)的運用,以及其他喜劇寫作技巧。

第十章〈性的藝術〉強調讓你電影裡的浪漫愛情顯得真實、有說服力是多麼重要的事。這裡將解說對於親密交流之前、之間與之後的各種處理方式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在浪漫喜劇裡,絕對不是只有性而已)。我們也要研究各種性喜劇的例子,因為它已成為現代浪漫喜劇的主力。

第十一章主要在著墨對白的多種用法。視覺式寫作是第十二章的主題,我們會介紹讓劇本更合乎電影效果的幾個技巧,並深入研究電影《安妮霍爾》如何展示有想像力的視覺寫作。這兩章的寫作練習,會引導你實踐關於對白和視覺敘事的概念。

第四部的第十三章〈技巧再深化〉要介紹強化你的電影劇本技巧的五個祕訣。我們將探討初稿的真正目的,以及初稿完成之後,在改寫時需要做哪些困難的抉擇和想像力的跳躍。我們也會討論,怎樣的劇本才符合方便閱讀的格式,有機會通過在業界第一線篩選腳本的故事分析師的鷹眼。最後的寫作練習是要透過一份嚴謹的檢查清單來核驗你的稿子,重新回顧書中的所有重點,協助導引你完成整個改本的過程。

最後,在第十四章的〈浪漫喜劇的展望〉中,我們要對浪漫喜劇的現在與未來做一番觀察。這個電影類型現在的發展如何?現代的觀眾追求的方向又是什麼?環球影業總裁彼得.克拉莫的專訪,提供了如何向市場探路的更多建議。

●如何善用本書

想從閱讀本書中得到最佳的結果,你應該去看本書中討論過的電影,並做完書中的練習。

書中所有的案例研究,以及引述的大多數影片,都可以透過一些媒介觀看。每一章介紹那些電影段落,目的不只是為了回顧精采片段,而是要說明某個特定的重點,而且重點往往是它們出現的情境脈絡。比如第五章關於《窈窕淑男》的討論,如果這部影片在你腦中仍記憶猶新,這場討論對你會更有意義。因此,就算你以前看過某部電影,如果你能再看一次,你的收穫會更多。本書裡的寫作練習,都曾在我上課的班級裡實際測試過。如果你花時間做這些練習,多半可以大有斬獲——也許是突然靈光一現、想出新的故事發展,或是某個看似微小的角色細節可以被鋪陳,發展出你的腳本中最精采的笑點。

我們在全心投入成果產出——也就是劇本完稿——的同時,往往沒有充分善用整個寫作的過程。你在振筆疾書之外的時間(用來探索角色背景故事、嘗試各種可能結構,並為主題找出更清楚定義的時間),其價值可能遠勝於花好幾個鐘頭苦思最機智的對答,或推敲怎麼敘述某一小段故事。你永遠無法預先知道,自己在寫稿之外更深入一點去探索,可能挖掘出什麼寶藏。本書提供的這些練習,就是希望各位能多走那一哩路。


精彩短评:

  • 作者: shininglove 发布时间:2024-02-23 23:58:01

    谁能想到,当年爱情片作为卖座主力类型,如今竟然濒临绝迹,连好莱坞都要抛弃了,更何况现实中的人,从相信到不信,时代变幻,沧海桑田。

  • 作者: 春夏秋冬 发布时间:2021-02-17 14:10:09

    有比较有用的建议,不过好多章节的长篇大论不是很有用,特别是推荐了一些分不是很高的电影用来学习,让人不禁表示怀疑。还有就是台湾翻译的电影名字和大陆的不同,会造成一些不方便。

  • 作者: 嘚嘚嘚嘚嘚 发布时间:2022-02-25 15:48:28

    很有用,打基础,了解分类,变体,回到电影史找原型,公式模型。

  • 作者: 前折口 发布时间:2021-06-12 22:30:26

    很棒啊。讲得很细,从发展史讲到子类型,再到人物、事件、主题的三要素,喜剧元素、性元素和具体对白的处理,最后包括习题以及附录提供的片单,都很有帮助。对于自学过一些编剧教程的读者,相当于浪漫喜剧类型的专项复习了。只是繁体竖排看着不太习惯,期待简体版。

  • 作者: Missey 发布时间:2022-08-09 23:26:06

    台版书读起来不太方便,电影片名翻译差别好大。不过这本书讲浪漫喜剧真的蛮细致的。言语轻松举例丰富,适合作为写作工具书,也填充了类型电影的知识面。

  • 作者: 月出皎兮 发布时间:2016-12-28 13:34:53

    非常不错的一本旅游攻略书,我是随团旅游,回来写游记时借鉴了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深度书评:

  • 我注定不能够直面你

    作者:北茴 发布时间:2022-08-02 13:17:50

    【前言】比起陈希我其它的长篇小说,《抓痒》并不长,只有不到十八万字。根据创作年份来看,那时作者41岁,而小说中的夫妻恰好结婚八年,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他是否是根据现实来写的。在一篇访谈中,作者本人也提到,法译本出版时译者来华见他,“他要求到我家去,但我觉得我和他的关系没有亲密到这样的程度便没有答应,后来才知道他是想见见我的妻子:我在抓痒中写的是夫妻间的变态关系,他想看一看那个变态的女主人公到底长什么样。实际上这个经历和经验是没关系的,这只是老人家的一个误解,他把经历和经验混为一谈。”这不至于说明他的创作和现实没什么关系,可也确实启示读者,向作者的生活追根问底的那种习惯该改改了,专注于文本才能更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去。作者和读者分享的是文学世界里的事,而非现实生命。如果说作者与小说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的话,我认为与其探索其生活常态,不如接近其精神世界,文本本身就是小说家精神世界最直观的表现。

    “总有一种力量在跟生活的惯性腻歪着。目标越明确,就越要打岔。当你在恐惧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又会倾心于它。比如面对恐怖案件,你也觉得换成我也要这样做;有人恋情死了,你也会产生代入感。可其实你并没有情人,你没有所爱,严格上说,这世界上没有你觉得值得跟她共赴黄泉的女人。”

    —— 陈希我《抓痒》

    《抓痒》是一部很难被阐释的作品,其中充溢着太多的思辨,太多冒犯常理的虐恋场景。从故事线上入手,倒是很简单,就是讲了一对共同奋斗八年的夫妻,双双事业有成,过上稳定生活之后,却没有孩子,当他们意识到婚姻中的情感麻木后,变态地追逐爱欲,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故事。在我们平常对婚姻的理解中,其与恋爱最大的差别就在生小孩,生完小孩之后,要教育小孩,要照顾父母,要应付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爱情因素理所当然地隐退,在婚姻中并不占有绝对至高的位置。而小说中的嵇康和乐果是彼此的初恋,从恋爱走到结婚,即使没有孩子,也不是因为他们生理上生不出,而是他们拒绝生。况且,没有孩子不正好得了自由?这么看来,他们的婚姻完全没问题,甚至令人羡慕。但嵇康提出了问题。没有爱欲的婚姻还是婚姻吗?婚姻中的爱情经得起审视吗?孩子的退场出显了家庭中被遮蔽的爱的存在,小说在此与现实的理错位了。

    一、痒——被动的凝视

    一开篇,嵇康就处在嫌弃乐果的状态中,乐果的全部行为和话语,他都觉得厌烦。“夜深了。你听见楼下卫生间水哗哗响。她在洗澡。她天天晚上洗澡。有时候一天要洗好几次。还要一会儿一会儿就洗屁股,换内裤。丈夫看到妻子洗屁股的样子最受不了了。可是她说,女人很脏。”、“看电视,她就在你前面晃来晃去,节目被她的身影切得一段一段的。虽然你并不一定要看完整的电视节目。你对那些节目并不感兴趣。你只是无聊地随手按电视遥控器,窝在大沙发上。可是你仍然讨厌她的身影。”、“现在她突然摆在你的面前,就好像那个抹布一样刺眼。她简直就是一块大抹布。”洗澡、看电视、打扫家、吃饭,这些生活琐事全部都是一个人就可以做的,婚姻中却必须由两个人做。而在只能两个人做的性爱中,夫妻却失去了感觉,做不起来。作者把嵇康和乐果之间的相互观察写得很细致,他仔细解剖这两人的婚姻,让他们发痒,在麻木中感受毫无来由、不明晰的身体不舒服和不对劲。古话中也这么形容婚姻——七年之痒。它究竟来自哪里?

    文本上下多处提到凝视,婚姻之痒就在嵇康和乐果的相互凝视中渐次展开。嵇康第一次感受到凝视,是在与妻子对话时,发现“她的眼神是凝视的。她不看你,但是时刻都在看着你。看得你惶惑。看得你怎么做都不是,坐立不安。你的一切都在她的凝视之下。好像被剥了皮,刮了肉,你只剩下骨头。你还有什么好装的?什么花招都没有必要了。两个明白人之间,是没有什么花招好耍的。你也不必,我也不必。”这时候的凝视并非是真的凝视对方,它代表着熟悉,熟悉进而形成束缚,作者称之为“凛冽的凝视”,仿佛一双隐形的绳索将两人拴在一起,当对话冷场时这种凝视的感觉就更强烈起来。第二次凝视是嵇康的自我凝视,是他在朴发出“假如你妻子发生了意外事故,你会感到庆幸吗?”之问时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已经被深刻洞察了。”第三次发生在给老芳介绍对象时,嵇康发现,在乐果忙活着为别人做媒之后,“她不再凝视你了。你们必须在一起,话题也不缺乏了。你们可以老说这问题,别人的爱,别人的婚姻。睡觉前,也不再害怕出现无话可说或者是敷衍塞责,彼此凝视的情形。”第四次是乐果追问嵇康当初在一起时的感觉,他对过去的感受已经模糊了,不过在乐果凝视的逼迫下,他心里确实有了答案,那是摧毁爱情神话的答案,但他不说,他不愿使它破灭。“这样生活着,时时刻刻都在遭受着凛冽的审视。如履薄冰。简直受不了!”究竟是婚姻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在对婚姻的凝视、对痒的感知中婚姻出了问题?如果嵇康不想着爱,乐果不追问爱,他们就能在爱之神话的包裹下幸福生活了吗?这种痒的感受让嵇康烦躁,又无法排除,他觉得自己完了。这时,乐果“忽然空踩楼梯,跌下楼去。”他刚感受到完了,她便随即踩空,嵇康和乐果达成了平衡。这其实就是他们之间的爱,一种同频感受和几乎融为一体的默契。作者对嵇康的展示方式是思辨性的,把他的体验通通纳入到语言体系中去,而对乐果的展示是艺术性的,以描写体态动作的方式展示她的心灵,文本的底色是与恨交织的爱,是虐爱,这种爱时刻交融在嵇康的想法与乐果的行为中。

    这对夫妻无法忍受没有波澜的生活,它带来了婚姻之痒,那么与痒对立,出岔子、找刺激、犯错误,就成了制止这痒的方法。如前所述,他们特别会给自己找不痛快,明知对方不爱自己,还要逼问,自己的问题没想明白,还要插手别人的事。他们只能是越想越烦,越管越乱,根本找不到任何刺激。回忆中的爱是抽象的,而插手别人的事更是瞎凑热闹,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与自己无关。当种种事务消停下来,他们回到家中,回到各自的书房里,独自面对自我的存在时,真正与他们有关的又是什么?

    这就到了第五次凝视,嵇康和乐果之间隔了电脑屏幕,他们都很害怕对方识破自己的身份,他们想要在虚拟中寻回当时的激情。这时,妻子的凝视又落入嵇康的脑海中,“她是不是已经识破了?你后悔自己的冲动。凝视。”再回到现实,他又怕她认出现实的他是网上那个他,“她笑了。好像是跟你笑,又似乎不是。这笑是什么意思呢?是表示我知道了视频那边的人就是你?或者还是因为礼貌?老夫老妻间的,有什么礼貌可言?何况关系都已那样了。”笑把他们平淡的生活搅出波纹,他们之间开始说一些寒暄的话,寒暄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是感情的表露。为什么会有这个改变?嵇康为此感到紧张。“你要用反凝视,来抵御她的凝视,减轻自己的压力。”这是网络与现实交错的一组凝视和反凝视,虚实之间,他们意识到,只要还是他们两人,这种凝视的焦虑就始终存在。再后就到了乐果阴道发炎,她用梳子自慰缓解瘙痒,结果加重了病情,上了医院。这件事使乐果彻底从优秀教师沦为了问题老师,嵇康却在她的痛苦中重新感受到了爱。“你把妻子从医院接了回来,就在家照看着。你现在只想着妻子。”,“心照不宣。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眼睛花花的,没有了凝视。第一次。”伴随着凝视的消失,同步消失的是婚姻之痒,“结婚八年,从来没有这么在乎着自己的妻子,也是奇迹。”痒的反面是在乎,在乎就是爱。

    值得注意的是,在凝视的一系列变化中,作者始终没有脱离主人公的感受,并且拒绝把它上升到抽象层面,而是维持在切肤的状态。这时候的身体爱就是作为人的本能对兽性的超越。人类的爱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胜过兽类而具有了伦理价值,而非因为婚姻的契约关系。人不是由规则指挥思想,思想驱动肉体完成家庭责任的,而是由身体本能自有的爱的能力组成婚姻的。爱应该成为这世间不断被唤醒,被激发的东西。

    二、恶——堕落的美

    “其实婚姻是很荒谬的东西。它面对的不是生,而是死。是固定,不是发展。这世界上什么都在发展,惟独婚姻不能发展。恋爱发展了,成了婚姻;婚姻再发展就成了婚外恋了。所以就不能再发展。凭什么婚姻就不能发展呢?”作者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虽然婚姻是必须坚守的契约,可人也有自主性,心灵有感情,肉体有感知,尤其在爱上,人身体的物质性最不可躲避。抓婚姻之痒的过程,就是嵇康与乐果之间从互相凝视到互相拥抱的过程,小说中与这个过程相伴随的是他们的堕落。

    面对爱,嵇康和乐果这对八年夫妻是惶惑的,他们无法感受到对方爱自己,除了婚姻这个形式上的确证,他们无法找到任何必须要生活在一起的证据,没有性欲,没有小孩,于是婚姻这个形式就变得荒谬起来。加之嵇康的司机朋友,是因为偷情被发现而选择自杀的,他有孩子,却依然赴死,这更激发了婚姻的荒谬。在这个朋友的葬礼上,嵇康和朴就对婚外恋进行了一番谈话,朴是一个记者,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很符合逻辑的。不要婚外恋,要嫖,“偷吃完,擦擦嘴巴回家。即使全世界都知道,就是老婆不知道。”嵇康不一样,他会想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不都是背叛妻子?“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其实就是聪明与傻的区别。”好人是嵇康,坏人是朴,嵇康是艺术家(他高中时就写诗),艺术家是忌讳麻木的生活的,忌讳这种本来都是出轨,却还要顾及方式的窝囊,尤其是还在葬礼上谈这个,多不正经啊。而从另一角度看,将死亡和婚外情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对死亡仪式的冒犯,作者就是要把这种冒犯摆出来,摆脱掉现实世界固守的刻板婚姻态度,毫不避讳,这场葬礼的死者就是婚姻的牺牲品,婚姻于是被送上了死亡的审判场。

    审判的结果是,嵇康觉得这样的婚姻生活不对劲,要被排除,他们抵抗这种生活的方式是堕落。嵇康的堕落并不彻底,在NetMeeting上聊女网友却不敢见面,打妻子然后带着妻子看病,拉妻子去吃猴脑,给猴子开颅,这些行为都仅局限在家庭关系内部。乐果的堕落比较复杂,看起来也更彻底些,她不仅在家里和嵇康通过网络视频相互自渎,作为教师,她在发现嵇康那位去世朋友的孩子谈恋爱时,对他们恋爱双方说下流话,这样她就摧毁了自己社会身份。

    这些堕落行为显然是恶的,可它们是人诚实面对自己内心时做出的尝试,并且在他们的堕落行为背后,带有一种不忍、不愿但又无法控制的心理感觉,于是就可以被上升为美。这里的美体现在作者呈现了光鲜的人脸背后的真,体现在乐果与嵇康的狂欢与堕落中含有的不忍,“一个内心没有高尚感觉的人,怎么会有堕落的快意呢?一个不相信社会还有善的力量的人,怎么可能拿堕落要挟社会呢?”并且,这些行为都是指向自我内部的,是从回忆与想象的交织中获得的。

    当作者在叙述乐果和两个孩子在办公室中的训诫场面时,除乐果推搡女孩和小树这个切实举动之外,乐果并没有和两个孩子产生过多肢体交互,而是独自出门去了。走之前,“她把女生重重甩在小树身上时,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可见乐果并不想这样。但不可否认,她说出了那些下流话,她如此惩戒学生,她开始怀疑自己了“居然。她是个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可是她不能遏制。这时候的她,更像一个优秀的女流氓。她懂。她真的懂。她懂得很具体。她什么都懂。”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乐果在作者笔下陷入眩晕,迷狂,绝望,办公室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由乐果的想象和对自己年轻时恋爱体验的回忆编织成的。她说那些话是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时候被爱情欺骗了,她找不到爱情,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她曾信仰的一切都在这个夜晚破碎了。

    这事件也使嵇康对自己妻子的感觉产生了变化,那样一双安静的脸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直以来的好妻子、好教师,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这样。两人再次进行网络视频聊天时,嵇康重新对妻子产生了好奇,并决意为自己曾对妻子的忽视、嫌弃做忏悔。遂,堕落于此产生了救赎的意味。记得门德尔松在回答“启蒙”问题的最后一段中说“一个有教养的民族面对的最大危险就是无节制的国民幸福——这种幸福,就像完全健康的人体一样,本身可以称为一种疾病,或者向一种疾病的过渡。”这话隐含着,在理性诞生之初就有人发现,在理性之外,在常规的追求幸福之外,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巨大的空虚。书写恶,就是勘探存于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疾病,它需要被发现和触摸。

    那么这份爱是如何从惶惑走向确凿呢?作者在结尾处给嵇康和乐果安排了死亡结局。这让我想到《地狱变》中的良秀,为了成就艺术,成就美,看着女儿被活活烧死。在这里,纯粹的爱和纯粹的美一样,也变成了一种恶。我们来回顾一下自杀现场。网络给了封闭的家一个虚拟的出口,嵇康和乐果分别在自己的书房里用NetMeeting和对方交流。这就奇怪了,一个向外的出口却指向了家的内部——自己想要脱离的另一半。乐果的虚体叫毒药,嵇康的虚体叫the man,经由互联网,曾熟悉的身体变得彼此陌生,他们透过视频在婚姻内部放荡着,乐果在想象中成为了另一个男人的妓女。这中间的心理是很复杂的,难以想象的。嵇康和乐果也不知是谁带着谁,一起走向了毁灭。唯其复杂,才能引起注意,悲剧不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吗?再光鲜亮丽的人也有苦恼,他们的苦恼甚至强大到让他们摧毁自己所有的好。乐果就在这种疯狂的性体验中屡屡上医院,身体不可遏制地走向堕落。痒从精神上转移到肉体上,从痒的毫无来由变成了疼痛的确凿。疼痛需要以毒攻毒,毒性愈大,毒瘾愈强,彻底上瘾之后疼就变成了享受,这就构成了享虐。它拯救了乐果也摧毁了乐果。她停不下来,进入了非常态,变成了精神症患者。爱走到了极端纯粹的地步,她爱上了这种爱的感觉,放到身体上,爱就是激情,是刺激,是爽。可到这一步,人是必须要被毁灭的。只有死亡可以终结这一切,两人也由此被牵引向边界地带,不可自持。

    只有彻底的堕落才会走出二元对立,创造一个新的整体——异质性的集合。表面上看,嵇康是施虐者和乐果是受虐者,但被虐待是乐果自己要求的,并且嵇康和乐果之间隔着电脑屏幕,一切实际的虐待行为都是乐果自己施予自己并感到快乐的,这就取消了施与受的二元对立,而是把两人同时放置于反常识的立场上,共同反抗他们死后入室的判案人。判案人代表的是官方权力,而这两人拒绝受官方权力的盘问。于此,他们的死亡本身就产生了意义。这是属于虐恋的、堕落的美学,虐恋双方都是把刀口指向自己的人,与他人无关,在这场杀戮中,他们都既是杀人者也是被杀者。

    嵇康和乐果的悲剧性就体现在这里,他们是努力把握爱、坚守爱的人,即使婚姻不能发展,他们也没有轻易放弃这段婚姻,或者甘愿维持表面的婚姻状态,背地里搞七搞八。但他们的坚守是徒劳的,他们没有办法改变婚姻关系带给人的束缚,他们能做的,只有把这种束缚看作享乐,在束缚中挖掘爱。然而这层束缚其实并不能被看作享乐,更不能被看作爱,肉体诚实地告诉他们,爱真的是会消失的,既然两人所追求的最高生命意义——爱不见了,那么他们就只有走向死亡才能坚守它。而让他们获得爱的胜利的恰就是这死亡。死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样的爱不存在于活人的世界,他们的死就是爱的死,他们的爱永远地活在另一个世界里面了。

    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话,就是小说结尾被翻出来的那封垃圾邮件。在这个世界上,这信只能被收容在垃圾箱内。这是来自死亡世界的“Love”对这个无爱的世界发出的祝福,也是作者潜藏在作品中的灵魂发出的幽幽呼唤,“带着爱的,一切将如愿以偿。”

    三、爱——虐恋的反抗

    说到这,信件也是小说中反复出现值得注意的一个因素。收信人嵇康,寄信人毒药,还有与信件同步出现的那只给自己抓痒的猫。信件是一个介体,将他们串接起来,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文本中那个匿名的作者之口急着要说话。

    开篇毒药给嵇康写的信中描述了一只蹭着头顶石块的猫,它拼命地蹭,像个瘾君子。第二封信就从猫写到了嵇康,这两者的接洽点就在痒到痛的转变,“恨不得有一把刀,插进去,插到深处,把那痒挖出来”,古人嵇康服五石散,带来的感觉也是这样,想要长生不老而忍受毒药带来的痒,宛如酷刑。第三封信出现伴随着嵇康回忆自己享受小姐舔洗脚趾带来的温柔感觉出现,那只猫宛如一个城市游魂,望着空虚,这之后嵇康便打开了NetMeeting软件,沉迷在虚幻的网络聊天当中了。第四封是匿名邮件,嵇康工程出故障,妻子乐果也没回家,嵇康在郁闷中收到了“恭喜!”二字。那晚过后嵇康怀疑妻子和她为别人介绍的对象老张搞在了一起,他动手打了妻子。从现实角度看,家暴是绝对不可取的,但作为构成小说情节的一环,这里嵇康对乐果的暴力是拯救爱的行动。我们对照小说中其它两对夫妻关系来看,死去的那个司机朋友,他不嫖,但搞婚外恋,被妻子发现后就自杀了;记者朴不搞婚外恋,但是只要有机会就嫖,还引导身边的男人也去嫖,他的妻子不会怀疑他在外面搞女人,只知道他每月工资都上交,还想着以后朴能给她赚大钱。嵇康是成功人士,有钱有产业,不搞婚外情,不嫖,在网上约了女人也不敢见面,但他对妻子没有性欲,所以他才无事生非,在鞭打妻子中获得快感,产生欲望。

    第六封信介绍了五石散的功效,点明这毒药不仅不能使人长寿,还会加速人的死亡,既给人的肉体带来痛苦,又会致死。干嘛还要吃?干嘛还说这药是养人的?第七封信,提到了福柯和阿尔托对肉体、欲望、解放、迷幻药的解读。回应了上一封信提出的问题,或者说作者巧妙地转化了问题。毒药就是致幻剂,毒药本身就是目的,就如爱,爱本身就是目的。这样因为爱而产生的一系列荒谬行为就都可以得到解释了。嵇康和乐果之间的变态行为,就是为了反证婚姻本身才是变态的。第八封信毒药明白了嵇康为什么服用“五石散”,“越痒,越抓;越抓,越疼;越疼,越快乐;越快乐,越玄谈。虱而谈。如果没有虱,能玄谈吗?”毒药带来的是酒神精神,是太阳下的新鲜事,是反抗的存在。

    据此线索,作者在嵇康身上寻到了魏晋时期存在的一种反抗精神,一股异质性的力量。嵇康的论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因非薄汤武周孔被杀。古往今来,这种因违背统治者意志获刑的人不在少数,魏晋特殊在政权极度混乱,人们生存潦倒,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清楚哪句话会冒犯到政权,再没有什么功名给人追求了,现世的一切理想都幻灭了,人应该如何存在?那些文人雅士又该追求怎样的艺术?嵇康是在世俗的极度痛苦和绝望之上发现了纯粹,“越名教而任自然”,就是摆脱制度放弃理智,达到任性狂欢,在眩晕中放纵,使自己解脱。不滞于名教清规、不滞于物。嵇康服五石散,只有毒药带来的身体刺激能够弱化现实之痛,人肉身的不确定感在自我刺激的迷狂当中实现了艺术的超越。

    小说中嵇康与乐果在麻木婚姻中寻找爱的行动,将中国古人嵇康的精神与巴塔耶所说的神圣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动物的性的满足一帆风顺,它没有负担和阻力;而人类的色情遇到了阻力,它在禁令和恐惧中前行,快感披上了危险的色彩,并在紧张中欢乐地发抖。不过这种阻力却从反面强化和滋生了犯罪式的僭越,使这种僭越带有一种赌徒的疯狂冒险。”并赋予其爱的价值。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这种色情,就特殊在要用具体的人物传达这份爱。一般我们说虐恋,立马想到的是鞭打,是疼,而婚姻中的疼就表现为痒。对疼上瘾可能还不太好理解,但身体痒的时候,抓挠它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作者正是通过痒,将虐恋生活化、常态化了。这就产生了冒犯的效果,“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这便是文学中的虐恋,也是在文学中展现虐恋的价值所在。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嵇康与乐果之间的爱所以具有反抗价值,是因为他们是受限的爱,精神的爱。除了对着NetMeeting自慰、虚拟的信件来往、乐果惩罚学生时的性幻想,从小说中著名的猎奇场面——吃猴脑羹的过程,我们也能看到这种限制。首先是选猴子,他们一边恐惧这活物,一边又想选最凶的那只来开颅,“杀死最强大的,就最狠;吃了最强壮的,就最补。”然后就进入洞穴似的包间,伙计将猴子被绑在桌子中央,“那猴子的挣扎很盲目”。乐果看到这阵仗,害怕得牵了一下嵇康的手,而嵇康则露出了其性格中残忍的一面,他要自己给猴子开颅。“这是你们性格相左的地方,磨擦的地方。有磨擦,就有火花。你更将刀对准了那脑盖隙。抡起银锤。”吃猴脑被作者描绘成了猴子的死亡仪式,乐果和嵇康是实施和观看这场杀戮的人,借着这激情,“你听到了她的呼吸声。你好久没有听到她的呼吸了。”“你发现你们不知什么时候搂在了一起。不仅她搂着你,你也搂着她。”在真正开始吃猴脑时,两人一追一逃,又抓又笑,在这小小的包间里,猴子的死亡笼罩着他们的狂欢。观看者也是被观看者,“那只猴子在睁眼看着,看着你们,好像一个人看着两只畜牲。它还没有死。”他们的感官并不是直接被对方激发,而是借由外部刺激重现爱的体验。因此,男女主人公的享虐行为始终是仪式性的,这暗含着肉体享虐之不能,两人如果真抱在一起,这小说反而俗了。

    刑场上的《广陵散》,用声音激荡着反抗与战斗的永不止息。“是时间太长了。什么样的弦都要撑散的。”嵇康四十去世,小说主人公也差不多四十岁,他这样的人,无论生在哪个时代,都必然要灭亡的。

    “我灵魂仓库的深处早已储满命运的寒冰。

    当日影移到罚球弧,我的使命就要完成。

    这是早晚的事情,每个人都将看到

    我看到的那辆双轮马车幽蓝的前灯,驭者轻轻

    敲打着手中的棋子,仿佛那是解放的丧钟。”

    四、隔——无望的敞开

    小说能够逃脱现实社会伦理的问责吗?很多时候是不能的。那么,在写纯文学作品时,如何将文本空间与现实空间拉开距离,建构一个自足的审美世界就非常重要。这部小说中,虚拟信件贯穿全篇,吃猴脑、抓二奶这些猎奇元素频频出现,它们为文本笼上一层玄妙色彩,使其超越现实而进入审美领域。小说还大量使用第二人称视角对嵇康的心理进行剖析,常常让读者觉得有个神秘人屡屡跳出来指着说“你就是嵇康”。这其实很破坏阅读过程的连贯性:思辨内容本身就在给故事的顺畅发展使绊子,再加上读者不断被提醒“你就是书中的这个人”,简直让人无法卒读。但是,这种写法也透露出作者写作时的纠结与克制:嵇康是他的创作对象,嵇康的虚拟分身the man也是他的创作对象。又,the man之于嵇康,正如嵇康之于陈希我,是被建构者与建构者的关系。甚至,the man与嵇康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建构的关系。当创作对象有了他自己的创作对象,作者该如何存在?写着写着作者是否也会感到困惑,到底哪个是我?作家、人物,作为网民的人物,自我在这种第二人称叙述中被重重分裂:作者笔下的人物处处称“你”,是嵇康在写我,还是我在写嵇康?嵇康不仅像照镜子一样面对电脑视频中的自己,并且能够穿透他,以自己的虚像与另一个虚像进行交流。我是嵇康还是the man?作者与人物,人物与其虚像,这种分裂使创作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拿不准自己了,这个自己与那个自己之间互有联系,却又被硬生生“隔”开。此外,作者和嵇康分属文学与现实两个世界,嵇康和乐果连做爱也要靠两块电脑冷屏相隔,才能产生欲望,这就使得我与他人的联系也被“隔”断。在写作时、在网络上,你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你,你和我不能共在,我和你不可相互理解,一切现实中曾经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小说的创作年代距今已过去二十年,这期间电脑的硬件软件都不知道更新换代过多少次,使用网络社交app与人交流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小说中描绘的这种自我异化的体验仍非常具有当代价值。现实与虚拟的区别日渐模糊,我们也越来越无法评判网络信息的真假。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带给人天南海北的网友,却钝化了人肉身的具体感知,这一切都宣告着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的不可能。作者正是让嵇康与乐果,借虚拟社交平台中网友间陌生又熟悉的关系,反向深刻意识到夫妻之间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熟悉。两人死后,刑警队长问朴,“你是他们最密切的朋友吗?”“可以这么说吧,朴说。但是现在我发现,我根本不了解他们。睡同一张床的人都不了解呢。”婚姻中的痒,正源于这种自以为的了解,殊不知,这种熟悉其实只是熟悉感。长久相伴,人会很容易确信自己是深刻了解对方的,摸对方的手如摸自己的手,果真如此吗?婚姻的深一层荒谬,在于我们相互陪伴,却互不理解。进而,我们互不理解,却习以为常,这是很可悲的。在这个层面上,嵇康和乐果之间的爱就升华为,我们互不理解,我们互相陪伴,我们享虐、狂欢,以剧烈的死亡反抗婚姻的荒谬。他们的死是为爱殉情,是看透婚姻真相后对爱的坚守。朴说完这话,“耸耸肩,笑了。/刑警队长也笑了。”笑的意味是含混的,小说中也多次提到笑,“许多时候,笑是可怕的。笑,是一种最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笑,比凶恶更可怕。你争辩吧,我又没有说你什么。你不争辩,又似乎确实在指着你。你无计可施。”这些笑,直指向我们因婚姻中自认的那种熟悉而焦虑之荒谬。制度的荒谬,也是人的荒谬,你竟然想在这世上寻找到爱!将常态生活冒犯到这个地步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可只有将小说推进到这里,才能探到婚姻的背面,才能亮出人情感背面隐藏着的丑恶。于此,作者才放出那个“光明的尾巴”,“有人在默默的祝福,因为你也爱你身边的一些人。/你看到了吗?我在默默地祝福你。”丑恶的内面是温情。

    回想陈希我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疏离于此世存在的,他们个个都是狂人,无法与这个世界和解,甚至无法与身边的人和解。作者用虚构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就是不能宽容的,理解在很多时候只是沆瀣一气。完全的虚无是不可能的,完全的相对亦不可能。我们身体的本能,以及一切被言说出的东西中含有的确证成分,都在反对着我们的虚无意图。因此,小说最后乐果与嵇康,注定无法直面对方,只能隔着屏幕在完全的身体敞开中走向无望。《抓痒》结尾将死亡与性连在一起,爱的完成遂只能是灵魂的,精神性的。作者用享虐解决生存问题,在这里只是初步尝试,因为嵇康和乐果的爱是在解决了生活问题之后产生的需求,是人在没有问题的时候创造出来的一个问题。在作者之后创作的《我爱我妈》(2004年出版)中,这个问题又下降到了非正常人的生理需求,一个残疾人如何解决自己的欲望?这个时候不是婚姻之痒,而是母子之“痒”,我在应当离开母亲的时候却不能离开,肉体束缚了它本身的需要,瘫痪与欲望并存在一个身体里。儿子对母亲的爱,母亲对儿子的爱究竟是什么?到《大势》(2008年完成)中写父女之“痒”时,作者已经将这个问题彻底常态化了,正常的父亲,正常的女儿之间,又是怎样的爱?

    不过,我们不能轻易顺着作者的思维走,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的阐释,作者在阐释中又遮蔽了什么?《我爱我妈》的另一个名字就叫《遮蔽》,陈希我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心!》中就对自己的“遮蔽”进行了剖析。这是作者在创作中发现的问题,无论作品中的生活如何破败如何神经质,仍有欺骗性的成分。作者的书写方式再怎么恶毒,仍是不彻底,这就显出了作者的无望。陈希我这里展现出的是对文本牢固整体性的无望,因为只要产生文本,它的破碎便是不可能的。文本不可能逃脱阐释,不可能包括比呈现出的言语更多的东西,文字的局限也正是人的局限。在小说结尾处,“陈希我”本人站出来说话了,他不得不闯入到他创造的这两个人中间,告诉他们,写你们是很痛苦的,向他们提问,我该如何继续下去......

    “除非我们受到刺痛, 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一颗灵魂。”

    然而,或许人的灵魂深处,不过一阵冷笑,一声叹息。我注定不能够直面你,我们坚守的灵魂与爱究竟是什么?

    (写于2021.11.12)

  • 乡土中国——我们共同的过去

    作者:Zemminevos 发布时间:2008-01-15 13:14:07

    一 总评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所写成的。他想通过此,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作为一本学术性质的著作,这本书是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它短小精炼的篇章,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当的叙述语言,探讨性的叙述方式与丰富充实的内容与深刻悠远的意义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学术著作方式,绝无故作高深,也不会降低水准,就这样使各个水平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收获。

    我个人非常赞同和欣赏费孝通先生的这种写作方式。

    乡土中国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拥有漫长历史的古老中国的一个小部分,而是这个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的深层次基础。乡土中国,讲到的也不只是乡村生活,而是通过这个衍生出去,一直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与中国国民的国民性格。一本书,揭示的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图景。

    这本书是在费孝通先生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严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又加上当时他的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才写作出来的。因此才会如此真实、丰富、深刻而有影响力。

    可以说,这本书,绝对是中国社会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理解传统中国与中国国民性的经典之作。

    二 本书的内在逻辑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句话是本书所有内容的出发点。乡土性并不是中国所有阶层的特性,但是却是传统中国最基础的特性。

    关于乡土性的原因和其它,费先生做了这样的描述: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可见传统中国的经济基础以及农业这种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基层社会的乡土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社会特征。

    而从乡土性可以延伸出一些与它有直接联系的基础特性:

    1. 空间上的 相对固定性

    2. 时间上的 相对静止性

    3. 村落内人际的 熟悉性

    4. 村落间人际的 孤立性

    5.(判断标准的) 自我性

    这五点可以算作是本书所有结论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五点的相互组合与交融,将乡土社会的特性进行全面的推论和演绎。而这五点其实就来自于“乡土性”这一基本特性。不过第五点与乡土性的直接联系费先生并没有做清晰的阐述,但在分析过程中,这一点又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于是,在明确以上内容后,费先生便用乡土性与这五点特性的衍生来分别分析乡土社会的经济产业、语言文化、人际生活、政治统治、道德法律、身份与风尚以及社会发展。

    《乡土中国》这本书包含 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便可以用以上分类进行归纳。

    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就可以得出更具体的乡土社会的特点与性质:

    1.乡土社会有语言无文字,是源于乡土社会本身特点和生活需要。(语言文化)

    2.差序格局与同心圆式人际关系。(人际生活)

    3.团体道德缺乏,只存在维系私人的道德。(道德)

    4.小家族是事业单位,男女有别。(经济与社会风尚)

    5.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教化权力,长老统治。(政治统治、法律)

    6.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因此商业缺乏地缘基础而发展受阻碍。

    “客边”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经济产业、身份与风尚)

    7.名实的分离。(社会发展与风尚)

    8.乡土社会没有计划,以欲望为指导。(社会发展与风尚)

    可见,这本书初看结构较为散乱,实际上却是一本内在逻辑体系十分清晰的著作。以乡土性出发,推论出基本特性,再应用到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 本书核心观念与国民性

    本书的核心观念是“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差序格局”。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1.熟人社会

    关于熟人社会,费孝通这样写道: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可见,熟人社会不是根据法律来作为行为规范,而是礼俗与道德。因此熟人社会将导向“礼治秩序”。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熟人社会还意味着人与环境关系的熟悉。自然与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生活方式相对静止,因此过去的经验才能适用于现在。社会变迁的速度才会慢得和社会继替相一致。这样教化权力才有存在的基础,名实分离也才会产生。

    2.礼治秩序

    《乡土中国》中写到:“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做得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所以礼俗社会就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即为礼制。概而言之,由习俗提升为礼制,礼制的实施即为礼治。

    依靠代代相传的习俗势力实施管理,并提升为礼的规范,教化民众服从这种秩序, 这是儒家推行礼治的一贯主张,这与倚仗国家权力管理民众的法治有所不同,更与现代法理社会有实质的不同。因此,以“礼治秩序”或“礼俗社会”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国情、切透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礼治秩序不是凭空建立的,它与中国社会基层的乡土性、熟悉性与社会变迁速度等因素都是分不开的。

    3.差序格局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种同心圆式的人际关系结构,我认为源自中国社会的经济产业方式:家庭作为小家族是一个事业单位。以亲缘和血缘连接起来的小家族,它的界限是不清楚的。因此借以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清晰的团体就无法存在与发挥作用。

    这种结构,导致了以“我”为中心,逐步向外推的自我主义与差序格局。也是中国传承的伦常纲纪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来源。

    4.国民性的乡土来源

    传统中国是完全的乡土社会,虽然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社会进入急速变迁的阶段,但直到现在从社会的方方面面仍旧可以找到乡土社会的影子,特别是大众关注的国民性问题,更是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的结果。

    “信用”

    可以说,对于乡亲、邻里、亲戚,传统中国人通常表现出相当的守信与热心。相互帮助、相互馈赠、危难时相互救济、约定好也极守信用。这应该源自于乡土中国中的“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随着社会发展,当生活逐步充满陌生人,这种信用传统也迅速丧失。许多老人感慨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一切以契约和金钱为联系的现状,也是因社会发展此种传统变化的反应。

    “私”

    这种私表现在缺乏公德,一切价值判断标准以关系亲疏为转移。也就是“关系社会”的存在。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亦是中国社会一个不言自明的现实。处处都需要拉关系,遇到问题都要找熟人。从买火车票,到上学资格,到工作安排,到看病寻医无处不显露关系的重要性。规章制度在关系面前,显得如此虚弱无力,没有关系者,虽然遵照制度但是办事仍旧遇到百般困难与阻碍。有关系者,即使没有遵照章程,还是一路绿灯。因此,人们在办事情时候才想方设法地攀关系,找熟人联系另一个熟人,送礼品塞红包都是必不可少的了。更有甚者,视公众利益国家利益为不顾,收受贿赂,贪污腐败以及作出各种违反公德的事情。

    这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与结果。自我主义的广泛存在,使社会关系成了纯粹私人与私人的联系,这样也就使大众在破坏规则与公德时候缺乏了心理上道德上的约束。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与乡土社会的种种传统密不可分。

    “假”

    我在这里说假的意思是指言不由衷,形式主义与表面功夫在社会中泛滥。

    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做足表面功夫,虚伪,一切形式化,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从来都根治中国的国民性中。

    这在“名实分离”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传统中国以教化权力基础的长老统治不能容忍反对。但是社会在发展,旧的经验不可能完全解决新问题,在社会变迁速度够慢的情况下,就通过对“注释”来为长老权力注入变动的内容。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因此口是心非、虚伪、形式主义,早就是大家默认的习惯了,即使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面对如此多的新生事物,中国人也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面对。那末,社会上的种种啼笑皆非的荒诞言论与事迹也就可以理解了。

    “现实”“现世”

    在男女有别一章中,费先生讲到在乡土社会中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家庭作为小家族是一个事业单位,家族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结构,阿波罗式的恋爱精神结构,减少了不在实利上打算的刺激。中国乡土社会中那种实用的精神安下了现世的色彩。

    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一般人民更会把天国现世化;并不想把理想去改变现实,天国实现在这世界上,而把现实作为理想的底稿,把现世推进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加,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

    有人说过,西方文明是建立在“死”的基础上的,而中华文明是建立在“生”的基础上的。因为要时刻考虑死,因此西方人要探索生命的形而上的意义,向往真理;因为时刻考虑生,因此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现世主义精神,一切以活得很好、更有地位、很有权势有目标,不愿意考虑形而上的问题。

    直到现在,中国人的强烈的现世主义倾向依旧非常明显。这与传统社会长期以来的教化是分不开的。

    还有更多的国民性可以在乡土社会中找到渊源,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说了。

    四 我的疑问

    1.判断标准的自我性(一切以人情亲疏为转移)的来源是什么?

    从乡土性中延伸出来的基本特性其实只能有四个,但是构筑整个乡土中国的特性却不可缺少判断标准的自我性。

    这个自我性并没有办法从乡土性中直接推导出来,因为并不是说空间上的相对固定性、时间上的相对静止性以及村落内的熟悉性存在,就会产生判断标准的自我性。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的来源,而仅仅是作为一个前提和公设提出。并以此去分析后面的私人道德等等问题。

    2.怎么理解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的乡土社会上却建立起一个集权与专制程度如此高的政府?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建”国家。虽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分裂与动乱的时代,但是新的专制集权政权却不断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而且皇权的力量相对于同时期的欧洲实在是强大到无以复加。

    以教化权力和长老统治为政治统治方式的乡土社会,又是如何成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专制强权的政权的基础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在联系?

    3.乡土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在中国是否可能出现乡土社会的终结?

    乡土社会的产生,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以农业特别是耕作业为经济基础的经济结构是分不开的。在传统中国,农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因此乡土社会的存在是不需要量化其程度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农业在当代中国中所占比例已经迅速下降。那中国社会的基础在哪种意义或程度上说是与乡土社会相一致的呢?

    是否只要农业在社会基层中所占比例达到某种程度,乡土社会就会一直存在?是否一定要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终结,乡土社会才会终结?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乡土性的延续问题。

    五 本书的研究方法

    1.社区分析

    “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

    可见,社区分析通过研究人们生活的时空坐落,来研究各种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结构。是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通过研究它的活动载体来间接研究它本身。

    2.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先得确立若干可以比较的类型,也就是依不同结构的原则分别确定它所形成的格式。”

    在本书中,费孝通在多个重要章节用了比较法来突出乡土中国的特点。例如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做对比,将乡土社会的自我主义与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相对比,将西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的道德基础与乡土社会联系私人的道德做对比,将团体格局中的社群与差序格局“社会圈子”做对比,将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做对比,将浮士德式的恋爱与阿波罗式的相对比,将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相对比,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与“教化权力”相对比,将血缘与地缘相对比,将社会变迁与社会继替相对比。

    可见,对比使一些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也使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使读者对东西方社会的认识都得到深化。

    3.分析传统

    乡土社会是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因此它的特点不仅塑造了传统文化,也反过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费先生在文章中多处引用了儒家经典,可见其文化功力的深厚。同时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儒家学说中的很多观点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特点,而且是触及了乡土文化的精髓,如“修身”、“推己及人”等。然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正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4.功能主义研究方法

    按照费孝通先生所说。所谓功能就是文化是人为了满足其需要而产生的,所以都是有用的手段,文化中各个要素,从器物和信仰对人的生活来说都是有功能的,功能就是满足需要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有用的。

    这种功能主义的理论运用在文章中随处可见,文字不容易下乡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完善的工具;男女有别是为了使乡土社会稳定;不求爱情但求子女,是因为家族的繁衍比个人的感情更为重要。一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功能的需要使这个社会现象发生。

    功能主义的方法有很好的解释力,却有时将结果与原因混淆起来。

    六 结语

    读完《乡土中国》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自己内心很多长期的困惑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答。但新的问题又逐渐在头脑中产生。

    一个建立在乡土之上的社会,一个绵续了几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什么让它长久以来维持实质和形式上的稳定和循环?人类与社会结构究竟是怎样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当代人应该怎样去看待历史传统,又应该做些什么去改善我们的社会现状?

    问题是无穷尽的,解答是无穷尽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秉持前人先哲的伟大精神,不断向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好评(439+)
  • 推荐购买(206+)
  • 小说多(653+)
  • 服务好(602+)
  • 少量广告(513+)
  • 无缺页(439+)
  • 中评多(279+)
  • 体验还行(369+)
  • 在线转格式(469+)
  • 速度慢(363+)
  • 经典(444+)
  • 盗版少(371+)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0-25 13:27:1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益***琴: ( 2024-11-11 01:18:4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焦***山: ( 2024-11-13 07:15:37 )

    不错。。。。。

  • 网友 堵***洁: ( 2024-11-16 07:18:17 )

    好用,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4-10-29 15:58:5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石***致: ( 2024-11-19 18:40:2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国***舒: ( 2024-10-22 15:27:4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屠***好: ( 2024-10-23 07:46:48 )

    还行吧。

  • 网友 宓***莉: ( 2024-11-04 20:19:1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权***波: ( 2024-10-24 20:38:0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0-22 08:21:51 )

    OK,还可以

  • 网友 冯***丽: ( 2024-11-01 03:03:29 )

    卡的不行啊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