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书房 -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 - word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6-04 07:34:46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 word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 word格式下载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030731
  • 作者:王菊华 
  •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2
  • 页数:515
  • 价格:1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6-04 07:34:46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的另一特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造纸术发明前的图文载体

第一节 殷周时期的甲骨

一、龟甲与兽骨

二、甲骨的制作和使用

三、甲骨文

四、甲骨载体的使用

第二节 青铜时代的钟鼎

一、青铜及青铜器的制作

二、金文

三、青铜载体的作用

第三节 用于书画的缣帛

一、古代的丝织品

二、缣帛的使用

三、帛书

四、帛画

五、帛地图

六、缣帛载体的作用

第四节 竹简木牍的应用

一、竹简木牍的制作

二、竹简木牍的使用

三、文房五宝

四、简牍文籍的称谓和处理

五、简牍载体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其他图文载体

一、陶器

二、岩石

三、封泥

四、蒲草片

第六节 外国古代的图文载体

一、纸草片

二、羊皮图文载体

三、贝叶

四、其他图文载体

第二章 关于“西汉纸”的研究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缣帛纸与丝絮纸

一、史籍所见古代“纸”字与缣帛

二、关于丝絮纸的研究

第二节 考古发现西汉纸状物的分析研究

一、灞桥纸状物

二、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纸状残片

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状残片

四、四川绵阳西汉墓出土纸片

五、甘肃居延金关纸

六、陕西扶风中颜纸

七、甘肃敦煌马圈湾纸

八、悬泉置出土的纸

九、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掘的汉代古纸

第三节 西汉时期纸的雏形

一、纺织废料的再利用和雏形纸的出现

二、从雏形纸到造纸术的发明是质的飞跃

第三章 蔡伦发明造纸术及东汉、三国时期的造纸技术

第一节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历史记载

一、《东观汉记·蔡伦传》

二、《后汉书·蔡伦传》

三、其他文献记载

四、对蔡伦造纸的赞颂历代不断

五、当代人们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赞颂

第二节 蔡伦造纸的原料与生产工艺

一、造纸原料

二、蔡伦的造纸技术与工艺

第三节 东汉三国时期纸的考古发现与科学分析

一、东汉三国时期纸的考古发现

二、两件东汉实物纸的分析研究

第四节 东汉三国时期的造纸技术

一、东汉后期造纸业的初步发展

二、左伯首创纸面加工技术

三、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造纸业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技术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造纸技术

第六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的造纸技术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造纸技术

第九章 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造纸技术

重要文献及纸品名称索引

后记

编者的话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的另一特色。


精彩短评:

  • 作者: 林雨 发布时间:2024-01-23 11:34:56

    非常全面,资料性著作。但有些地方不免重复啰嗦。

  • 作者: 木有佳树 发布时间:2024-05-29 07:26:51

    很详实

  • 作者: c@thyfeng 发布时间:2007-11-21 15:06:13

    寫報告用書= =lll

  • 作者: 板樟鉴 发布时间:2021-05-15 20:27:27

    写的很不错。其中对纸的起源、目前出土古纸的实验观察分析,以及各类古纸发展辨析都做了客观、详尽和深入的介绍和研究。不过有一些小错误,比如1914年尚未有“国民政府”,度支部不是“度支那”等等。但瑕不掩瑜,个人认为是非纸史专业最合适的入门书籍。

  • 作者: 稼轩门下走狗 发布时间:2021-08-30 08:33:36

    還真可能是對的

  • 作者: 豆友1089826 发布时间:2014-06-02 17:30:29

    不砍北海道是基本要求,砍琉球群岛可以理解——但是,可不可以在砍琉球群岛的时候不要把九州也砍掉一小块?可惜各国分省政区图出版得少,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深度书评:

  • 中国特色的传记

    作者:维舟 发布时间:2021-09-29 20:36:30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苏东坡(苏轼)并不缺传记:林语堂、王水照这样的名家都为他写过传记,但李一冰的这部《苏东坡新传》无疑是最为详尽的,近一千页的篇幅几乎将传主生平经历囊括无遗,这给还想要有所超越的后人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不过,细读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作者与传主之间那种合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李一冰之子李雍在尾记中,就称这本书是“父亲的哭泣”,投入了作者全部心血与性情,而“一本好的传记作者和传主之间必定会有血肉相连的关系”。这并非只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张辉诚也在序言中说:“一冰先生写东坡,实则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传》之中,他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这样的写法,很容易就让读者深受感动,因为他把自己的饱满情感灌进东坡形骸,他让东坡形象跃然纸上之外,更让读者深入东坡的内心世界,那个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他体会得最深刻、最具体、最实证。简单地说,一冰先生让《苏传》里的东坡和他真实的生命处境交融在一起。”

    这一点,在书中确实不时可见。开篇不久就有这样一句:“令人慨叹不尽的,是苏轼少年读《范滂传》时,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立志要做一个为真理而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到了历尽坎坷,才发现生命里仍是空无一物。”(第26页)苏轼是否有此立志、晚年是否有此慨叹,后人其实不得而知,这与其说是苏轼的感悟,倒不如说作者的夫子自道。

    在此,作者仿佛思接千古,与那个早已仙去的古人“合体”了,又随着他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引领着读者也去体会苏东坡的所思所想、歌笑歌哭,恍惚间感同身受。这实在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体验,只不过“天”在这里是一个远去的灵魂,在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之后,你甚至会有一种神灵附体的感觉,此刻,你仿佛就是在为那个冥冥中的声音代言。

    这确实可见至情至性的投入,也能让读者对历史人物产生强烈的共情,然而,凡事有利有弊,这也会让人难以拉开距离来客观审视。很多国内传记的写法,就好像是传主的辩护律师,似乎其任何做法即便不是都值得赞赏,至少也是有情可原的。这种“研究谁就认同谁”的倾向相当普遍,有时则是“认同谁才研究谁”,但内在的心理基底都是一致的:这种写法更像是教徒对自己信仰宗教的研究,而非宗教学家对宗教的研究。

    棘手的是,当你远隔重重时间之幕,代入其人时,即便自己都相信已与他合一、完全理解其感受,但那是否就是历史真相,其实谁也说不准。到头来,这种不可分离的“血肉相连”,在“我注六经”的表象之下,很可能只是“六经注我”,是借着那个历史人物的躯壳,来浇自己心中块垒。

    在传统上,纪传体是中国正史的体例,拥有极其丰富的人物传记,这突出表明了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信念,即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是人的作为。这突出了人的能动性,但也因此带来一种与现代人不同的传记观。正如英国汉学家魏根深所言,在中国,“传记并非独立体裁,而是历史学家所负有评价每个时代及其领袖人物的责任的一部分,是全社会纪念逝者的政治化的社会仪式”,正史应当为哪些人立传,一直都事关重大,史传也“经常会漏掉那些有损传主荣誉的内容”。直到近代“有关独立传记的新观念开始流行”之后,对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仍然是中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正因史传惯常突出传主的德行,其事迹成为德行的证据,因而中国传统上的传记大多是榜样型的,吕慧慈曾在研究宋代女性后发现,“写传记的功能是建立一个在历史上被模仿和纪念的范例。”苏轼本人就曾说过,他不愿意写这种“谀墓”的文字,因为那往往需要掩盖真实的人生:“臣平生本不为人撰行状、埋铭、墓碑。”(《眉州小集》)

    美国历史学者伊沛霞说,中国人由于相信禀性难移,因而“传记作家往往会选择那些看起来基本一致的事件:一个充满勇气的人从小就很勇敢,描述一位贪官不会提到他早年的慷慨”,这和西方有着非常不同的传统。在古罗马,普鲁塔克则刻画了复杂的、前后不一致和性格有缺陷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传统中传记的原型更像是戏剧,人物被视为舞台上的角色,注重呈现其个性;而在中国,人物传记的原型则是史传,注重呈现其德性并加以评判。

    按西方的观念来说,中国的这种传记其实更接近于圣传(hagiograhy),是理想化的圣者生平,旨在树立典型,而传记(biography)则需要对传主的生涯作客观的描述,前者是标立性的(prescriptive),而后者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不仅如此,描述性的传记需要将传主及其相关史料作为需要审视的客体,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复原历史真相,而这本身就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感。

    中世纪思想认为艺术来源于人物的完美形象,但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个人主义,却强调反映自然的、哪怕是有缺陷的形象。编撰第一部英语词典的约翰逊博士就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是要写颂文(A Panegyrick),他也许可以将丑恶置之度外,但如果他要写的是一个人的生平(A Life),则必须如实表现一切丑与恶。”人文学者蒙田也宣称,自身的性格(无论多么多变)比任何习俗或哲学体系都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充分重视复杂的个体人格、并注重呈现其本真性时,现代传记才会应运而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1929年圣雄甘地在写自传时才说:“在东方,没有人做这种事情。”

    对中国人来说,由于传记原本注重的并非复杂的个性,因而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在自我、展示个人经验都是近代才新传入的浪漫概念。在传统上,复杂矛盾的个体也会造成评价上的困难——哪怕对他本人而言都可以合理解释的,但在道德评价上却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评价。随着现代小说的兴起,中国人也早已接受了那些个性多面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甚至远比那些单面的“好人”更吸引人,但与此同时,在传记书写中,人们却又常常不自觉地完全代入其中,进而为传主力辩其诬,仿佛他必须是个无瑕的个体。

    布莱斯怀特(Jeffrey Braithwaite)曾形象地描绘人物传记的撰写:“拖网装满鱼后,传记作者把网拉上来,进行挑选和分类,不好的扔掉,好的贮存起来,最后切成鱼片出售。”这番幽默的语调背后所呈现的,是一种近乎工业化流水线的过程,写传记仿佛只是“制造产品”而已。这样看起来“不带感情”的劳动,好处是能够冷静地剖析传主的生平,不容易沾染什么情怀,只是不免看起来有几分冷淡。

    也许,好的传记既需要这种冷静,也需要对传主的温情,那倒不是说为了如何客观地评价他,而是说,如果传记是旨在呈现一个复杂的独特个体生命,那么我们既需要共情他的处境,又需要拉开一点距离来看待他,才能“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又未必需要总是苟同。说到底,这并不仅仅是传记的问题,而需要塑造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认识到每一个他人都是和自己不一样的独特个体。

    *已刊2021-3-27《第一财经日报》,标题改为《从<苏东坡新传>看中国式传记的利与弊》

    勘误:

    p.65:若干年后,苏轼和他的朋友刘攽(贡父)谈起读书怀远驿时,每日三餐,饭桌上只有白饭、白萝卜和盐三样食物,戏称之为“三白饭”:按,宋代其实一般是两餐制,即使贵为宰相也不免

    p.470:[赵挺之]元丰末年任德州通判时,逢迎提举官杨景棻的意旨,大力推行市易法,搞得商市大乱,当时监本州岛德安镇的黄庭坚向他请求道:“德安镇小民贫,不堪诛求,乞稍宽缓一步。”挺之悍然不许。按,参见《宋史·赵挺之传》,此处说“本州”指德州,下衍一“岛”字

  • 尼尔·盖曼:一个美国新移民的文化焦虑

    作者:注销 发布时间:2017-05-26 11:26:28

    移居美国的英伦绅士

    尼尔·盖曼这个名字,和他的作品一样难以被定义。这位来自英国的绅士,因其最著名的《美国众神》和好莱坞编剧的身份,常被误以为是美国人,实际上他是一位新移民。他最重要的作品《美国众神》在他移居美国9年后才出版,是他对于美国文化和其他文明冲突的观察和思考,它是政治的,也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映射。

    一个“职业出轨者”的跨界

    尼尔·盖曼被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和好莱坞编剧。实际上热衷“职业出轨”的他远没有这样简单,他是一位真正的跨界大师。他在少年时代甚至组建过乐队,梦想成为一名摇滚巨星,后来才渐渐开始文学创作。如今,他的创作已经涵盖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漫画、歌词、剧本……

    他谈及不断跨界的原因时说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无一不是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但他认为在深入的同时,也在围墙里不断禁锢自身,他不想要被简单定义,想要在更广的领域里有趣的工作下去,所以决定做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盖曼深入人心的形象,是几乎从不离身的阿玛尼黑色皮夹克,像王家卫的墨镜一样,成为这个沉默的英伦绅士的标志性符号。

    他不仅成为了世界知名的作家,也被视作好莱坞金童,这样的颜值去做演员也会有饭吃。看着照片有没有小鹿乱撞,但……

    盖曼已经结婚啦,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已经二十多岁,是Google公司的电脑程序设计师。没错,就是程序员。

    盖曼的中国情结

    盖曼与中国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一直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还曾数次到访中国。

    2007年盖曼在成都参加科幻大会

    盖曼不满足于只在好莱坞做编剧,他试图打进中国电影市场,和张纪中合作,成电影美猴王编剧。

    盖曼与张纪中

    盖曼在《美国众神》中曾写到了一位中国古神,按书中的描述,显然就是《西游记》中的沙僧。

                                                         热衷跨界的白日梦想家

    童年盖曼

    盖曼生于英国南部汉普郡,这个地方出现过神秘的“麦田现象”。盖曼的父亲是一家维生素公司的老板,波兰犹太人后裔,他的母亲是一名药剂师。尽管有犹太血统,但他却在几所英国国教学校就读,学习普通课程和宗教科目,这为他打下了广博的神学和宗教学基础,也成为日后的创作源泉之一。

    “11岁时,放学回家,当我穿过乡间, 脑子里会飞翔着一些古怪精灵的事。”

    盖曼黑暗童话作品《Coraline》剧照(又名鬼妈妈)

    盖曼自称从小就是一个怪人,爱做白日梦,他热衷于读书和幻想。J·R·R·托尔金和C·S·刘易斯笔下的奇幻世界,成了盖曼生活的一部分,他广泛阅读新浪潮科幻奇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七获雨果奖三获星云奖的科幻大师哈兰·埃里森等人的作品,盖曼在阅读中渐渐有了成为作家的野心。

    初出茅庐的职业理想

    大学毕业后的盖曼,在《time out 伦敦》和《每日电讯报》做记者,采访人物,写影评,报道艺术活动。此时的盖曼并未放弃科幻小说的写作,但和大多数初出茅庐的作者一样,频繁遭遇退稿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成为一个作家的理想。

    盖曼在一次访谈中说:“我20岁出头,遇到了一个漆黑漫长的深夜,是那种你一生中只会遇到一两次的、连灵魂都随之黯淡的夜晚。我睡不着觉,脑袋里始终在想,‘我能写出好东西,但却完全没有尝试和坚持’。这还不算糟,更糟的是再过五六十年,我可能会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还在对自己说:‘我本可以成为一个作家’。到那时,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撒谎。”

    从现实到理想

    为了赚钱谋生,盖曼同时为多家杂志撰稿,更是为了买得起一台打字机,他甚至答应为乐队写传记。结果书出版后自己“再也不想多看一眼”。良好的销量和回报并没有使盖曼感到高兴,反而令他懊悔不已,“从此我告诉自己,不要再为钱做事,而要为兴趣做事。”

    上帝还是偏爱眷顾那些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盖曼认识了美国漫画界的顶尖剧作者艾伦·摩尔,他决定开始自己的漫画生涯。27岁的盖曼创作的《睡魔》系列漫画,成为了欧美读者最喜欢的漫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年埋头于漫画创作使他倦怠,他是从不安分的人。于是,他一路转型,做了记者、诗人、词作者、影视编剧、制片人和导演。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者,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仲夏夜之梦》 赢得世界奇幻奖的殊荣,成为第一部获取文学奖项的漫画作品,《好兆头》获得了世界奇幻奖等多项提名,他的绘图小说《星尘》以纯小说形式再版,获得了当年的创神奖,他的长篇小说《美国众神》被读者戏称为“神话黑暗都奇幻哥特恐怖浪漫幽黙公路小说”的跨类型之作,一举囊括当年所有幻想类小说大奖,童书《卡萝琳》再次获得幻想文坛最高荣誉雨果、星云两项大奖,以及恐怖小说大奖布拉姆·斯托克奖。

    盖曼参与的好莱坞制作《镜面具》、《贝奥武甫》、《星尘》皆反响不俗,而动画片《卡萝琳》也在2009年公映。

    最重要的:《美国众神》

    1992年,盖曼全家从英国搬到美国,这更多的是出于实际考虑,他和家人渴望能有一栋自己的房子,而想在伦敦拥有一栋房子,基本是不可能的。现在,盖曼住在明尼苏达州一栋哥特式宅院中,养了6只猫、1条狗。

    来到美国的盖曼和所有移民一样,产生了困惑——眼前所见的美国和书中读到的并不相同。他将一个移民对陌生国度的重新认识过程写进了书中,他认为这本书是个人化的书,也是关于政治的书。

    在美国,盖曼发现,“人们来到美国之后,就会努力成为美国人”,而在他的老家英国,所有移民都不会成为英国人。他把各种美国移民的老祖宗——神灵带进故事了,他说:“这就是我希望写的,而神和神话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他在芝加哥到圣地亚哥的火车旅途中,写完了《美国众神》的第一章,他一边旅行,一边写作,沿着乡村小路开车从明尼阿波里斯到弗罗里达,他不写任何他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地方。在写作《美国众神》时,盖曼一度逃到北欧神话的源头—冰岛去寻找灵感。

    《美国众神》于2001年出版后,横扫了6项世界级幻想文学大奖: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斯托克奖、SFX奖、格芬奖……在全球发行了30多种语言、将近200个版本,当然也很快被引进了中国。距离它在国内首次出版,也已经过去了十年。而旧版的一直断货,也让一众粉丝发愁。

    现在,伴随同名美剧的热播,《美国众神》十周年作者修订版已经出版,新版不但还原了之前的中译本缺失内容,还新增了尼尔·盖曼亲自增补的12000字内容,还有作者本人撰写的导读和采访、后记等一系列全新内容。

    盖曼对于中国文化的着迷,令他计划再写一本‘众神’,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他还想把在美国海岸定居的中国移民的生活写进去,力图展现中美文化的碰撞。无数的中国读者正在翘首以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329+)
  • 一般般(521+)
  • 赚了(292+)
  • 差评少(564+)
  • 下载速度快(676+)
  • 无漏页(334+)
  • 还行吧(544+)
  • 不亏(151+)
  • 书籍多(638+)
  • 藏书馆(329+)
  • txt(285+)
  • 简单(256+)
  • 种类多(242+)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1-10 07:35:49 )

    五星好评

  • 网友 邱***洋: ( 2024-11-05 16:40:3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家***丝: ( 2024-11-04 00:23:21 )

    好6666666

  • 网友 石***烟: ( 2024-11-18 09:11:2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0-31 18:12:35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怀: ( 2024-11-20 18:36:0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0-27 22:08:28 )

    好棒good

  • 网友 养***秋: ( 2024-10-26 04:13:1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濮***彤: ( 2024-11-13 10:30:1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印***文: ( 2024-10-25 20:30:3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曾***玉: ( 2024-11-10 13:20:3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