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 word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 word格式下载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痛失千亿商标,再战中国好声音,领略中国凉茶业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解密饮料行业巨头间的龙争虎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121507
  • 作者:陈玮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9
  • 页数:210
  • 价格:21.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25 13:38:19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90年代的艰难创业到成为如今中国饮料行业的巨头,加多宝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攻城略地,用凉茶征服了整个市场?从租赁品牌到一纸诉状夺回价值千亿的“王老吉”商标,广州医药集团公司为何却在终端阵地上马失前蹄?从携手并进到反目成仇,红罐凉茶的双雄之争究竟谁胜谁负,中国凉茶业的未来又将如何?

“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妇孺皆知的凉茶宣传语背后,是激烈的商业大战。在这个不流血的战场里,群雄并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其正、霸王凉茶、邓老凉茶、万吉乐、宝庆堂,一一粉墨登场,又将碰撞出怎样的激烈火花?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处处领先,广药王老吉凭借商标亦步亦趋,本书将为您揭开中国凉茶营销之战的真实面纱。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中国不能缺少我们

自序/不同于定位的观点

第一篇 崛起:解密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发展

第1章 解密加多宝与王老吉的营销史

加多宝艰难创业

王老吉百年沉浮

风雨同舟,打造根据地市场

塞翁失马,茶饮料的失败

祸不单行,广药李益民的受贿案

稳步发展,成为中华第一罐

反目成仇,兄弟阋墙

第2章 加多宝的第一场大败仗

风云突变,加多宝茶饮料败走麦城

运动战,高价侧翼进攻是否得当

再来一瓶,过度促销透支品牌生命

真茶味,品牌诉求失误

原叶茶 vs 加多宝茶

第3章 加多宝与红罐王老吉的三场争夺战

温州战

江西战

北京战

第二篇 攻伐:解密凉茶营销战的取胜之道

第4章 游击战,以弱胜强的独门利器

第一条作战原则:奇袭为主,速战速决

第二条作战原则:建根据地,找一块可以守得住的根据地

第三条作战原则:枪法精准,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几种典型的游击战

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跑

领导品牌学不得

第5章 运动战,撕开防线的奇兵突袭

第一条作战原则:快速机动,各个击破

第二条作战原则:侧翼进攻,出奇制胜

第三条作战原则: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解密难以把握的运动战

第6章 阵地战,集中力量的正面对决

第一条作战原则:没准备,没把握,没实力,不打阵地战

第二条作战原则:多兵种及优势兵力协同作战

第三条作战原则:先打农村或中小城市,后打大城市

阵地战不是谁都可以打

第三篇 江湖:解密不平静的凉茶业现状

第7章 凉茶江湖的多事之秋

夏枯草事件

加多宝与广药的同门之争

凉茶的江湖,乐观还是悲观

第8章 凉茶营销大战

凉茶后来者对王老吉的进攻

凉茶行业,需要价格战吗?

如何从优秀到****?

第四篇 群雄:解密红罐凉茶的竞争对手

第9章 邓老凉茶,瞄准王老吉的弱点

邓老凉茶的传奇诞生

中国凉茶“道”

去火不伤身

有争议的高端定位

进攻中屡屡失误

第10章 万吉乐,与王老吉势不两立

万吉乐站在了王老吉的对立面

“新一代”凉茶

“Enjoy myself”的情感定位

游击战与阵地战的对立

万吉乐的失误

第11章 霸王凉茶,日化霸主挑战凉茶之王

霸王的发展历程

霸王出凉茶,胜算几何?

跨品类的品牌延伸

霸王在凉茶项目上的轻敌

跳出凉茶项目看霸王集团

第12章 和其正的失败与成功

和其正的诞生背景

第一轮进攻:阵地战

第一轮进攻的成败得失

第二轮进攻:运动战

第二轮进攻的经验总结

第13章 草本乐,百事可乐的凉茶

百事进军凉茶市场

草本乐的营销策略

草本乐的营销败因

百事可乐如何打造凉茶新品牌?

第14章 宝庆堂,凉茶业的无名英雄

深晖凉茶,与王老吉并称“南粤双雄”

宝庆堂,横空出世

客观评价宝庆堂和深晖

第五篇 决战:解密中国凉茶业的未来发展

第15章 中国好声音,加多宝的“世界末日”之战

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

加多宝的世界末日之战

大决战正式开始

反思加多宝的营销战

第16章 谁将是凉茶大战的最后霸主

双雄大战,殃及池鱼

加多宝处处领先,广药亦步亦趋

广药王老吉如何夺回消费者?

谁将笑傲凉茶的江湖?

一场持久战

纸盒凉茶,百亿蓝海


作者介绍:

陈玮:

  凉茶与饮料业的职业营销经理人,曾在多家凉茶饮料公司从事过市场策划、品牌管理、营销咨询等工作。也曾任某大学营销系的教师,并担任过全球品牌网、慧聪网、中国品牌网、《销售与市场》等媒体的特约专家。

  在国内首开“饮料营销”博客专栏,在同类搜索专栏中排名第一,累计浏览量过百万。出版过《中国本土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战》等多本营销书籍,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4M+4P”的大市场营销组合理论,也是“4M”市场战略理论的创始人。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书摘2:营造全国式话题,加多宝一战成名

  2008年之前,无论从年销售额还是品牌知名度上,加多宝都还不足以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这样的巨头相比肩。在加多宝公司内部发布的《2006年6月品牌关键指标调查报告》中指出,凉茶品类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率为54%,明显低于茶饮料(80%)和碳酸饮料(77%),即使是作为一个品类的代表,红罐王老吉还处于弱势地位。

  在企业组织体系成熟和完成线下渠道布局后,要想实现跨越式增长,就要开始考虑对品牌的深加工。“将单纯品牌宣传上升为全国式话题的营造,是加多宝最有远见的地方。”在《中国好声音》节目火爆后,一位业内专家这样评价。追根溯源,这种话题式营销思路贯穿了加多宝的整个成长历程,而将这一思路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对加多宝产生深远影响的,还要数2008年的北京。

  其实加多宝从2002年左右就陆续开始经营北京市场,那时主要以积累资源为主,在北京以“加多宝茶饮料+红罐凉茶王老吉”为主,有大约20人左右的团队,没有广告支持,目的只是培育市场,赞助一些小店的活动。

  刚开始,北京市场的整体投入力度不大,直到整体体系完善后,2004年央视广告开始投放,才对北京市场有些带动。但由于投入成本过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外因和企业自身产业布局的内因影响,从2002至2007年,北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加多宝一直都想啃下这块硬骨头,但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类一线城市,不同于温州、南昌等二三线城市,市场规模庞大。过去的游击战营销模式是很难完全打下北、上、广、深的。而以高举高打、大规模投入、全面出击的阵地战方式或许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但是风险也大得多,因为需要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营销费用投入,如果效果平平,那么投入的营销费用立马就会变成亏损额。

  直到北京奥运会召开,加多宝才预感到,机会来了。

  想到借力北京奥运会对加多宝来说并非偶然。细心的人应该可以发现,在《中国好声音》之前,加多宝是很少赞助娱乐节目的,体育营销一直以来都是加多宝始终坚持的方向。这是有深层考虑的:娱乐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有支持的就有排斥的。相比于娱乐,体育更能贴近人们生活,形象更加健康积极,适合各类人群,不会引起消费者排斥。

  然而,市场竞争总是无比激烈的,2008年的奥运会独家饮料赞助被可口可乐买断,让加多宝无法进入TOP俱乐部,在深入奥运会本体无望的情况下,加多宝开始在奥运周边寻找机会。在这样的操作思路下,加多宝在2007年启动了“祝福北京”的主题活动,具体形式是在全国23个主要城市巡回举办路演和征集百万祝福签名活动,以56个民族共同为北京祈福为主旨,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将主题活动宣传立体化、具体化,实现宣传的落地。

  今天,许多企业也会选择一些主题活动在终端宣传形象,但大多数不是目的不明确就是运作没有章法,而加多宝的“祝福北京”活动举办时间集中在2007年6至10月和2008年3至7月,这两个时间段恰恰都是饮料销售的旺季。

  配合着“祝福北京”主题活动的进行,加多宝在活动现场也开展多种形式的买赠,比如购买6罐装王老吉产品,送价值约2~3元的礼品(如运动护腕)一个;购买1箱王老吉产品,送价值10~12元礼品(如运动三件套)一个。这样一来,巧妙借助奥运,加多宝又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红色风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来全力以赴备战奥运的加多宝,在奥运盛会即将到来之际又迎来了另一件大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5月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加多宝副总阳爱星郑重代表企业捐出1亿元人民币,用于四川地区抗震救灾工作,此番善举赢得了雷霆般的掌声。阳爱星表示,“此时此刻,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的每一位员工和我一样,虔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

  捐款晚会之后,“加多宝”三个字一夜走红,成为了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这也是加多宝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使得大多数消费者开始真正认识加多宝集团这家企业,开始认真了解当时在市场上已经有较高铺货率的红罐王老吉。

  经过2008年两大焦点事件的洗礼,加多宝应对大型焦点事件的操作思路也基本成型,包括后来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运作,都体现了加多宝统筹兼顾、善用主题的营销思路。

书摘3:领导品牌学不得

  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陈鸿道(加多宝董事长)、钟淼淼(农夫山泉创始人)很幸运,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去饮料业的黄埔军校——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工作和训练过。

  两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茶(康师傅与统一)被誉为饮料业的黄埔军校,每年为饮料业和快销品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士兵,或者是培养将军,只有用人单位自己才知道。

  假如能说服中国本土中小饮料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们,都去可口可乐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学会并遵循可乐的阵地战,那么可口可乐将很容易在以后的较量中取胜。

  而宗庆后、陈鸿道、钟淼淼们没有进入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雀巢这样的500强饮料企业学习,其实是一种幸运。

  这并不是说世界上的饮料巨头们培养不出优秀的元帅和将军,它们确实能为同样的大公司培养优秀的领导人才。然而,饮料行业游击战的本质却与500强饮料企业的战略战术恰恰相反。游击战要想成功,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和没有被大公司洗脑过的将军与士兵。

  至少就目前而言,从饮料黄埔军校出来的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中小饮料企业,日子大都不好过,很少有坐稳18个月以上的。这有点跟恋爱类似,18个月的热恋期,会发现对方身上太多的不足,最后只能以分手结束这段恋情。

  换个角度,一方出身贵族豪门,一方出身贫下中农;一方动不动就要求打阵地战,一方只敢打游击战;一方要求有广告等空中火力支持,一方根本就没有空军,步兵都还是老弱病残,甚至参谋部也没有。这样的双方能有成功的“婚姻”吗?即使勉强结合,也迟早要上演离婚这出戏。

  过去,学院派的教授和理论派的策划人经常批评娃哈哈和国内的中小饮料企业,拼命推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品牌定位模式、营销战略、经营管理方式。可是,媒体上公开的消息是百事可乐因为在中国经营不善而卖给了康师傅,而与此同时娃哈哈的营业额和利税每年都有增长。

书摘4:凉茶行业,需要价格战吗?

  很多学者、专家经常批评价格战,表扬百事可乐的“新一代可乐”的定位,认为饮料要打品牌战,不要打价格战。也许,这些学者专家们更应该仔细研究百事可乐当年的营销战进程。

  其实,百事可乐历史上的第一个经典战役就是用“同样价格,两倍产品”的策略打得可口可乐没有还手之力。当时,由于可口可乐顾忌跟装瓶厂的利益关系以及市面上的存货,导致其投鼠忌器,无法短时间内用价格战还击百事,被百事钻了空子,销量一路飙升。

  “没有降价抵消不了的忠诚度”,科特勒教授的这句话(也许不能算是一个理论,但胜过很多教条式的营销理论)已经被百事可乐证明是对的。在这几年的包装水市场,又被康师傅矿物质水、可口可乐的冰露水等所证明。在凉茶市场,和其正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威力。

  在一线的实战当中,很多二三线城市有大量的低价凉茶产品存活了下来,包括有些在广东已经销售了十几年的纸盒“清凉茶”,如深晖、晨光、嘉乐等等。

  康师傅用低价的矿物质水,打败了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的水森活和天与地、百事的冰纯、怡宝,夺取了水市场第一的宝座。

  无论学者专家怎样高谈阔论,存在即是合理,营销实战才是检验营销理论的最重要标准。

  “剩”者为王——不亏损,能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品牌战也好,价格战也好,战无定法,打赢了才是硬道理!

  和其正的瓶装成功,从侧面也证实了变相而合理的价格战,是有得打,也打得赢的。

  其实,如果不是很多善于包装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和策划公司生搬硬套营销模式,潘高寿、白云山、念慈庵、春和堂如果一早就重点主攻瓶装凉茶,也许可以从王老吉的阵地上炸开一个缺口,长驱直入了。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从联姻到决裂,加多宝与王老吉经历了怎样的纠葛纷争?

  从崛起到征服,红罐凉茶攻城略地有着怎样的兵法绝学?

  痛失千亿商标,洞悉饮料巨头绝路逢生的奇策

  众多强敌环伺,剖析凉茶江湖蠢蠢欲动的暗流

  中国凉茶行业烽烟未散,龙争虎斗将继续上演……


媒体评论

名家推荐:

  希望加多宝与王老吉和谐发展,共同做大凉茶行业,把凉茶文化普及全世界。

——曲宗恺 加多宝元老,多宝营销咨询公司创始人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加多宝成长为中国饮料业举足轻重的巨头,“王老吉”被顺利打造成千亿商标,这其中历经艰难坎坷,迎接无数挑战者,无疑是发生在神州大地上*典型性的成功营销案例,也是最精彩纷呈的商业大戏。

——刘海怀 原加多宝、万吉乐的资深营销经理人,现暖流谷饮料运营负责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红罐凉茶的诞生、崛起、发展与商标纷争的全过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饮料行业,使用合理的营销手段推广产品、塑造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本书中的内容,为所有投身于快销品行业的人们带来了*参考价值的思想。

——宁立新 北京南方略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关于营销话题的书不计其数,但其中从来没有一本能像这本书那样从最知名的案例出发,追根溯源,提炼升华,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凉茶业的全貌,更一针见血地直指商业竞争的核心。

——隋志勇 广州阿基里德广告公司CEO

  

  事实已经证明,“王老吉”商标之争的尘埃落定绝不是激烈竞争的终点,中国凉茶行业波澜壮阔的营销大战从未停歇。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在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卧榻之侧,和其正、霸王凉茶、邓老凉茶等一系列凉茶品牌正在不断涌现。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里,这本书中所诠释的观点还将一遍又一遍地得到印证。

——何孝明 泰伯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品牌总监


书籍介绍

——从联姻到决裂,加多宝与王老吉经历了怎样的纠葛纷争?

——从崛起到征服,红罐凉茶攻城略地有着怎样的兵法绝学?

——痛失千亿商标,洞悉饮料巨头绝路逢生的奇策

——众多强敌环伺,剖析凉茶江湖蠢蠢欲动的暗流

——中国凉茶行业烽烟未散,龙争虎斗将继续上演……

从20世纪90年代的艰难创业到成为如今中国饮料行业的巨头,加多宝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攻城略地,用凉茶征服了整个市场?从租赁品牌到一纸诉状夺回价值千亿的“王老吉”商标,广州医药集团公司为何却在终端阵地上马失前蹄?从携手并进到反目成仇,红罐凉茶的双雄之争究竟谁胜谁负,中国凉茶业的未来又将如何?

“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妇孺皆知的凉茶宣传语背后,是激烈的商业大战。在这个不流血的战场里,群雄并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其正、霸王凉茶、邓老凉茶、万吉乐、宝庆堂,一一粉墨登场,又将碰撞出怎样的激烈火花?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处处领先,广药王老吉凭借商标亦步亦趋,本书将为您揭开中国凉茶营销之战的真实面纱。


精彩短评:

  • 作者: EnnDu 发布时间:2014-01-14 19:44:31

    加多宝王老吉的营销史,温州战场跟北京战场看后仍然印象深刻

  • 作者: 赶鹅客人 发布时间:2021-11-15 23:32:40

    内容跟其他书籍有很多重复。

  • 作者: 润悟 发布时间:2013-12-25 21:15:28

    饮料行业营销战,经典分析!

  • 作者: bang 发布时间:2014-01-25 23:20:00

    整天什么侧翼进攻,游击战,千篇一律。常自吹自擂自己怎样技高一筹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

  • 作者: yi曦 发布时间:2021-03-30 00:07:41

    了解面试官的思维

  • 作者: 龟城摧塔客 发布时间:2013-12-28 22:14:53

    好看!


深度书评:

  • 王汎森:《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的史学实验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0-04-05 13:58:44

    记者 | 刘周岩

    三联生活周刊:你1958年出生,在台湾大学就读,然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后又回到史语所工作至今。像你这样一位在台湾成长起来的学者,了解陈寅恪先生是怎样的过程?

    王汎森:

    因为台湾1949年后对很多信息进行限制,我们对留在大陆的早一辈学人知道得很少——举个例子,我都进入史语所工作了,还不知道夏鼐以前是史语所的人。80年代我去史语所时,能谈陈寅恪先生的老先生们都已经太老了。偶然机会我认识了陈先生的妹夫俞大维先生,谈了一些陈先生的事。我也曾经建议俞大维先生写一个比较详细的陈寅恪传,但是他并没有什么表示。

    王汎森 | 黄宇 摄

    我们最先接触的陈先生著作,是从中亚史这个部分开始的,深深地为他这方面的研究所震惊。不只因为他掌握那些语言和史料,更因为每篇文章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论点在,你不一定都同意,可是能体会到每个论点经过很多周密的思考,融合了有创意的想法。

    我在学生时代还受他的影响乱学过梵文及西夏文,不过一无所成,因为梵文非常难。此外,当然就是研读他中古史方面的许多研究,其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两本书是考研究所必读的,能感受到他的史观已经跟早期有所不同。

    三联生活周刊:历史学家曾把陈寅恪一生的历史研究分作三个阶段:“殊族之文、塞外之史”“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心史”,前两期也就是你提到的中亚史和隋唐史研究,学术界一贯高度评价。对陈寅恪晚年的工作,即“心史”阶段则众说纷纭,人们对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耗时最长(10年)、篇幅最大(80余万字)的著作《柳如是别传》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评论,或者认为费如此笔墨为一位“明末妓女”立传很不值得,或者认为这是寄托陈先生一生抱负的奇书,你对这部书的最初印象是怎样的?

    王汎森:

    《论再生缘》跟《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1949年以后的作品,代表他的第三期。我记得35年前去史语所报到第一天,手里拿着的正是《论再生缘》,里面提到一个问题我想所里的“明清档案”或许能解决,于是去问负责“明清档案”的同事,这是我第一次想要去穷究其中的问题,印象很深。

    《柳如是别传》当时读的是台湾一家出版社翻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但这本书实在太大,通读很不容易。开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寅恪先生从一颗红豆引出整部书的缘起,非常浪漫。陈寅恪从对钱牧斋的一首诗开始写起,我读了印象非常深刻,大约30多年前还用毛笔写下来送给一个朋友:“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现在这幅字还挂在朋友家的客厅。在史语所时,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曾几次来说过,以陈寅恪先生这样的学问、这样的聪明,花10年做这样一本书,是极大的浪费。何先生心目中所想的陈寅恪是应该要讲“大问题”的。但我觉得不尽然。

    这本书展现了晚明到清初整个时代文人世界的图景,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史学方法做了非常高明的演绎。

    写《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的陈寅恪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我赞成“心史”的提法——这也是陈寅恪自己的概括,典出郑所南《心史》。据一些材料来看,陈寅恪当时在中山大学也跟学生们很明确地讲,他是在实验一种新的史学。

    陈寅恪在黄萱的协助下进行研究,其时正在写作《柳如是别传》

    1950年教师节,岭南大学学生看望陈寅恪夫妇,条幅上所写:万世师表。

    陈寅恪与夫人唐筼在学校专为他铺设的白色水泥路上散步(摄于1957年)

    陈寅恪故居前的塑像上总摆着师生们献上的鲜花 | 张雷 摄

    三联生活周刊:陈寅恪在这部书中写了钱、柳二人在明末清初的故事:青楼女子柳如是与明末重臣钱牧斋结下姻缘,弘光南朝覆灭后,柳如是劝钱牧斋一同自尽殉国,钱退怯,柳跳水后却被救而未死。钱牧斋降清后循例北上,未到一年便称病求归,最终在柳如是的鼓舞下一同从事反清复明活动。钱、柳二人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形象,陈寅恪为什么要写这两个人物?

    王汎森:

    这两个人一度都是负面人物,陈寅恪对他们做了完全不一样的解读。在整个清朝钱牧斋是非常忌讳的人物,乾隆把他列入《贰臣传》乙编,认为钱对明朝、对清朝,都是叛徒。所以他的著作在整个清朝基本上是非常难见到的,陈寅恪“早岁偷窥禁锢编,白头重读倍凄然”的诗句就是说,早岁也就是在晚清,能看到一部钱牧斋的文集是非常难的事情。近年来,我在搜读清朝人私下所写的读书题跋,围绕着钱牧斋的相当多,大部分都是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可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对男主角钱牧斋是颇有宽大之词的,但他反复强调,钱基本上是一个怯懦犹豫之人,相反的,柳如是虽然是个青楼女子,可是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胜过钱。

    陈寅恪反复歌颂柳如是的,除了她的才华,更多是她不受宋朝以来礼法的拘束、不受各种时流约束,有自己的思想、有坚定的气节。

    为什么陈寅恪一定要去写他们二人呢?这一点我不太确定。

    但我觉得在种种理由之外,有一点值得一提,他是想借“钱柳姻缘”具体展现那个时代。

    钱牧斋在晚明文人里面是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党社名流、大文豪、风头人物,是当时时代氛围里的“电话总机”。透过这个“总机”,可以生动地联系、观测到同时代的许多重要的人物与世相。我曾经总结过十几个可以反映晚明文人行为和心态的特点,发现《柳如是别传》其实都体现了,比如:禅佛的品味渲染浸淫生活的层面;文人生活带有表演性质的自我标榜,一本书要找几十个人写序,到处请人鉴定、请人参阅;当时舆论力量之大,仅靠舆论就渲染得钱牧斋可以去领兵、做宰相;晚明党社之间的排挤之风,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晚明逐渐发展出来的专业化匠人(如濮仲谦);书生和名妓谈论兵事,动辄要到古战场去凭吊,别的时代不一定有这样的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世界的现象,在他的书里面都有具体而微的体现。陈寅恪在讲义中曾讲运用唐诗时,要由诗中的特殊去见普遍,

    我觉得《柳如是别传》是用活生生的个人故事去展现了一个时代。

    陈寅恪早年就对钱牧斋有兴趣,这些因缘过了几十年后回过头来成为他的研究主题,并不特别奇怪。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在作这个书的时候,他为了开辟一个新的史学实验不惜放弃早年所有学术的优势,那些外国语言、中古史积累都和这部书无关了。

    三联生活周刊:能不能详细谈谈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的“史学实验”?既有的史料出于偏见对钱、柳二人多有诋毁,陈寅恪通过更为“真实”却也更为模糊的诗歌等材料复原历史,他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王汎森:

    这场实验的核心是他使用的证据还有推理的方法。历史学是靠证据的,在这部书中,他大量使用我个人所谓的“象征性证据”或“间接性证据”,这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研究,也不同于他自己此前研究的地方。

    “以诗证史”,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已有体现,但《柳如是别传》更进一步。

    陈寅恪认为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事实往往存在多层次的意义,也往往会着意找出生成文本的“过程”和“能量”。陈寅恪在讨论文本的时候,往往有个基本的前提:文本是一层一层“套叠”着的、“用典”有着一层一层的指代意义。他认为典故本身蕴含着用典人的想法在里面,“典”不只是简单地为了装饰或诗的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说出当事人所要说出的东西。譬如《柳如是别传》中“复明运动”一章,讲到钱牧斋周旋于晚明各地的军阀,想要透过诗文的手段去结纳、利用有力量的军阀来实行他的想法,陈寅恪是从那些不明言出来的诗、序等看出的,我想这些都是极大的实验。

    另外,陈寅恪一直怀疑钱谦益除了柳如是之外,还对一位名为惠香的女子有意思,想“拥二娇于一金屋”,他建绛云楼,观其命名似乎不仅专指柳如是而言,更兼寓惠香之名。他的推论很曲折,此处不能详述,但其中有一个想象推论的根据是钱谦益心中欲自比韩愈。韩愈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其中柳枝指柳如是,而绛桃必是另一女子,他猜想惠香的名字中必有一“桃”字。这一推测是否完全站得住,我不敢说,但它是高度技巧也是高度想象的展现。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观点。钱锺书认为陈寅恪把用典看得太执着,认为其中很多不过是文学家的创作和虚构。可陈寅恪认为这些没有明言的间接证据本身含藏着很大的历史事实。哪怕是诗文集中诗的排列次序、典故、两人诗作之中的对话关系、次韵、写了与谁相近的文体、用哪一个时代的文风,在他看起来都是证据。比如他说柳如是原来倾向几社的复古派文风,所以写文章常常用《昭明文选》中的话,可是后来慢慢因为转向了钱牧斋,所以她的诗文体本身也变向接近宋诗——原来的复古派反对宋诗,诗文体格的变化与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息息相关。

    另外就是他对时间和空间、制度等的重视。看来很普通的日期长短,对他而言却是重要的历史证据,譬如他会想,为什么钱牧斋听到什么事情五六天就要赶回家、里面是怎样的考虑等等。这些巧妙而大胆的对不言明文本的解释,我认为就是“心史”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对象征性证据的大胆使用,这部书中还有什么值得注意之处?

    王汎森:

    新史料对陈寅恪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比如罗振玉《史料丛刊初编》中刊出的关于洪承畴揭帖中讲到钱牧斋被捕的材料,还有《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中提到马进宝为了顾及身家迟迟不肯正式表态加入郑成功的复明行动,这些档案材料对他的论证起到了重要作用。陈寅恪这部书的写作是很特别的,他动辄在文章里面加一个“岂不可笑”之类的评语,常常会在写到了关键处,插入一首他自己写的诗,表示对这件事情的感怀,仿佛是作者在跟历史上的人物对话。《论再生缘》中也出现类似的情况,胡适便曾在他手上的油印本《再生缘》中批“寅恪至老不脱才子气”。这当然不是现代学术的做法,今天这样写博士论文一定会被毙掉,即使他同时代人中也极少见到如此写作的。

    我觉得历史慢慢脱离文学是近代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中西历史上有许多时候,包括哲学在内的学问都有刻意脱离文学的情形,清代的考据学、近代的史学都想甩掉文学,好像认为文学掺进来以后就不客观了。文学的表述对史学无益似乎是共识,但我想陈寅恪并不反对这两个合在一起。

    但这种文学绝不是今天所说的为了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兴趣的文学化写作,

    《柳如是别传》这本书写得极为艰深、奥衍、回环往复,像康德的三大批判一样,非常耐读。就像他书里面自己写的,这本书是写给“通识古今之君子”看的,是想“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三联生活周刊: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陈寅恪先生晚年写《柳如是别传》而没有选择别的题目,主要是外部条件所限,你怎么看?

    王汎森:

    从学术转向来讲,在1949年以前,陈寅恪就把许多关于“殊族之文,塞外之史”的书卖掉给北大了,那些书包含他早期在各国留学十余年所学习的东西,似乎象征一个阶段的结束。如果是因为眼疾无法阅读新材料,那晚年更不该写明清,涉及史料600余种没有任何的“方便”可言,而且这一段毕竟不是他原来所熟悉的东西。

    严耕望先生当年曾讲过,治中古以前的历史还有可能穷尽所有的史料,到了明清这一段则是不可能的。陈寅恪的主体还是一个学者,他对时局的思考、感受很深,但他和清朝的戴震一样,不大透露太多个人的东西。你要去了解戴震的生活历程与他形成《孟子字义疏证》的直接关联,非常困难。当然一般人一定还是会和俞大维先生有同样的想法,认为他没有写一部中国通史很可惜,虽然我觉得陈寅恪是以问题为引导的历史研究取向,未必适合去写宏观叙述的通史。我也觉得以他的才情跟学问,延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对唐末五代乃至宋以下继续做阐述或许更有贡献。但我也并不因此而菲薄《柳如是别传》。

    因为在陈寅恪本人来讲,选择这个题目、这样写法是他非常主动的一个新开拓,是在实验一种新的史学想象跟重建历史。

    三联生活周刊:陈寅恪作为一位历史学家,除了知识上的优势——掌握多种语言、熟悉大量材料——他区别于其他学者的历史天赋还体现在什么方面?

    王汎森:

    我觉得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很可观的,透过很多没有直接明言的证据来构建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可以算是陈先生作为史学家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他做得非常的彻底。这种想象力的基础是史学功力和对人世的细腻观察。陈先生不大对现实发表议论,但其实他对很多东西很了解,比如以前清华换校长,人们后来才知道很多事情有他在背后“发踪指示”,而且他对人事变幻沧桑的了解与评论通常是非常细腻而准确的。《柳如是别传》这样的作品中,他把这种对人的世界的合情合理的了解、深入的洞察应用到了史学里,结合起了对制度、时间、地理空间等的考察。

    比如有一场柳如是跟当时有名文人的聚会,其中有个女子要先离席,陈寅恪马上推测说这个人是当时的营妓。因为营妓要在特定时刻回去。要熟悉古代的生活世界,跟古人处于同一个视野,才能了解为什么聚会到一半,一个女子匆匆忙忙要走。

    当然他的有些猜测我们也无法确证,但他常常在原来没有人注意到的地方打开一个缝隙,提醒我们,至少可以这样或那样想,这本身便是一个推进。

    我曾经写过,在19世纪90年代出生在中国的这一代,是“天才成群地来”,这其中有留下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而至今仍在学术界维持其影响力的,比如傅斯年,也有些是单打独斗、靠着本身的研究对学术界产生广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陈寅恪是一个例子,他撬动了许多的“地层”,为后人做了大量的思想示范。这种能力其实是贯穿他一生的。与他之前研究“殊族之文、塞外之史”或隋唐中古的历史也是一样,只是针对不同的史料和不同的问题表现不同。陈寅恪曾经说过,要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去进行分析与建构,《柳如是别传》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陈寅恪在很高的一个层次,所以他往往能判断在这个历史人物周边能用的东西有多少,用古人的什么文章作为架构,用古人的什么文字作为内容。

    譬如他考证元白诗时说,白居易的《七德舞》是用《贞观政要》为骨干。为何只用了这个没有用那个,为何是这样用而不是那样用,设身处地、用古人的眼光去看事情。这当然不是学术素养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直觉、想象,也起到作用。这些东西在现代的史学里面慢慢没有了。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看到西方很出名的华裔作曲家周文中接受访问,他说西方没有“功力”这个说法,这或许体现中西观念上某种差异。在陈寅恪的著作里面,“功力”的体现正是非常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陈寅恪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亲历近代以来几乎所有最重大的变化,他同时是历史学家和历史的见证者。所处时代的变化怎样作用于他的研究?

    王汎森:陈寅恪一生,扣除在外留学,有将近30年生活在民国,他有两句诗:“兴亡自古寻常事,如此兴亡得几回?”我觉得具体地表现了他的感受。这种兴亡的不断交替,从晚清变局到抗日,再到政权更迭,他对这些有很深的、悲观的感受。我们必须要能了解他对整个时代的架构跟气氛感受,才能知道他到底在讲什么。我举一个例子,牛津的托尔金(J. R. R. Tolkien)能写出《魔戒》,其实和他对北欧神话的沉浸很有关系,那些东西未必真的在哪一行字或者哪个情节体现,可是整体的氛围构建了他的学说,我觉得王国维和陈寅恪都表现了这个特点。

    陈寅恪曾说“诗若不是有两个意思,便不是好诗”,我的解读是:好的诗有“二义”,一是诗本身之义,一是作者所寄寓于其间的时代之关怀。历史研究也常不可避免地有“二义”,一是所研究之史事,一是作者的生命经验与时代之关怀。“史家”“时代”与“史学”之间,不总是你死我活的拉锯战,过去与现代的对话不见得一定破坏史学的客观性。

    《元白诗笺证稿》中的《读莺莺传》是我相当熟悉的著作,再读,最抢眼的仍然是他讲到在道德习俗强烈变动的时代,不守礼法却具有才能之人,如何巧妙应用新旧两种道德标准为自己循环取利的现象。大家恐怕也都知道,在两种以上道德或习俗标准之间循环取利的现象,事实上即发生在陈寅恪所熟悉的晚清民国这一阶段,他当时日常生活所见这类例子太多,所以对这个现象了解得特别深刻,形成他解析元稹行为模式的基础。

    以前讨论元稹时似乎从未见到从这个角度进行的阐发,这正是陈寅恪善用“时代之眼”的收获,即一方面是史学研究本身之义,另一方面是史家寄寓于其间的时代感怀。

    “知人论世之旨”不是泛语,而是一个重点,它使得陈寅恪的不少历史著作带有一种三棱镜的特质,“时代”“史学”“史家”的现实关怀三者套叠在一起。

    (感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三联版《陈寅恪集》责任编辑孙晓林对本组封面报道的帮助)

  • 双相情感障碍:“凝望生者,爱他们,拥抱他们”

    作者:薄荷草 发布时间:2018-12-14 17:26:44

    学生时代去自习室的电梯里,一位老师说起她刚毕业的一个学生:每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家里休息,到了春天开学的时候又像打了鸡血一样能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修完整年的学分,顺便还能写写论文、打打比赛。大学四年,年年如此。

    彼时小鹿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的了解还停留在书本上

    “双向障碍又称躁郁症,患者的特征是心境在躁狂与抑郁之间来回转换,可通过锂盐治疗”

    的浅淡印象,天真地以为得病之后只用别人一半的时间读完大学还能发paper外加年年竞赛拿奖,貌似还挺划算——感慨之余甚至还有一点点羡慕——直到,某一天,小鹿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跟许多患上躁郁症的人一样,我第一次觉得精神的痛苦已经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高中时,有好几次,我每天都在想着要不要自杀,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自杀……

    那一时期,我仿佛落入了沉沉的暗夜之中——对我来说,每件事似乎都很滑稽但却必须要忍受

    ;像是一片空白,让人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伪装出最好的一面。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忧郁的心情一层又一层地减轻,自杀对我来说,又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 ——《生命逝如斯》,凯·杰米森

    回头想想,学生时代那位传奇的前辈,无论是老师还是后辈同学,对TA的了解也仅限于每年那3个月的风光无限,谁也不知道剩下的那9个月,TA是如何度过的。仿佛是在印证这段话的可信度,书还没来得及看完,新闻里就出现了香港唱作女歌手卢凯彤因双相障碍自尽离世的消息,时年32岁。而这段话的作者凯·杰米森博士本身也是一位双相障碍患者,虽然最后她扛住了抑郁期的绝望,但同样患有双相障碍的至爱好友却抛下了妻儿举枪自尽。

    图片来源:《时时刻刻》

    据统计,目前躁郁症患者企图自杀的比例在25%~50%之间,而自杀身亡的比例接近15%,相较之下,由世界卫生组织所统计的世界范围内的自杀率仅为0.011%,二者相差近千倍——所以,“杀伤率”如此之高的双相障碍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是

    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它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相比之下,重度抑郁患者的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

    在躁狂的“巅峰”状态,患者可能会体验到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

    (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或急躁的心境(极度愤怒和敏感),对睡眠的需要降低,且对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与此同时,奔逸的思维还会让患者更加健谈;与平时相比,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注意力和知觉感官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

    ——某些患者会从正在形成中的轻度抑郁的基础上步入重度抑郁,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良好时突然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如果说重度抑郁是一不小心摔进了深坑,那么躁郁就可能是撑杆跳外加托马斯旋转之后直直砸入坑中

    ——这时,患者可能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等。

    图片来源:《移魂女郎》

    躁狂或抑郁的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不同,

    大约有40%的患者并不会交替地体验到抑郁与躁狂,而是同时体验这两种心境

    。有过混合发作的患者将这种经历描述为“疲劳但极其兴奋”的感觉。

    混合型躁狂症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格外悲观、绝望、疲惫、不能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仍感到兴奋、焦急、急躁、有紧迫感、缺乏睡眠,而且思维飞速转动。

    双相障碍 = 灵感之源?

    许多在自己的领域被世人公认为天才的人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他们中有的是艺术大家,如米开朗琪罗、舒曼、贝多芬;有的是杰出作家,如罗威尔、伍尔夫;有的是著名诗人,如拜伦、惠特曼……

    诚然,躁狂发作之后的精力旺盛、敏锐的感官知觉和奔逸的思维都是创作伟大艺术、音乐或文学作品的有利条件,也有人因此将双相障碍称作“天才病”。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双相障碍在作家和艺术家群体中更为普遍,但将这种极度痛苦、破坏力强并且致命的疾病浪漫化是不负责任的—

    —大多数躁郁症患者并不具有所谓“天才的创造力”,也从未能够从躁狂和抑郁中得到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因为无法自控的躁狂反应而失业、离婚、乃至自杀。

    图片来源:《疯子》

    此外,双相障碍的发作还可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传奇的大学前辈

    ——

    在春季或夏季出现(轻)躁狂的症状,而在秋季或冬季出现抑郁症状

    ——当TA处于轻躁狂和躁狂阶段时,行动力和精神状态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超额完成一整年的学习计划。

    双相障碍的三种亚型

    除了季节性双相障碍之外,常见的还有Ⅰ型双相障碍、Ⅱ型双相障碍,以及伴随有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

    1.Ⅰ型双相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Ⅰ型双相障碍患者至少会出现一次持续一周或以上时间的躁狂或混合发作

    并且伴随有兴高采烈的心境和其他3个与躁狂相关的症状

    (浮夸的思维、急促的言辞、奔逸的思维、跳跃的念头、冲动的行为等)。

    患者会以不同顺序经历躁狂和抑郁发作,通常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极度躁狂

    。某些患者在经历躁狂阶段后,接着进入抑郁阶段,然后进入心境恢复正常(“情感正常”的心境)的时期。其他患者在抑郁阶段后进入躁狂阶段,然后进入“情感正常”的心境状态。另有其他患者出现“快速循环”的心境状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Ⅰ型双相障碍患者在一生中某个时段出现持续至少两周的重度抑郁症的5种或更多的症状

    (心境抑郁、食欲发生变化、精力匮乏感到疲劳、感到没有价值、失眠或睡眠过多、有自杀的想法或举动等),并且在此期间患者的日常生活机能出现衰退。

    图片来源:《移魂女郎》

    2.Ⅱ型双相障碍

    患者会交替出现严重的抑郁发作与轻躁狂发作

    通常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

    轻躁狂是一种温和形式的躁狂症,虽然它或许不会像完全躁狂那样持续那么长的时间(这种诊断的最低标准是4天),但是所表现的症状是相同的。一般说来,虽然轻躁狂不会给工作、家庭或社交生活带来很大问题,所以并不需要住院治疗。

    3.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

    第三种快速循环的亚型要么伴随着Ⅰ型双相障碍发生,要么伴随着Ⅱ双相障碍出现。

    在快速循环中,患者的心境迅速地在躁狂或轻躁狂或混合障碍与抑郁症之间来回变化,而且一年中伴随有4次或更多的障碍发作。

    某些患者具有“超弧度循环”(ultra-radian cycling),这意味着他们的心境在24小时之内会从一极转变至另一极。

    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人格障碍

    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尤其是与快速循环类型的双相障碍有许多类似之处,它们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但是二者也存在可辨别的差异。

    边缘人格障碍患者心境的改变往往是非常短暂的,经常在几分钟内会从感觉良好变为极度痛苦

    ——这通常是对被亲密他人所排斥甚或仅仅是被其轻视而做出的反应。

    相反,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变化往往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而且这种变化很大概率会毫无任何缘由地突然发生

    虽然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确在人生中某个时候会变得抑郁,并往往符合重度抑郁的全部诊断标准,但是他们很少会体验到躁狂情绪,情绪的转变更多的是从这种转变是从心烦意乱到感觉良好,而不会像双相障碍患者一样从心情不好变为情绪高涨。

    图片来源:《移魂女郎》

    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有10%~40%的人也符合边缘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边缘人格障碍的标志是心境、关系和对自我或身份的感觉等方面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边缘人格障碍患者长期感到空虚和无聊,难以独处,并频繁地做出自杀姿态或进行此类威胁。

    双相障碍与自杀

    自杀的想法和自毁的冲动是双相障碍的一部分,这与患者的神经生理学因素有关(五羟色胺的水平降低),而非由道德缺陷或性格弱点引起。

    实际上,许多没有患上双相障碍的人也会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想到自杀,即使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在双相障碍患者当中,这种想法往往频繁而强烈,并且更有可能变成为明确的行动计划(例如,在特定的时刻服药自杀)。

    双相障碍患者或其他抑郁症患者经常感到绝望,仿佛任何事情都不会好转。

    他们强烈地渴望从那种越发强烈的、仿佛永无止境的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

    当患者的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并且感到恐惧和忧虑的时候,虽然TA可能拼命地想要活下去,但是那些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灰暗预期却会将TA一步步推向绝路。

    图片来源:《时时刻刻》

    尽管如此,即使是很强烈的自杀的想法,也可以通过医疗手段予以管理和控制。

    有证据表明,长期的锂盐治疗能减少双相障碍患者尝试自杀和完成自杀的比率。

    抗抑郁剂、抗惊厥药物和安定药都可以减少那些会导致自杀行动的、激动的和攻击性的心境。绝望、痛苦和空虚都是暂时而非永久的状态,虽然它们在当时似乎并非那样。

    预防自杀的几个策略

    1.消除自杀工具

    如果已经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但还不至于全心求死,可以立刻采取的一个有用的措施就是把可能用于自杀的那些物品放在自己接触不到的地方。

    此类物品包括安眠药、农药、绳子、尖刀或其他武器。把它们交给一个可靠的朋友,或交给自己的心理治疗师。为了避免自己服用过量的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可以在家里只留有几天的剂量,并让朋友或亲属保存剩下的那些药片。尽管这种实用的策略似乎是隔靴搔痒,但是它将极大地减少实际自杀的机会。

    2.寻求社会支持

    与其他人接触能起到抗抑郁剂的作用,会让人从痛苦的情绪中暂时得到缓和与喘息的机会。

    当出现自杀倾向时,与他人接触并获得其支持,对防止在自杀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幸是的,当个体处在最严重的抑郁状态和出现最严重的自杀倾向时,TA也更可能会拒绝别人的帮助。诸如“我没救了”“没有人会理解的,他们根本帮不了我”之类的想法会在患者的脑海中翻腾,从而催生出绝望的感觉。因此,即使起初觉得寻求帮助徒劳无益,也请继续做下去,这种尝试一定会得到一些回应,从而有助于减轻痛苦。

    图片来源:《时时刻刻》

    3.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当出现自杀的想法和感觉时,患者有时会被它们淹没。这是因为自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当人们感到极度绝望的时候,他们会开始评估自杀的利与弊,以当作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手段。当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时,就会开始觉得自杀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反过来,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或觉得其他人需要依赖于自己而生活时,则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将自杀付诸行动。

    简而言之,当人们能找到活下去的正当理由的时候,他们就能避免自杀,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理由:

    我怕痛,也怕流血

    我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

    不想家人因为我的自杀而受苦

    不管感觉多么糟糕,只要不死就都会过去

    ……

    双相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双向障碍可以通过诸如锂盐、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之类的心境稳定药物来治疗。同时,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或药剂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症状或思维方面的问题。此类药物治疗需要患者定期地找精神病医生就诊,并检查的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的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造成太大的困扰。

    患者也可以参加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或参加支持团体而获得更多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可能会帮助患者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学会预防复发、检测心境和醒睡周期,并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更好地发挥正常的机能。如果患者有药物滥用或者酗酒方面的问题,那么参加匿名戒酒者协会之类的互助项目也会对患者有所帮助。

    尽管患者将来可能依然会出现高涨的和低落的心境发作,但是凭借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人的支持等,患者的心境障碍的发作会变得愈来愈少,并且严重程度也会越来越轻微。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患者实际上是完全能够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并实现家庭和事业上的许多目标。

    图片来源:《疯子》

    文字整理自《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

    鹿 其 鸣 也,寻 其 友 声

    长按二维码关注鹿鸣心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514+)
  • 无缺页(482+)
  • 傻瓜式服务(277+)
  • 体验满分(678+)
  • 体验差(383+)
  • 一星好评(106+)
  • 少量广告(645+)
  • 情节曲折(240+)
  • 中评多(142+)
  • 盗版少(461+)
  • 章节完整(558+)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0-31 00:34: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石***致: ( 2024-10-26 00:22:0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丁***菱: ( 2024-11-09 16:10:3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后***之: ( 2024-11-17 00:23:3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晏***媛: ( 2024-10-31 19:59:42 )

    够人性化!

  • 网友 菱***兰: ( 2024-11-08 19:01:4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冯***卉: ( 2024-11-16 18:23:0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0-26 03:32:5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国***舒: ( 2024-11-22 00:49:1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冯***丽: ( 2024-11-06 19:56:05 )

    卡的不行啊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