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趣乐创造《我的动物创意夹》 pdf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乐乐趣乐创造《我的动物创意夹》 pdf格式下载
乐乐趣乐创造《我的动物创意夹》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4132548
  • 作者:[美]阿普丽尔•乔巴 文 谷林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9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Klutz亲子创意手工系列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6-22 13:30:15

内容简介:

“手工书+超全材料包”一步到位,亲子协作,制作可爱的动物创意夹,共享亲子时光,装饰孩子的房间!

“手工书+超全材料包”组合,所有材料无须单独购买。本套书的材料包中包含一本手工指导书和晾衣夹、绒球、贴纸、扭扭棒等多种材料,孩子只需把它们拿出来,按照书中的步骤制作即可。

父母与孩子共同制作手工作品,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参考手工详解指导书,还可以扫描盒子或小书封底的二维码观看手工指导视频。

操作简单,步骤详细,零基础也能轻松变身手工达人。手工作品的完成使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纸张绿色环保,材料安全无毒。盒子、内文的用纸及材料均经过环保认证,家长和孩子可放心使用。

寓教于乐。孩子可以在趣味手工中认知各种小动物以及关于动物的小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这是一份创意手工礼盒,其中包括一本手工指导书和一份内容丰富的材料包。手工指导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晾衣夹变身成神奇的小动物的方法,这些小动物们可以装饰你的房间。手工指导书中的制作步骤清晰,内容简明易懂,趣味生动,吸引着孩子去制作和创新。

材料包中包含了做10种小动物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10个晾衣夹和彩色的绒线和绒球,纸质模板上面还有制作几种动物所需要的模板。孩子可以跟着书中的步骤制作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学会之后,孩子可以动手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玩具,在充满乐趣的创意手工中,创造自己的快乐时光。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阿普丽尔•乔巴,Klutz编辑团队资深童书编辑,拥有多年童书编辑经验,参与过多个经典童书项目的策划和编写工作。

吉姆•科普,著名插画师,个人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热衷于用简洁明快的插图风格将快乐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激发想象力。

Klutz编辑团队是一支富有童心的编辑团队,有丰富的童书出版经验。团队致力于为低幼儿童创建丰富多彩的手工书籍和其他精彩内容,将“创造美好的事物、成就美好、过得愉快”作为研发制作童书和手工制品的宗旨,希望给孩子们带去一个快乐的童年。

刘进,资深英语翻译,有大量的翻译经验,翻译过多部儿童出版读物。曾参与过多部作品的策划、编写、审校工作。语言简明可爱,富有童趣,符合低幼儿童的语言习惯。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手工书+超全材料包”一步到位,亲子协作,制作可爱的动物创意夹,共享亲子时光,装饰孩子的房间!

“手工书+超全材料包”组合,所有材料无须单独购买。本套书的材料包中包含一本手工指导书和晾衣夹、绒球、贴纸、扭扭棒等多种材料,孩子只需把它们拿出来,按照书中的步骤制作即可。

父母与孩子共同制作手工作品,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参考手工详解指导书,还可以扫描盒子或小书封底的二维码观看手工指导视频。

操作简单,步骤详细,零基础也能轻松变身手工达人。手工作品的完成使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纸张绿色环保,材料安全无毒。盒子、内文的用纸及材料均经过环保认证,家长和孩子可放心使用。

寓教于乐。孩子可以在趣味手工中认知各种小动物以及关于动物的小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这是一份创意手工礼盒,其中包括一本手工指导书和一份内容丰富的材料包。手工指导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晾衣夹变身成神奇的小动物的方法,这些小动物们可以装饰你的房间。手工指导书中的制作步骤清晰,内容简明易懂,趣味生动,吸引着孩子去制作和创新。

材料包中包含了做10种小动物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10个晾衣夹和彩色的绒线和绒球,纸质模板上面还有制作几种动物所需要的模板。孩子可以跟着书中的步骤制作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学会之后,孩子可以动手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玩具,在充满乐趣的创意手工中,创造自己的快乐时光。


精彩短评:

  • 作者: 烈烈每天都开心 发布时间:2015-03-11 20:09:42

    如果对照这本书好好做功课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可以看看了。除了新意,合理的布局可以把故事提升起码一个level。都是要多练,要勤奋,不管是什么。

  • 作者: littlewell 发布时间:2012-03-05 17:06:04

    A series of tales about the Buddha and the Buddhist philosophy strung together to form the whole story! The title itself is the most attractive suspense.

  • 作者: 后四塔 发布时间:2023-07-03 14:23:50

    2023年3月出版,所以内容较新,相对于很多大篇幅讲视频编辑的书,这本内容涉运营的比重更高,还行吧。

  • 作者: carey_zj 发布时间:2020-04-27 14:03:17

    拍脑袋编的网络小说

  • 作者: Qing 发布时间:2016-08-04 10:50:04

    非常普通。大陆版的装订没考虑排版简直是灾难

  • 作者: 不悔 发布时间:2010-10-31 08:49:53

    头回看到自传这么来的。。。。


深度书评:

  • 早点读,宝宝真的少受罪啊!!!

    作者:唐古利乌鸦 发布时间:2017-04-04 22:25:49

    真的应该早点读这本。

    今天晚上一口气读了大半,因为娃这两天发烧了,我以前读过《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本来打算在kindle上重新读一遍。意外发现这个母婴版的,评分居然有9.4分,急忙忙的下来看。好啊!

    对于小孩子发烧的可操作性介绍得更加详细。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感冒,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介绍非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我看过的解释里最好的版本了。更重要的是把病毒性感冒“变”细菌性感冒的过程介绍了出来,还把需要自己在家护理的病程,需要到医院看医生的病程都介绍的非常详细,很有操作性。

    其次对于维生素d的缺乏,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全面的。我家宝宝现在1岁,一直有方颅——通常大家都是认为缺钙导致。前几天去医院看医生还搞了检测,结果又不缺钙。我今天看书才知道,原来关键是维生素d。我一直搞错了重点,以为方颅和佝偻病是缺钙!!!给宝宝补了好多钙。一直不见好转。妈蛋,为什么到今天才在这本书里看到其实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

  • Scanlon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概要

    作者:江绪林 发布时间:2012-02-17 21:57:32

    【在《正义论》中,Rawls更多地将契约论和原初状态理解为一种代表性的工具(representative device),即澄清既定的深思熟虑的道德判断的一种手段,而非某种独立的道德观念的源泉。因为罗尔斯主要关注的是应用于公共领域和社会基本结构的实质性的正义原则,他对契约论的虚置情有可原,而对契约论更一般的伦理学分析要留待罗尔斯的学生斯坎伦(T.H. Scanlon)了。事实上,巴里(Brian Barry)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中、巴菲特在《论真正重要之事》中都对罗尔斯的契约论颇多微词,却对斯坎伦的更为抽象更为基本的道德契约论给予了高度赞誉。

    斯坎伦的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是当代道德哲学中契约主义的扛鼎作品。然而,此书虽然对于理解契约主义是枢纽性的,却是一部极为艰难的作品:处理的题材仅限于诠释分析哲学传统中某种契约主义的道德观念,主题专业而狭窄;斯坎伦的文风不太好懂,虽然大的框架清楚明白,其细节论述却缺乏巴菲特作品的那种简洁和清晰的风格。因此,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注定会是一个麻烦。本笔记的目的,一则记录和整理自己的阅读以获得恰当的理解,二则试图努力重现该书的关键内容以供借鉴。本书的中译者或许很用心,但英文原文就挺艰涩,中译文有时候也几不可解。因此笔记参照的是英文本。

    基本内容说来简单:以理由(reasons)为基石,提供了一种多元主义的价值观,然后用一种契约论的结构来说明较为狭义的、与义务相关的那部分道德。读完之后觉得,一方面,与Habermas的交往伦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分属不同传统。Scanlon并不否认这一点【191,393】;另一方面,Scanlon的“理由”论述在本体论上有无任何明晰或隐含的承诺?这个问题需要继续思考。在Parfit,Scanlon, Williams, Nagel等人处,‘理由(reason)’概念在道德哲学中逐渐上升到了最核心的位置,似乎能为道德哲学的更深讨论拓展出一条道路。但理由概念与更广义的分析哲学传统表现为什么样的关系,希望以后能有所理解。】

    导言(Introduction)

    “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an action is wrong)”是何种判断?在作出这种判断时,推理方法是怎么样的?这种判断是否以及为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涉及正当与不正当(right and wrong)的三个问题:主题;推理方法和提供理由的力量(reason-giving force)。

    主题显然是道德(Morality),即关于什么是道德上正当的。形而上学关怀会涉及到这些判断的真实性问题。不过Scanlon认为道德本体论(关于道德事实的形而上学地位)不是首要的,因为“道德判断的要点是实践的:它们提出我们有理由做什么事情的主张。”【T.M.Scanlon, 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P.2】形而上学关怀试图确定道德判断是否是关于某些“真实的”东西的言说,这基于两个担忧:1、关于right and wrong的问题可能没有正确的答案。但转向形而上学并非必要,因为“只要表明有充分的根据认为道德判断是正确的就足够了。”【2】2.道德判断是否具有重要性这个问题。但是,形而上学地位与重要性的关联却不清楚。 Scanlon用理由(reasons)观念来解释right and wrong,即“在特定条件下接受或拒绝原则的理由之恰当性的主张。”【3】以道德判断的提供理由的力量(reason-giving forces)作为论述的出发点。   

    “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当且仅当允许该行为的任何原则是可以被人们合理反对时(或该行为被人们不能合理反对的原则所否决时an act is wrong if and only if any principle that permitted it would be one that could reasonably be rejected by people with the motivation just described (or, equivalently, if and only if it would be disallowed by any principle that such people could not reasonably reject))。”【4】这种描述与一阶的(first-order)道德信念有联系,却也相当程度上独立于当前的一阶信念;还将关于right and wrong的判断描述成关于理由和证成的判断。按照Scanlon,对他人的可证成性(justifiability to others)的观念才是基本的。这是一种契约主义(contractualism)。动机基础(motivational basis)包含寻求其他人无法合理拒绝的原则,可回溯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5】有Kant式理论色彩,即都强调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是否为某些没有人能拒绝的原则所允许。不过在Kant处,道德要求溯源于理性能动者(rational agency),而在Scanlon这里则溯源于实质性理由。

    早期文章“契约主义与功利主义(1982)”中研究主题被确认为道德本质(nature of morality),并且愿望(desire)被理解为动机基础。【6】现在Scanlon认为这两点都错误。1.道德的范围相当广泛,因此,Scanlon论点不是对广义道德的说明,而是一个狭窄的道德领域的说明,“它与我们对他人的责任(our duties to others)有关,包括诸如帮助他人的要求以及反对伤害、杀戮、压迫、欺骗的禁令。”【7】因此选择“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为书名。2.理由的概念比“愿望”更基础。

    章2和章3讨论“价值”和“福祉(well-being)”。价值和福祉可能与道德要求冲突。Scanlon攻击了To be valuable is to be promoted的基本观念,因为“承认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有理由以一种符合原则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而这些原则是他人无法合理拒绝的。”【8】

      

      章4考察了动机基础。章5阐述了“没有人能合理拒绝的原则的观念(the idea of principles that no one can reasonably reject)”。【9】责任以及其所蕴含的自由和自愿概念在证明原则的正当性中扮演重要作用:拒绝带来负担的原则的理由会因为自愿选择的事实而降低;而责任的概念也与道德评价相关。因为道德包含的价值众多,各种要求都可以被证明是正当的,因此right and wrong的道德说明具有相当的可变性,因此章8讨论相对主义。在一个细致的澄清之后,Scanlon说,“最好把契约主义和其它理论理解为对道德上的不正当性的特性本身(the property of moral wrongness itself)的相互竞争的说明,而不是对一些条件——一些行为在这些条件下就具有那种特性——的不同说明。”【12】

      

    第一部分 理由与价值

    第一章 理由(reasons)

    1.“导言” 把理由概念作为基本观念,即一种有利于某事的考量【17】预设理由观念,也预设读者是合理的(rational)。欲望,具有较为不基础的位置。【18】  

      2.“判断敏感的态度(judgment-sensitive attitudes)”。 与意向主体(intentional subject)相连的事件的理由才是有意义的。【18】一般追问信念的理由,即规范意义的理由。不太关心起作用的理由(operative reasons),即某人相信某件事的理由,而是关心规范意义的理由,即是否是一条可靠的理由。【19】什么事物需要理由呢?“理性行为者的态度,诸如信念、意图、希望、恐惧以及诸如赞赏、尊重、蔑视、愤慨之类的态度。…即判断敏感的态度:只要人们断定这些态度具有充分的理由时,这个人就会有这些态度。”【20】 态度是我们要为之负责的事物,即使不是基于选择的结果,至少它依赖于我们的判断。不过理由却取决于我们之外的事实,虽然这没有破坏我们对于态度的责任。【22】有些理由支持,却并不要求某种态度。

    3.合理性(rationality)合理性涉及理性造物(rational creature)、合理的/不合理的等概念。对不合理性的狭隘解释以及对合理性的宽容的观念。理性造物有认知、评估和被理由说服的能力,因而有判断敏感的态度。“有某个理由值得按其行动”。【23】   

      4.对不合理性的窄解释(irrationality narrowly construed) 当一个人的态度未能符合自己的判断时,最清楚的不合理性(irrationality)就产生了: 想法或行为在明显意义上和其拥有的理由相反。“诉诸关于一个人是否有理由的直觉,而不是诉诸关于不合理性的直觉”。【28】

    5.要做的最合理的事(the most rational thing to do)‘要做的最合理的事’的最完美概念就是“由所有相关的理由最好地支持的行为”【32】

    6.合理的(reasonableness)在最低的Irrationality和作为理想的rational之间,还有reasonable/ unreasonable的概念。较宽泛;可能不完备。

    7.理由和动机(Reasons and Motivation)。理由支持信念。理由就足够支撑信念或行为,没有必要诉诸更深一层的动机根源去解释一个理性造物如何被引导去行动。【35】

    8.理由和欲望:动机(reasons and desires: motivation)。对欲望的理解:态度;非驱动的欲望;定向注意。欲望是不假思索的因素。不应该把‘欲望’看做一种独立于理由的,特殊的动机根源。   

      9.理由和愿望:正当性证明(justification)考虑愿望在证成中的作用。很多的行为理由以愿望做基础?应该抵制“所有行为理由都以愿望为基础”这样一种实质性主张。【42】“愿望几乎绝不会以标准的愿望模式所描述的那种方式为行为提供理由”。【43】愿望不能起到在证成中通常分派给愿望的一般作用。

    10.理由和愿望:结构(structure)愿望模式和理由模式的推理结构上的区别。“我们关于对错以及其它价值的思考的结构,是按照理由而不是按照愿望更充分地展现出来的。”【50】这里主张是结构性的:“行为、意图和其他态度的理由展现出了一种复杂结构”【52】,而愿望则缺乏复杂结构,纵使“二阶愿望”的设想也不太可能。

    11.对理由的形而上学的怀疑(metaphysical doubts about reasons)有人之所以支持愿望模式,源于对理由概念的形而上学的和认识论的怀疑:理由是什么似乎是一个秘密。【55】理由的特殊之处,不在于作为理由的事物的本体论范畴,而在于作为理由的地位,也就是说,作为有利于某种判断敏感态度的理由的地位。【56】理由是命题。【57】如何解释“X是做A这件事的理由”这个判断?两种解释:存在于X和A之间的信念或判断敏感的态度。两者之间没什么区别。

    12.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how do we know what reasons we have)?首先有像“看起来似乎是某种行为的理由”这种事。思考理由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看来像;2.批判阶段;3第二批判阶段;4.态度。这可被称为行为理由的一致性理论。  

    13.其他人的理由(other people’s reason)关于我们自己理由的任何判断都牵涉关于其他人拥有的理由的主张。理由判断的普遍性是这样一个事实的结果:把某事当成行为的理由不仅是对某种行为的纯粹赞同态度,而且是把这些考虑当成其结论的充分根据的一个判断。应该关注他人的理由,因为它们可能是正确的,有利的;如果是一致意见,就有理由关注。

    14.结论。 理由做为基本观念。区别于desire.   

    第二章 价值(values)

      1.导言。本章使用理由的概念,作为规范思想的最基本、最抽象的因素,为更具体一些的规范概念——价值观念提供一般的特征表述。【78】value和values不像good或the good一样常用。有时候被看成似乎可以互换。本章论证:对善的强调对关于values的思考有歪曲的影响,尤其影响到“正当”和其他价值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values观念比goods要宽泛, “价值”并不单单是一个关于世界要如何运作才最好的概念。

    2.目的论(teleology)价值的目的论观点:价值的基本承担者是事态或世界可能趋向的进程。这些东西能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我们有理由做的事情就是行动,以便实现那些最好的事态。这一目的论结构常常被看成good或value的形式特征。行动及其后果都可能具有内在价值。关键是,依据这种观点:“是内在有价值的就是‘要得到促进的’”。【80】Scanlon相信,价值观念不应该用一种纯粹目的论的方式来处理。在目的论的价值概念和非目的论的概念之间有差异。目的论与后果论的区别:目的论中,行为本身能够有内在价值的。

    后果论和道义论之间的争议。Nagel坚定地信奉道义论,认为:不宜于做某些事情,即使做这些事情会产生较好的整体后果。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怎么能有理由不造成某件事,这一理由不是因为该事发生之坏?【82】这是一个困难的挑战。Samuel Scheffler提出了解释:处在后果论核心的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根本性的合理性概念,即“最大化的合理性(maximizing rationality)”[82]但是Scheffler的论证是有问题的。通过赋予杀戮行为以内在的负价值来理解反对杀戮的道义论禁令(将道义论还原)的观点。这里关键是“不偏不倚的(impartial)”和“行为者相关的(agent-relative)”两者的区别。为何特殊的与行为者相关的理由应该被理解为行为的负价值。为什么应该仍然保留在目的论框架里面呢?在Scanlon看来,与一个行为有关的许多理由关注的不是后果的合意性,而是理由的恰当性或不恰当性。【84】这种关于理由结构的一般观点能解释道义论禁令的特征。下一节将表明:认为我们所有关涉价值的思考都能以目的论形式来安排,是完全没有道理的。【87】

    3.价值:一些例子。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分类:某种意识状态、个人关系、智力的、艺术的和道德的优长、知识和生命本身。“在考虑那些一般被认为有价值的事物时,在大多数情形下,认为他们是有价值的并不仅仅是,甚至不能说最基本的就是认为宇宙的某种状态比其他状态更好,因此要加以促进的问题。”【88】友谊:“友谊是有价值的”,不等同于“友谊是要得到促进的”,而是“重视友谊的人所承认的理由都是可靠的理由。”科学。

    4.对价值的一种抽象说明(an abstract account of value)。Valuing某事物就是认为自己有理由对该事物持某种肯定态度,并有理由以某些与之相关的方式行动。【95】主张某物是有价值的就是主张其他人也有理由像你那样value它。相信某事物是有价值的,可以包括相信有理由促进其存在,但它并不总是包括这一点。这种对价值概念结构的描述:1.并非纯粹目的论概念;2。有价值并不是一种给我们提供理由的特性,而是说:某物具有其他特性,这些特性为按照某种方式对待之提供了理由。【96】   

    5.快乐主义的阴影(the shadow of hedonism)那么,目的论的价值概念为何有如此广泛的吸引力呢?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快乐主义的残余,纵使快乐主义被抛弃,其目的论结构仍然被保持了下来。另一种解释则说:事态的价值取决于事态中个体生活的福祉。这一论点强调说:我们对价值的思考在最基本的水平上仍然是目的论的。所有价值只是就它们为个体的福祉作出了贡献而言才是有价值的,福祉就是“to be promoted”的一种价值。【103】下一章考虑这种观点。  

    6.人类生命的价值(the value of human life or rational life)领会人类生命的价值主要是看到人类生命是值得尊重的,这涉及到有理由不去毁坏它、去维系它,想它过得好。这些最重要的理由中是对生命所归的某人的尊重而不是对抽象的生命的尊重。【104】这见于安乐死和自杀。 承认生命的价值就是尊重每个人作为理由之处所,承认他们所拥有的想生存和活得好的理由的力量。【105】但仍不足,一方面,会遭到“理想观测者”解释;另一方面,没有提及我们是一种拥有评估理由和证成能力的生物,也没提及选择道路的能力。回应了两种反对之后的论点是:尊重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只能这样来对待理性存在者:以一种他们不能合理拒绝的原则所允许的方式来对待他们。【106】这种观点也是对‘对错’观念的最好解释。合在一起,还粘合了价值的广义视角和狭义的道德视角:有价值的不总仅仅是to be promoted,而且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理解直接导向对错的道德核心。尊重人类生命和尊重义务以及其它权利是密切相连的,如果不是一回事的话。【106】

    第三章 福祉(well-being)

    1.导言 上一章中,价值的论述是多元主义的,而不是目的论的。然而,价值的同一性和目的论结构可以这样辩解:其它事物有价值因为他们对个体福祉有益,而福祉则是目的论的。在本章中我要论证这一主张是错误的,福祉也不是一种主价值(master value)。【108】有一些观念:福祉扮演三个角色:个人决定的基础;朋友有理由关注的;道德论证中个人利益的基础。第一个角色最重要。“福祉对道德很重要,自身却不是一个道德概念。…是道德思考中的输入变量,并不为道德假设所形成。”【109】 福祉还被认为允许定量比较(quantitative comparisons),一个福祉理论是道德理论或合理性理论的重要成分。

      本章要论证说上述很多假设都是错误的。认为存在扮演上述角色的单一的福祉概念是错误的,也不需要一个福祉理论。对于个人福祉我们有大致的直观观念,也能对什么使得生活过得好作出大概的比较判断,但这一概念在理性个体的思考中几乎没扮演太多角色。无论在证成还是区分中,理性个体很少需要使用到福祉概念本身。【110】从第三人称视角(如父母或赞助人),福祉概念有更大的重要性。在道德论证中采用的不是一般的福祉概念,而是一个人过得如何的各种道德观念。尤其在政治哲学中,如罗尔斯的基本社会益品,Sen的能力集。从个人的视角看,这些标准提供了对其过得如何的极不完整的检测。

    福祉观念是道德观念,它们从其在道德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其重要性和大致样式。【110】论证思路:先辨析福祉的直觉问题;个体自身的福祉概念在理性个体的思维中几乎没有角色;从第三人称视角和道德视角看福祉的重要性。

    2.福祉的问题(questions of well-being)。Parfit的问题:“什么使得一个人的生活成为好的”?的主题就是福祉。与四个其它有关“生活质量”的易混淆观念区分开来。1.生活的条件的质量,如防备疾病和危险的措施、营养途径、教育等资源,称为“物质和社会条件”:但福祉包含的东西可能广泛得多: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一个人可能比另一个有好得多的生活。 2 生活的经验质量(experiential quality)。系统欺骗的问题。与福祉仍不是同一回事。3.生活的值得或价值。仍然区别于福祉。这一概念没有考虑到牺牲。4.值得选择的问题,涉及到牺牲。福祉的直观观念宽于1和2,与3不同,较4要窄。

    3.福祉的论述(accounts of well-being) “什么使得生活成为好的”的答案分为三种类型:经验理论;愿望理论;客观列表或实质善理论。经验理论为福祉提供了清晰边界:影响到经验品质的因素。但这个边界太窄。愿望理论也有问题:范围可能太广;欲望未必提供理由,这给基于愿望的理论造成困难。转向“深思熟虑的愿望”理论。这似乎可以克服前述两个困难。但有时候“深思熟虑的愿望”只是避免规范理由的方式;而且范围仍然可能过广,包含许多与愿望者本人生活品质无关的事情。“深思熟虑”也改变了愿望的方式,譬如“学好法语”有益,然而愿望在此扮演了何种角色呢?在此似乎理由架空了愿望。

    虽然有上述质疑,但愿望满足作为福祉之根基的观念却有广泛的人气。【115】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愿望被如此理解以至于前述质疑并没有出现或不麻烦。两种可能的解释:1.愿望被理解为“偏好”,像个体和社会选择理论中一样。在这种理论中,偏好表达了关于各种结论的可欲性的个体结论。而偏好不一定是最基础的。这里偏好不是作为对福祉的论述,而是对选择的理由的论述。【116】形式的社会选择理论也有多种诠释:a.社会选择基于个体偏好,个体偏好是至高无上的;b.社会善如何于个体善相关联的理论。结论是:基于偏好的效用理论之所以避开了愿望理论常遭到的质疑,是因为偏好理论避开了相关的福祉概念。【118】 2.愿望被理解为“获取目的”或“获取理性目的”。这可以用来支持“明智愿望”理论又避免其不良含义。目的或理性目的观念又有宽解释(人有理由拥有的目的)和窄解释(实际拥有的、理性的目的)。窄解释保留了愿望又包含了“明智愿望”中的批判因素。“一个人不能对所有价值作回应或追求所有的值得的目的,理性造物的生活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选择那些将要追求的目的。因此一个目的是否被采纳是重要的,而这是理性目的这一窄解释的理由。”【119】“目的”概念邀来了自愿主义的和目的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导致 福祉具有“弹性(flexibility)”而这被认为是“明智愿望”论点的优势。而且从“明智的愿望”转向“理性的目的”能回应前述几种质疑:愿望范围可能比福祉宽;福祉不见得随着愿望的增加或满足而增多;而目的则往往具有等级特征,而整全的目的更具有优先性。结论是,愿望理论的人气源自“明智的愿望”与“理性目的”的未区分。【123】

    但是,理性目的的成功不是对福祉的完整描述,避免苦难、快乐等Sidgwick所称的“可欲的意识”能够有利于福祉,不管是否有没有被设定为目的。理性目的的成功的概念甚至没有把握住所有使得生活更好的非体验的要素(友谊)。

    结论:可信的福祉理论必须包含如下因素:1.某些体验状态(满足、享受)对福祉有贡献,但福祉不单单决定于体验状态。2.福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在获取人生主要目标上的成功。这一因素反应了这一事实:人生是以某种积极方式被度过的。【124】3.许多善依赖于目的,但超越于这些目的的成功,如友谊、在科学和艺术的中卓越。但这些因素还不构成福祉理论。Scanlon怀疑能否发现这样的一种福祉理论,不过从第一人称角度看这并不重要。【奇怪,第三种即实质性的善理论没有被讨论到】

    4.福祉的重要性:第一人称的视角(the importance of well-being: first-person perspectives) 福祉概念重要的两种方式:1在使我们理解某些有助于福祉的事物的重要性;2.确定边界某些事是否有助于福祉。但这只是从第三者视角看来。从第一人称视角,福祉概念并不显得重要。 福祉在解释我们为何有理由珍视某些事物时没有作用。“如果你询问为何有理由,答案‘包含这些享受的生活是更好的’并不算错误,却很古怪。…更着调的方式是说:我做哲学是因为我相信它值得,或我享受它,或我渴望成功。”【126-7】享受、成功、实质善(如友谊)都促进了福祉,但福祉概念在解释这些事物为好时没啥用。福祉可看为‘总括性的善(inclusive good)’,由其它独立的善构成的。福祉也不会是一个独特的‘弥补领域’。为了福祉而放弃当前或将来的体验的善不算是牺牲和弥补关系。【128】 从个人视角看来,福祉的边界是模糊的,许多有益于福祉的事物主要因为其他原因而受到珍视。或许当我们从日常特殊决策转向长期选择(如事业、家庭,整体目标)时,福祉概念将变得重要?但称整体目标为福祉却是误导性的。因为整体目标不仅仅是福祉概念,其中的理由不仅仅是福祉。可能等同于choice-worthiness,而不是福祉【130-1】从实践视角摆脱开来,在一种反思的视角中,福祉可能扮演更重要角色。生活会更好,如果它更平衡,回应和取得了诸多的善。但是,这不是特别重要,在这种意义上的福祉不是生活应该从中获取指导的中心概念。【132】

    结论:我们自己的整体福祉概念并没有在个体的实践思维中扮演重要角色。目标的成功必定是福祉概念的成分,但这一概念犹如特洛伊木马,引入独立的价值。聚焦于福祉概念以及相应的理性目标的成功的概念,有两个扭曲的后果:1.聚焦福祉会将一切价值引入一种目的论结构,“to be promoted”。【133】2.使得所有目标显得是自利的。“对P是好的”含两种解释。宽解释:所有p有理由重视的事物;窄解释:所有对P有好处的事物,使得p的生活更好的。【133】   

      5.福祉的重要性:第三人称视角(third-person perspectives)。就是从第三人称角度,也未能显示福祉边界的重要性。  

      6.福祉的重要性:道德的视角(moral perspectives)。 在此,福祉是一个基础,在其上个体的利益在道德论证中得到考量。“我们正当地通过理由的框架来看待世界,这一框架主要由我们采纳的目标和价值构成;我们正当地做出特定决策,基于理由的总体支持,而非基于福利的总体变化。在这些理由中,包括对错的观念、正义以及其它道德价值。…因而脱离了道德考量的福祉概念对于个体用途甚少。”【136】那么这里又要用享乐主义的阴影来解释福祉概念的存在了,这是一种可能性。 另一种解释福祉概念的存在的方式:道德理论的需要。道德理论以三种方式依赖福祉观念:1.道德要求的内容;2.道德原则的证成;3.对“为何要道德”的整体解释。但这些解释并不牢靠。分别解释理由。1.有些道德原则的内容涉及到对个体处境的评估,但这未必与福祉概念重合。在仁慈等类似的地方,理由也可能是窄的,而非宽泛的对福祉的关怀。2.并非所有拒绝道德原则的理由都采取了福祉的形式。【140】而且就福祉概念在原则证成中扮演角色而言,它也不能成为证成的起点,因为它自身不能没有道德前设。【141】3.整体解释应该诉诸理由。   

      7.结论:福祉不是统摄性的价值(well-being not a master value)福祉概念不如普遍设想的那么重要。福祉是一种统摄性价值的观念,其它事物因对福祉有贡献才有价值。这误解。福祉最好理解为inclusive good。有些事物有价值不是因为其对福祉有贡献:1.各种道德价值,要求以正当的方式对待别人。2.各种卓越的价值:构成理解深刻和重要问题的严肃努力。不是所有价值都能被化约为福祉价值。指导我们的价值是多元的,而非单单是目的论的。【143】

      

      

      

    第二部分: 对与错(right and wrong)

    第四章:错与理由(wrongness and reasons)

      1.道德动机(moral motivation)让人满意的道德理论需要解释对错判断的理由给予和促动力量(reason-giving and motivating force),这就是俗称的解释道德动机的问题。与后者有两点区别:理由与促动;仅涉行为,过窄。解释“行为是错的提供了不去行为的理由”首先是一种自我理解;随后是证成。 “为何守道德?”呼吁理解和证成。我们能提供的是道德结论所提供的行为理由的更完满的解释。【148】这样做的时候需要以两种有区别的方式处理“应当”的问题。1.如果对错总是优先于其它价值,这需要解释,这就是对错的优先性问题。2.如何对待那些不为对错考量所动的人?看不到对错考量的理由给予力量是一种特殊的重大缺陷。虽然不能说是不理性(irrationality),却也比不能欣赏艺术和文学价值是要严重得多的缺点。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对错考量的重要性问题。

    2.道德动机的形式和实质性的论述(formal and substantive accounts of moral motivation)“行为是错的提供了不行为的理由”这样的解释面临这一个Prichard困境:不行为的理由是因为该行为是错的。这仅仅把道德考量的理由给予力量当做当然的了。【149】所以一个让人满意的解释不能仅仅说“行为是错的,提供了不行为的理由”,另一方面,不行为的理由又必须与其为错误密切相连。 对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其理由给予的力量的解释也能沿着一个维度,即其形式程度来比较;或者沿着实质内容的维度来比较。【150】形式解释策略诉诸那些独立于特殊目的的考量,Kant的理论,Habermas的策略都是例子。

    另一个替代策略是用实质性的术语来刻画我们在正当行为和避免错误时回应的特殊价值。目的是使这种特殊的价值更清楚,使其诉求更透明。譬如MacIntyre就认为,基督教版的亚里士多德道德给予了道德两个关键:人的真实目的的取得和上帝律法的要求。这就是对道德的两种实质性论述,MacIntyre将其与形式主义的启蒙规划对照。

    形式的论述的吸引力是:通过显示道德要求也是合理性的要求(the requirement of rationality)而不依赖诉诸任何特定善,道德“必须”的力量和不可逃避性能够得到好的解释。但这虽能为每个人都必须关注道德提供了可靠基础,却对一个人没这么做的错误是什么却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描述。【151】实质性的论述在我看来更有希望的策略,其主要困难却是不知能否对重要性和优先性问题给出强的答案。不过这一困难并非不可克服,而事实上应得最广泛支持的一般是实质性论述。上帝意志和人类目的在许多人看来提供了对道德的成功论述。当代主流的实质性论述是功利主义:在最大幸福观念中界定了实质性的价值,且与道德内容相连,而且从外部看具有显然的重要性,能解释道德的重要性。【151】

    功利主义对非功利主义道德论述的批评是:自己一种形而上学的优越性:功利主义使得道德基于某种真实的东西,人类福利。权利和义务则看起来仅仅是理念,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基础。但基本问题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性而是理由给予的力量。功利主义论述的一个问题是:最大幸福并不与对错观念有足够密切的关联。许多行为就算与人们的幸福没有影响也是错误的;而一个行为能促进加总的幸福也未必是正当的。而且单单幸福或个体福祉似乎不能解释我们要去正当行事避免污点的动机。“我们需要解释道德错误这一观念的理由给予力量。”【152】挑战是刻画出:相信一个行为为错是如何与“认识到有理由不去做”相联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解释:一个行为是错的这一观念是如何从下述观念中产生的,即对人们被允许从事该行为存在某种反对。”【153】

       3.对动机的一种契约主义解释(a contractualist account of motivation)契约主义认为:“一个行为是错误的,如果该行为的履行会为某些规管行为的原则所否决,而这些原则,作为明智的、非强迫的普遍协议的基础,是没有人能够合理地拒绝的。”【动机的契约解释?153,附注中Scanlon谈到,在Parfit的建议下,从“合理接受”变成了“没有人能合理拒绝”;“不能合理拒绝”更直接地表达了契约主义的基本观念,即对每一个人的可证明性(justifiability to each person)的观念;而‘普遍接受‘则是其完成。】这种道德动机的论述与Mill思想有相同之处。契约主义诉诸“在不能合理拒绝基础上的,对别人的可证明性”的思想,与Mill在论道德动机一章中诉诸的“一致(unity)”很类似。不过不需要Mill处的心理学因素,只需要有以能证明的方式行事这样的理由,以及理由不需要进一步解释。

    别人不能合理拒绝的理由与别人实际愿意接受的理由不同。 诉诸实际的契约不能是道德的动机基础,因为明显有些反例。…在道德内,实际的契约反映了一种实质性的道德判断。但是应该清楚地与作为对错思想之基础的虚拟契约(hypothetical agreement)的理念区分开来。【155】 为何接受这种道德动机论述?1.看起来具有现象学的准确性:当反思行为错误所提供的理由时,最好的描述关涉到这种行为置我与他者的关系:他者可能合理地反对我所做的;2.提供了对Prichard困境的正确回应:描述了一种与他者的理想关系,这一关系与道德的内容明确相关。3.对他者的可证明性的理念在我们道德思维中扮演了足够的角色,能解释道德动机的复杂性:制裁模式对道德经验是不对的,过窄。“being moral”不仅仅涉及避免错误行为这一意思促动,而且为诸如“她依赖我、他需要我的帮助、不要让他们陷在危险中”这样更具体的考量所促动。“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时候为‘责任感’所促动”,但更多时候是被更具体的考量促动。【156】

    契约主义论述能解释道德动机的这些因素,是因为它所辨识的动机根源(对他者的可证成性)并不仅仅是一种为行为是错误的这一结论引发的约束力,它还提供一种高阶理由【higher-order reason,156】形塑我们的实践思维过程。这一形塑有三个特征:1.积极地,可证明性给予了理由承认那些具体的考量为相关的;2.消极地,being moral涉及在某些处境下,视某些考量并没有为行为提供可证成性。契约主义可以容纳这个。契约主义也能解释“不要行为错误”这一动机具有的重要位置。3.对他者的可证明性这一形塑作用是动态的。迫使我们给出一个满足要求的证成体系,这导致一个在处境中修正相关理由的过程。【157】

      总之,契约主义准确描述了我们经理的道德动机,能解释道德理由的多元性以及道德动机在实践思维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4.重要性(importance)不为道德所动是一种远较没有理解其它类型理由的力量更严重的缺陷,本节中契约主义解释道德的重要性。没看到各种理由的“错失(missing something)”:没欣赏到价值;生活因此有所贫瘠。解释某人不为道德所动对我们的重要性。这里的失败造成了基本区别:问题不是对某些外在价值的共享,而是该人对我们的态度。【159】我们都有理由看见将我们与非道德者(amoralist)之间的鸿沟。

    5.优先性(priority)对错的道德与其它价值的关系。Williams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和kantian道德的反对。道德要求“不偏不倚(impartiality)”,将排斥爱和友谊。【160】一种回应是强调说道德并不要求这种不偏不倚。同时像友谊等价值也并没有无条件的优先性。 两种方式考察优先性问题:1.争论说道德确实为其它价值留有空间;2.当有冲突的时候,这些价值却让位于道德要求。此处集中于第2点。契约主义思想刻画与他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价值和appeal给予我们依据道德而行的理由以基础。这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relation of mutual recognition)。[162] 一个道德的人避免撒谎、欺骗伤害或剥削别人,因为这样做是错的;但对于此人来说,这些要求不仅仅是形式的要求,它们也是与他者一起生活的积极价值。义务的消极形式(艰难的自我约束和道德罪感)常常更为熟悉,却能为这种以他者不能拒绝的方式一起生活的积极价值所拖拽。

    “不正义和不道德的指控中尤其动人的是其对与他者关系的影响,我们的证成感或疏离感。道德通常被看做一种约束形式,不是生命中欢乐之源。不过,我则建议,当我们仔细考察与不正义和不道德相连的失落感时,我们会发现它反映了对与同胞休戚与共的重要性的意识。”【163】 人际间的道德要求被嵌入到友谊的价值之中。【165】对优先性的论述要求从友谊拓展到所有其他可能与道德要求冲突的价值。分为三部分的策略:1.存在人们有理由看重的事物,这些可成为拒绝某些原则的理由;2.但存在限制,一旦界限达到,就需要给予对错以优先性。a.可证成性的重要性;b.其它价值对对错有一种嵌入的敏感性。

       6.一些异议(some objections)1.道德动机奠基其上的、与他者的关系看起来是个不太实际的理想。友谊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道德要求的关系却伸展到大量的人。但就算是陌生,人确实重要。2.对他者的关切在根本上是对可证成性的关切么?为何不直接说他者的生命具有价值,而道德是对这种价值的承认,为何引入Justification? 或许justifiability相对于生命的价值至多只具有次要的重要性。这里的辩解是:尊重生命的价值于重视物体或其它生物的价值很不一样。“人类能评估理由和证成,对其独特的价值的恰当尊重涉及只以他们觉得是正当的方式来对待他们。”【169】 3.个体的道德主张的有效性或许独立于和先于证成性观念。强版本:对错的道德内容及其理由给予的力量都独立;弱版本:存在独立于可证成性的正当性标准。针对弱版,契约主义的辩护是:“对别人的可证成性在形成我们的对错观念中扮演重要角色…行为是错的,恰好是因为这行为无法在不能合理拒绝的原则上被证成。”【170】4.契约主义道德太理想了。道德过载(moral overload)问题:如何能考量人们能拥有的拒绝一个原则的所有理由?Kant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从对每个人的生活或幸福转移向行为的一般原则的一个可接纳的体系的问题。

    7.道德的片段化(Fragmentation of the moral)在当代道德哲学中,道德(morality)一词一般指特定的规范领域,涉及对他者的义务,如不要杀、不欺骗、守诺的义务。契约主义能为这样的道德内容以及其动机基础提供很好的解释。 但“道德”一词可能具有更宽泛含义。针对某些性行为(手淫、同性恋行为)的道德禁令在狭义的道德里没有位置,但仍被当成道德问题。许多人相信会因为没有满足职业或才能的高标准而应受到道德责备,虽然没有违背对他者的义务。还有如损毁自然物,不需要人际义务考量,就是错误的。综述,契约主义观点不能解释所有的道德内容以及动机。【尤其是Williams在Morality和ethics之间所做的区分。172,392】

    对此有几个回应。1.对Morality的宽泛使用是错的。2.分歧显示出契约主义是错误的;3.morality应用于多元的系列价值,而契约主义只刻画一个核心的部分。其它价值与狭义的道德相关,但不能向之还原。这种论点是对的。以友谊、父母之爱、性为例。重要的是承认各种价值的区分,有了区分,狭义和广义用法的名字并不重要;广义的价值仍与狭义的道德相关。承认不同的相关的价值形式有资格称为道德之名,则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要以契约主义的道德对待之的生物范围有多广?

      8.道德的范围(the scope of morality)责任的对象延伸到哪里?生物的范围是那些我们能与之处于关系(本章所描述的道德动机形式的根基)之中者。契约主义将对错判断的理由力量之源头安置在与他者的某种关系中的身份的重要性上。道德因此包括所有那些一个人有理由愿意处于某种关系并对其要求给予权重者。或者,我们有理由希望我们的行为在其面前可证成者。将存在分类:1.有一个善的存在(事情可以变得更好或更坏);2.第1类中有意识者,能感觉痛楚;3.第2类中能判断更好或更坏状态者,能有道德上判断敏感的态度;4.第3类中能进行道德推理者;5.第4类中,与其进入某种合作和容忍的关系能带来好处者。 还有另一种穿插的标准:可能的存在者或实际的存在者。对错的道德不包括所有第1类,因为至少要有意识;当然这不是说,发生在没有意识者身上的东西就没有道德重要性(譬如热带雨林);第3类在人类的范围外扩充极少,但确实有:能有判断敏感的态度却不能道德推理者,对这种存在者可证成性(justifiability)是有意义的,因此有理由关注。因此,契约主义没有理由给予对错道德的范围较3更窄。【180】 范围能否更宽么?痛感是一种我们有自明的(prima facie)理由去避免的东西,理解这一理由是有感官之物的价值中的中心成分。对其它生物的价值的恰当回应是广义道德的一部分。似乎没有必要宣称非人类动物落入狭义的道德范围。【181】 对于人类的痛苦而言,我们有两种理由:痛是坏的,我们有义务帮助他舒缓痛苦。“正是道德关系这一更多的维度是契约主义试图予以解释的,通过这样的观念:尊重理性生物的价值不仅涉及对其痛苦有恰当的回应,而且涉及按照他们不能拒绝的方式来对待他们。”【181】我们有理由关切我们对其他理性生物的行为的可证成性,这个不针对非理性生物。 上述解释不令人满意:对于宠物怎么办?似乎显然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之为理性生物,因为我们与之进入关系。虐待野生或驯服的动物是错的似乎不仅仅因为痛苦是错误的;虐待动物如同虐待人一样会让我们有罪感。这意味着可证成性的要求应该延伸到包含所有第2类的生物。契约主义观点可以容纳这一洞见,假如能借助引入受托人(trustee)概念:代表那些没有评理由能力的生物的理性生物。【183】那可否进一步延伸到第1类呢?进一步的拓展似乎是不合理的。引入受托人的观念不能添加新的东西。在可证成性概念中,关键是我们承认被对待者的自我管理者的身份(status as a self-governing beings),而不仅仅是能被伤害或受益的对象。 关键问题是是否有理由适用于第2类中那些非理性但有知觉的生物(sentient but non-rational beings)。Scanlon说两种实践观点的差别不是很大:一种没有必要使用可证成性概念;一种则认为有理由适用可证成性概念。Scanlon倾向于第一种,但是鉴于Trusteeship诠释,第二种观念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婴儿、小孩和智障人士呢?当然包括,这里可以适用受托人概念。“人生的(of human born)”就提供了强的理由。就第二种区分(实际的和可能的)而言,证成性适用于一切可能存在显然过宽,但限制于当前存在者却又过窄。所有实际的人、或实际的第3类,不管现在或过去或将来,都构成适用对象。对死者的义务则有限得多。

       9.结论提供了契约主义的对他者的可证成性观念作为道德理由的解释。这一解释密切地与对错相连从而是道德理由的论述,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对错,使得这一论述不至于沦为triviality.【187】当然并不是对广义道德的完整解释。我没有试图显示说每个理性人都必须委身于发现和按照别人不能合理决绝的原则去生活。我接受契约主义,主要是它为道德动机提供的论述比其他的解释在现象学上更为准确。【187】当然其可靠性也取决于其都在对错上的实质性应用,这是下一章的事务。

      

    第五章 契约主义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contractualism)

      1.导言 我的契约主义的独特性在于,它使得可证成性观念在两种方式上是基本的:它提供了对错道德的规范基础和其内容的最一般表述。需要对justifiability和合理拒绝(reasonable rejection)的观念有更多解释,这是本章的目的。【189】 许多类似的理论都建议我们可以通过考量人们有理由普遍同意、或普遍意愿的原则。这包括Kant, Gauthier,Habermas,Hare,Rawls.这些理论大多诉诸某种rationality观念或理性选择的观念。Gauthier:合理性等同于选择最能达到目标的事情;Hare:理性行为就是最大化当前偏好满足的行为(剔除了逻辑错误,以及经历了事实的检验)。既然道德原则是普遍命令,所以,在选择原则时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位置的偏好。Kant:著名的普遍化(universalize)。Rawls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 所有上述理论都认为我们能就道德内容达成结论,通过询问合理选择和合理意愿。也都要求我们考虑他者的利益。“依据我的契约论,我们的对错思维为一种不同的动机所形塑,即发现他者不能合理拒绝的原则。这给予我们直接的理由关注其他人的视点:不是因为我们能够事实上成为他们,或在某一可能世界中占有他们的位置,而是为了能发现他们和我们有理由接受的原则。”【191,第393页注解:在这方面与Habermas更相近:将道德判断诠释为涉及一些行为人能要求他者接受的证成,而不是单个行为人在特定处境下有理由意愿的主张,这在某种方式上避免了独白式的(monological)。但Habermas认为证成要求实际的对话,而不能仅仅在个人心智中独白地展开。而我(scanlon)认为,关于对错的结论要求对他者能或不能合理拒绝的东西做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我们必须自己做出。在这种意义上,我的论述仍然是独白式的。】因此,我的版本与其它版本区分的是:特殊的动机主张以及对reasonablenss而不是rationality的诉求。【Rawls明显就是用reasonableness嘛,但Rawls没有使用到理由的概念嘛!!!】

       2.有理由的(reasonableness) 为何使用reasonableness而不是rationality?rational最常常与目标的满足相关。Reasonable也有确定含义,与道德思维最基本的东西更近。在对对错的契约论分析中,预设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发现他者不能有理由拒绝的原则。这一目标又将其它理由拉入轨道。这又导致更复杂的问题“如何能要求我们将别人的利益纳入考量?”【192】

    在reasonable和rational之间的区分不是技术的,而是在日常语言中熟悉的区分。在reasonableness和rationality之间也存在类似区分。为何不用rationality来建构契约论。首要的原因是这样会使得契约论被理解为一个策略问题,即如何最好地带来需要的目的(原则的同意)。这将没有确定的答案。【193】在我的契约论中,对错决定要求我们实质性的判断对某些道德原则的反对是否是有理由的(reasonable)。因此“何者是有理由的”奠定和指导着我们的日常道德思维。它是一个有道德内容的观念。这里却也有循环的指控:通过奠基于reasonableness,一个道德理论在开始就嵌入了道德内容。要澄清循环的指控。【在哪儿解释了?】

    3.原则(principles) 解释原则的含义。考虑到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的争议。为何需要用原则,而不直接考虑个人行为呢?这样对立的提问有点误导,因为,辩护行为就是提供理由,而这就相当于辩护原则。【197】契约论对Justification的强调,由此对理由和原则的强调,抓住了关于对错的判断的一个核心特征。典型地,对行为错误的直观判断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是错的’,而且是‘行为因何理由或因某种一般特征而错’。【197】契约论对对错判断的这一特征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解释。但认为总会明确提及原则则看起来不真实。

    对原则不宜理解过窄。“如果认为原则是规则,而没有为判断留下余地,则很少有原则,也不需要每个对错判断为原则所支持。如果道德判断都需要原则支撑,则原则的观念必须更宽泛地理解。按照我的理解,原则是各种行为理由的地位(status)的一般结论。…为诠释和判断留下广阔空间。即使最熟悉的道德原则也不是无需诉诸判断的规则(rule),原则这一简洁的词语形式细察之下原来是诸多复杂观念的标签。”【198-9】在作出对错的特殊判断时,我们依赖这种复杂的理解,而不是应用稳定的规则,这一理解使得我们能在新的和困难的例子上达成结论。有多少道德原则?不定的。但没有熟悉而广泛被教导的原则能够涵盖所有例子。

    4.立场(standpoints)有理由考虑是否存在不同于我们当前的立场的立场,从那里原则可以被合理拒绝。合理拒绝问题要求的视角不能仅限于为特殊行为涉及到的个体。必须考量行为普遍允许的情况。目的是揭示一般论点,在道德论证中的类视角(generic points of view),以及相应的理由的观念,这些理由反映了生活的一般经验。这一观念在道德思想和论证的压力下容许修正。许多道德偏见涉及没能考量到我们没有占据的视角,低估相应的理由,高估接受相应原则的代价。【206】   

      5.一般性和公平(generality and fairness) 自然容易采纳个体利益视角;可应用无知之幕;在衡量一条原则时的两种办法:1.允许每个人考量其受益或负担的可能性;2.群体百分比。Rawls和Hare的排除专名方案【这一节好麻烦,也看不出重要性,扯啊】

    6.有理由的拒绝(reasonable rejection)为了考虑有理由的拒绝,应从不同视点来考量原则:受益者、受约束者、替代原则的相关者。是非反对原则的类理由(generic reasons)会优胜的问题。对于算作类理由的考量怎么说?如何权衡冲突的理由?这是6-9节的主题。【213】 认为在考量“有理由的拒绝”时,应该将其它权利和资格的预设扔掉的做法是不对的。许多其它道德主张必须被预设,从而为理解原则提供语境和参照系。“一个明智的契约论,认同其它的可信论点一样,也涉及关于道德证成的一个整体论(holism):在评估一个原则时,我们必须设定其它许多原则不变。”【214,但这个从方法论上可靠么?】   在契约论中并不基于这样的观念:福祉在证成中居基本层面。这种基本层面的思想有两个误导处:1.是一种实质性道德主张;2.给出了特定的道德框架。

    两种契约论有循环的指责。1.假设处境中的人有理由反对不公平。 回应:为何福祉就能摆脱?我们可以有理由因为其任意偏爱而反对之。“契约论的一个重大长处就是,相比于使得福祉成为唯一基本道德观念的功利主义而言,它能够在一个统一的道德框架内说明不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而不需要还原到单一的观念。”【216】2.假设基于不公平的反对有道德力量,是循环。但这假设了在效果理由外没有其它类理由,是对第一个循环指控的重复。

      

      一种福利主义的契约论(welfarist contractualism,217)但我辩护的契约论不采取这种形式。在我的版本中,必须使用判断来决定某些考量在对reasonalbe rejectability of principles中是否相关,因为基础并没有预先完全确定。

       7.非个人价值(impersonal values) 如果接受一个原则使得承认其它价值不可能,则有很好理由拒绝这一原则。如严格的中立性原则将排斥友谊。如果一个原则会为了某个特权的道德位置而无证成地把某个人挑出来,则这一原则就可反对。这里都是个人的理由(personal reasons)。本节则讨论原则是否也可因非个人根据被拒绝,即那些不与任何特殊位置的福祉、要求或个人地位相关的原因而被拒。【219】需要记住我们试图刻画的道德狭窄范围,契约论公式只描述道德观念的一个范畴: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的要求。因此拒绝原则的理由相应于我们亏欠(owe to)别的个体这样一种特殊的关切形式。 [219] 按照定义,非个人理由并不表现这种关切形式。它们从对象价值中流出,而不是源自“我们和他者的关系”。认为破坏古建筑我并没有冤枉任何人并意味着我们没有理由不这么做。非个人理由自身并不为合理反对原则提供根据。但这些理由能在确定其它合理反对的根据时扮演重要角色。譬如参加有价值的活动是个体的重要福祉,因此大峡谷具有重要的旅游观光价值。拒绝的类理由也能源自这一事实:原则施加的约束与人有理由承认的其它价值不兼容。拒绝的可能理由是个体的理由,而这些个体的理由源自承认某些价值的生活的重要。因此这些个人理由依赖于非个人理由。因此我们不能在排除这些价值的条件下决定我们彼此负有的义务。非个人价值间接地卷入。【222】   

    8.最不利者优先(priority for the worst off)? 考量拒绝的理由中涉及福祉的成分,以及优先性问题。是否应该给予从最不利者立场提出的理由以特殊权重呢?与Rawls对差异原则的论证类比,这种优先性似乎是契约论推理的一个普遍特征。相当大部分契约论道德论证不涉及优先性问题。许多原则涉及保护和保障的提供、反对故意伤害。不同福祉水平的人的立场不相关。“不利者的主张在契约论论证中如果优先的话,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某些类理由拒绝特定原则,而不是契约论的普遍结构特征。”【223】

    在涉及可转移的益品的分配时候,弱者主张的优先性就显得可靠了。这代表了一个特殊的类型,而不是契约论证成的结构。对处于可怕困境的人不予以援助显然是错误的。所以救助原则(rescue principle)是不能被合理拒绝的,至少牺牲的门槛不高的情况下。【224】可能存在要求更高牺牲的原则。帮助原则(principles of helpfulness)。必须在宽泛的意义上界定:不仅仅考虑特殊处境下,还需要考虑接受原则的一般代价。我们并没有被要求在每一个具体决策中做到不偏不倚。   

    在救助原则中,契约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原则要求何种程度的牺牲,这里需要判断,而任何可信的理论都不应当排除掉判断。现在至少有两条不可拒绝的原则:救助原则和更广义的帮助原则。它们都不仅仅是慈善,后者中给予帮助也是一种善。那这些原则背后的推导是否反映了某种形式的不利者优先呢?考量如何选择帮助时受益人的情况。Nagel认为有一种温和的不利者优先被整合进来了。这是一种程度的优先。

      契约论是否支持这种优先性或类似物呢?这取决于不利者是否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援助原则:将优先性给予帮助那些能最多受益者,不管其福祉水平。似乎有理由,因为救助原则强于帮助原则。但弱者一般也能受益最多。因而这个案例结论不明显。在不利和可能得益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性观念更可信。“如果不利者的要求按照Nagel的方式获得优先性,相关的是,他们的福祉的特殊方面的水准,而不是广义的总体生活质量。”【227】不利者优先是特定类型的道德处境的特征,而非契约论的普遍结构特征。这一结论有点惊异,考量到“不利者优先”在Rawls的差异原则中扮演的核心角色,而Rawls的理论常被看成契约论的典范。不过Rawls只考虑社会制度的正义问题。弱者优先不是源自对可怕困境的人道主义关切,而是源自这样的事实:对于他们有自明的平等主张的东西收到较少的份额。因此差异原则中的优先性依赖于一系列特殊的特征:关涉基本社会机构问题的特征。Nagel也说,他主张的优先性源自平等观念,而不仅仅是对困难的人道主义关切。这与Rawls相区分,也不同于契约论下更基本的有理由的拒绝的观念。【228-9】

    9.加总(aggregation) 拒绝原则的所有根据都源自于居于某个位置的个体所拥有的类理由。在这种Parfit所称“抱怨模式”的诠释中,一个人的抱怨必须涉及到原则对他/她的影响,而一个人可以有理由地拒绝某个原则,如果存在不会遭致强烈抱怨的替代原则。在两方面我的“有理由的拒绝”偏离了抱怨模式。1.影响不限于福祉,还包括不公正对待;2.权利和资格成为框架。在与抱怨模式共享了一个关键特征:一个道德原则的可证成性只依赖于个体拒绝该原则的各种理由。这是契约论思想的核心指导原则,也是它能替代功利主义或其它后果主义的关键因素。【229】功利主义和其它后果主义具有难以置信的含义,其证成模式在根本上是加总式的:某种价值之总和应该被最大化。可能对少数人施加极大负担,不管由此每个人获得的利益是何等小,只要受益者的数量足够。契约论以一种直觉上有吸引力的方式阻碍了这种证成。它允许承受重担者的直觉上有力的抱怨得到倾听,另一方面又让诸多其他人的小收益之总和没有证成的分量。问题是,契约论似乎走过头了,不允许任何对加总的利益的诉求,哪怕在那些需要考量受影响的个体总数的场合。案例:选择拯救数目不同的两群人。如果仅仅限于源自个人立场的拒绝理由,契约论将不能解释受行为影响的人们的数量是怎么能造成道德差别的。【230】

    对此问题有几个回应。1.远离抱怨模式,允许群体(groups of individuals)的理由得到考量。但这样做将放弃契约论的一个核心的、有吸引力的特征;而一旦加总式的论证被允许,有如何拒绝功利主义的缺陷呢?2.在狭窄意义上,在上述处境中救助小的群体确实没有错误,与我们彼此负有的义务兼容;但在缺乏个人情谊或特殊理由的情况下,这样做道德上仍会遭到反对,因为道德不仅仅是“我们彼此负有什么责任”的问题。这等于说:认识到人类生活的价值不仅仅涉及按照可证成的原则行事,也包括认识到有理由使伤害和死亡降到最低。这种路径的混合色彩却让人难以满意。3.存在某种空间,让加总的考量能还原为对个体的考量。对契约论的加总式困扰源自这样的假设:个体对原则的抱怨的力量只是原则被接受造成的损失的函数。但我开始就脱离了抱怨模式,允许个体的理由依赖于对其福祉的影响之外的因素。   

      能用契约论根据解释防止伤害或死亡的义务。考虑允许在大小群体中自愿选择拯救的原则的案例。较大群体里的任意成员会抱怨说,这一原则没有考虑到拯救他的生命的价值。因为多出来的人的存在没有造成差别。而事实上,他的生命应该被给予同等的道德意义。多出来的人应该打破僵局。这种推理具有巨大的力量。任何原则如果不要求行为人对每个人的要求一视同仁的话,就能被有理由地拒绝。【232,但这里似乎纯粹是算法上的区别吧?】但是加权抽签法(weighted lottery)或比例机会原则或许导致不同的结果。在这一原则下每个人至少被给予了被拯救的机会。比例机会原则的理由是提供了更好的算法,使得少数人群体能拒绝拯救多数原则。但是:每个人的存在都造成某种道德差别,这一事实就要求拯救多数人群体。没有理由通过加权抽签法来重新进行道德洗牌。【234】

    结论是:在拯救情况中,没有理由拒绝要求拯救最大数量的原则。论证背离了抱怨模式,但保留了契约论的个人主义基石。不过承认这一论证并没有为不可信的加总大开方便之门。举例。转播室的Jones的例子【Scanlon最重要的例子啊,235】。应该停止转播,拯救jones。当损害是不平等的时候,就不能够造成一个僵局(tie),所以不能使用“打破僵局(tie-breaking)”的论证来辩护。 或许在拒绝加总推理上走得太远了。建转播塔与工伤可能的例子。 我的契约论证明包含一种加总,即每个人生命之内的加总,即所有原则约束该生命的加总;而不是生命之间的加总,即损益在不同生命间的加总。在我论述的处境中,只有第一种加总可被允许。第二种加总是一个虚幻。论证依赖内部加总(intrapersonal aggregation),即对一个人的后果。在同等伤害间,需要拯救多数人;在非等同的伤害中,则不允许人际间加总。两个异议:1.如何区分不同的伤害。如果是稍微不等同的伤害类型呢?我强调的是广义的类型。2.有些未定的案例会导致不明确结果。是否应该允许一个人去死,而拯救很多人瘫痪?理解伤害之间的相关性。看一种伤害是否严重到相关。相关性观念的引入:较不严重的伤害也可能是道德上相关的。因此选择防止严重伤害的原则或许能被有理由地拒绝:因为它没有给予那些虽然较少严重、但仍然道德上相关的损失以必要的考量。有人可能辩论说:这样的主张得到考量,需要对各方的人数保持敏感才可能。【240】一个较宽松的契约论,给予个体如何要求其利益得到考量以更大分量,或许能产生加总式的原则(aggregative principles)。【241】

      10.结论 在许多点上,采取了向下的(downward)方式:从契约论这一核心的动机观念到什么是合理拒绝的根据的结论。有时也有向上的(upward)的因素:从直觉清晰的案例(每一原则不能被有理由地拒绝)到这一拒绝的根据如何理解。 有异议说应该避免向上的因素。避免诉诸“有理由的”直觉判断,而注重严格的技术论证,如Rawls的原初位置这样的理论。我回应说这种异议不太可信。譬如这样的一种努力,就是福利主义的契约论(welfarist contractualism),就不太能解释对错的道德,因为福祉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472+)
  • 经典(442+)
  • 傻瓜式服务(546+)
  • 一般般(95+)
  • 排版满分(564+)
  • 图文清晰(247+)
  • 速度慢(474+)
  • 四星好评(671+)
  • 不亏(365+)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1-11 07:31:5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堵***格: ( 2024-10-30 00:11:43 )

    OK,还可以

  • 网友 丁***菱: ( 2024-10-28 00:46:4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邱***洋: ( 2024-10-27 12:17:3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仰***兰: ( 2024-11-02 05:33:5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陈***秋: ( 2024-11-04 13:01:3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权***波: ( 2024-10-26 04:04:4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1-09 17:34:24 )

    五星好评

  • 网友 养***秋: ( 2024-11-05 18:30:2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龚***湄: ( 2024-11-24 05:23:1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堵***洁: ( 2024-10-26 17:46:12 )

    好用,支持

  • 网友 辛***玮: ( 2024-11-07 07:21:1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谢***灵: ( 2024-11-14 12:24:2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汪***豪: ( 2024-10-25 07:12:2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戈***玉: ( 2024-11-24 04:50:42 )

    特别棒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