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散文(年选李敬泽、王安忆、刘亮程、胡学文、苏沧桑等优秀力作) word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2021散文(年选李敬泽、王安忆、刘亮程、胡学文、苏沧桑等优秀力作) word格式下载

2021散文(年选李敬泽、王安忆、刘亮程、胡学文、苏沧桑等优秀力作)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2021散文(年选李敬泽、王安忆、刘亮程、胡学文、苏沧桑等优秀力作)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2021散文(年选李敬泽、王安忆、刘亮程、胡学文、苏沧桑等优秀力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59895
  •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6-17 15:30:11

寄语:

李敬泽解读《红楼梦》的文字炉火纯青、上天入地,刘亮程《远路上的新疆饭》写出人间真意,赵冬梅解读传统中国真实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孙莳麦作为新秀将父女关系写得入门三分。


内容简介:

秉承我社出版年选的传统,今年继续出版《2021散文》年选。本年选不仅收入怀人、记事、游记、书评等常规散文,同时收入学人讲座、历史品评、非虚构写作等优秀作品,增加选本的丰富性和社会影响力。李敬泽解读《红楼梦》的文字炉火纯青、上天入地,刘亮程《远路上的新疆饭》写出人间真意,赵冬梅解读传统中国真实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孙莳麦作为新秀将父女关系写得入门三分。这些精选的作品不仅文字精良,代表了汉语创作的实绩,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可以一窥当今中国的情绪与忧思。


书籍目录:

 

 

 

目 录

 

?李敬泽    永不完成,雪芹终极之梦

?王安忆    抹去——读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傅  菲    枫林渡

?苏沧桑    船娘

?胡学文    时间里的母亲

?彤  子    亲爱的“泥水妹”

?孙莳麦    对岸

?李修文    赞美课

?草  白    带灯的人

?杜学文    在中土——虞弘与他的世界

?李晓君    暂居者

?刘亮程    远路上的新疆饭

?陈  河    世上长的大街

?江  子    有罪的人

?孙  郁    少年诗神

?温新阶(土家族)  草本乡村

?叶浅韵    生生之木

?塞  壬    缓缓归途

?潘向黎    世人皆以东坡为仙

?庞余亮    在那湿漉漉的平原上

?祁建青    青稞肖像画

?法蒂玛·白羽(回族)  藏一只蟋蟀在耳朵里

?杜怀超    无尽烟火

?单三娅    又到伊犁

?赵冬梅    传统中国,何为真实?

?李青松    另一种自然

?赵荔红    上香

?沈  念    故道之上

?杨献平    张骞的道路:从西安到敦煌

?罗张琴    十里江山

?韩  玉    古琴记

?徐晓华    投帖

?黄德海    深厚的解说——金克木的文化神游

?孔  见    九死南荒

 

 


作者介绍:

编者介绍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专业文学编辑部,到2021年已有70年历史。图书覆盖古、今、中、外,内容以高质量著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时间里的母亲

 

胡学文

 

1

 

    庚子年二月二十八日,母亲离去了。近两年,我多次梦见母亲离我而去。一次抱着母亲号啕,另一次我和父亲祭扫,竟找不见母亲的墓地,无助大哭。均在半夜时分惊醒,我赶紧打开手机,虽然是梦,仍心惊胆战。三点、五点、六点,起床时,铃声没有响起,我这才敢确定那就是梦。我责备着自己,却又满心欢喜,母亲说,梦是反的。童年时代,我做了可怕的梦,母亲总是这样安慰我。我半信半疑。人到中年,我坚定地相信母亲的说法。既然是反的,就不用那么紧张。每天晚上,我要和母亲通话,那日,我没等到晚上便拨通了她的手机。我以为,这样幸福的通话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那个早上,母亲离开了。

     我没有哭。我不相信母亲离我而去,她只是如以往那样睡着了,那么安静,那么安详。在病重的日子,母亲经常从睡梦中惊醒,而醒着,她止不住地呻吟。现在,她香甜地睡了。原来她是高个子,原来她的腿这么直。我坐在她旁边,就那么坐着,就那么看着她。直到从老家返石,我好像都没流泪。

    清明前夕,我开车回张。当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到了蔚县地界时,我突然意识到母亲不在了,突然意识到母亲不在意味着什么。她不会再站在窗前,看着我停车,不会再叫我的名字,不会再问我几点走的,路上吃了什么东西。她不会再去厨房忙碌,不会再让我到床上展展腰。她不会再早早地搬出被褥,不会再偷偷检查我的洗漱包,看我是否吃药。她不会再坐在餐桌前,看着我吃饭。她不会再叮嘱我少喝点酒。她不会再嘱咐我安心写自己的,不用操心她。她不会再和我讲乡村往事。她不会再一遍又一遍地说开车要小心。夜里,我再听不到她从睡梦中惊醒的声音,再听不见她压抑的咳嗽声,再见不到她佝偻的身影。

    心陡然被挖空,眼泪决堤般汹涌。视线受阻,放慢车速,抹一把,再抹一把。后来不得不把车停在路边。

 

2

 

    我十二三岁时,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乘坐牛车去内蒙古地界的村庄照过一张合影照。没有父亲。父亲是木匠,总是忙碌。那是我次照相,既好奇又兴奋。十几里的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趣,站在用布做成的背景前,三分钟不到就结束了。待乘车前去的人都照完,便开始返程。刚过中午,日头毒辣,腹中饥饿,而那头老牛也疲困到极点,怎么抽都是四平八稳。出发前都是打扮过的,如登台演出般,也就是脸和脖子洗得更干净了些,女人们雪花膏抹得更厚了些。我们兄妹三人也抹了。待回到村庄,个个灰头土脸,嚼嚼,嘴里还有沙子。终于照相了,辛苦是值得的。

    照片是黑白的,半个巴掌大小,我觉得把我照丑了,嘴唇那么厚。把我照丑也就罢了,母亲也不如她本人漂亮。母亲并非次照相,我见过她与同学的合影。虽然也是黑白照,但站在前排的她光芒四射,连她乌黑的长辫子都那么亮。我在堆放粮食杂物的小房无意翻到过父亲和母亲的结婚证,证上的母亲也是俊美的。我不知父母为何要把结婚照与杂物放在一起,而不是藏到柜子里。我像窥看了父母的秘密,甚是慌张,又放回原处。

    那时,我不知道,照相的经历,老牛、尘土、毒日、西风,随着时光的行走会成为美好的记忆,在咀嚼中永恒。那时,我不知道,窥看在心里住久了,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每每念及,芬芳流溢。那时,我不知道,庸常日子里的数落、责备、疼护、牵挂会变成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温度;而所有的烟火,所有的场景、声音、眼神,所有的画面会随同岁月一起发酵,甜如蜜糖。

 

3

 

    在那个年代的乡村,母亲和父亲一样算是有文化的人,论起来,母亲文化更高一些。父亲因地主成分被迫中止读书,母亲退学则是外祖父的无用观念。我少年时,母亲常常和我说起。如果可以读下去,人生或是另一种色彩,但许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待我读了师范,母亲再没说过。那个梦终如花瓣凋零。母亲俊俏,但乡村长得美的女人多的是,如果让子女评说,没有哪位儿女认为自己的母亲相貌丑陋,可即便这样,如果我当面夸母亲,母亲也该开心的。遗憾的是,我做过许多令母亲开心的事,但从未夸过她。在意识深处,似乎夸母亲貌美是不敬的。羞怯缝住了我的嘴巴。在一遍遍思念她时,我万分后悔,轻易做到的,恰恰没做。为什么不夸夸她呢,哪怕只一次。除了羞,我想,可能是觉得我的夸并没那么重要,且那不是母亲特别的地方。母亲出众在于她的文化和才艺。

    母亲做过生产队的出纳,若说出这一职务的职权,可能会引来哄笑。但彼时,是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是有光环的。当然,队里也实在难找这样的人才,不然也不会轮到母亲。待有人能接替了,母亲便被卸去职务。

    母亲还代过课,那也相当了得。她代课的自然村距我们村有六七里的距离。没有自行车,来回步行。那段日子母亲心情极好,不要说六七里,就是十里二十里,她也不会累的。待有人能接替,母亲的任教生涯便结束了。没有几个人记得她当过出纳,但教过的学生都记得她。某年,我和母亲锄地时迎头遇上那个自然村的某某,那人停住,很恭敬地叫了声赵老师。母亲愣了一下,才应答。美好的记忆被唤起,母亲脸上浮现彩霞。边锄地边和我讲这个学生如何,那个学生又如何,好像他们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实不是。母亲兴奋得有些过,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她为何那么高兴,绝不仅仅是美好两字可以涵盖。

    母亲擅长画、剪窗花,这不由公家定,没有谁从她手里夺去。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家里便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多是女人,也有男人,都夹着红纸,除了自家,有时还捎带邻居的。母亲直接问,画什么呀?有的会让母亲看着画,什么都行;有的细心,说去年画的喜鹊登枝,今年画别的吧。急的,母亲当下就画了;不急的,母亲会留下慢慢画。我喜欢看母亲画,有时还按她的要求将红纸叠成方形或长方形。煤油灯昏暗,母亲头埋得很低,我想看得清楚些,脖子也伸得长长的,尽量不碰到母亲。但有时太出神了,超过了观众的领地,母亲画得专注,也未注意到,头与头碰在一起,母亲笑一笑,我赶紧退缩到原来的位置。

    树木、花草、日月、星辰、百鸟、蝴蝶……在漆黑的乡村夜晚,在土炕上或生长或绽放或吟唱或飞翔或东升西落。母亲没正式学过绘画,除了个人喜好,我想也是逼出来的。如果乡村有会画的,她或许就不画了。所以她的技法是野路子,没章法,全凭感觉和悟性。她画登枝的喜鹊,是从脚画起,然后是身、双翅、头颈和尾巴,而画在空中飞翔的喜鹊,则从喙画起,喙上自然叼着花什么的;若画互相凝视的喜鹊,则从眼睛画起,然后是头、身、尾。如果说特点,我想就是自由随意。有一次,她问我想画什么,我想了想说画马,她说那不行,马蹄那么硬,还不把玻璃踢碎。我认为她不会画马,所以找出这样的借口,没料被她看破了。母亲说马就马,然后就画了。是长翅膀的、飞在空中的马。我惊得瞪大了眼,那是我次看到长翅膀的马。我以为母亲乱画,那窗花没给别人,贴在我家的窗户上。多年后,我意识到母亲信马由缰的观念,其实是前卫的。

    村里会剪窗花的不少,所以,母亲既负责画又负责剪的,多是亲戚家的。剪窗花没什么意思,而且白日光线好才行,所以我不怎么看。

    母亲画得的画是墙围图。土墙容易蹭掉皮,所以有条件的人家会把炕两侧用水泥打出一厘米左右厚的墙围,再请画匠画八仙过海或九女归家,有时只画风景,那既要看画匠的擅长,也要看主家之喜好。但请画匠要花钱,所以有的人家贴一些旧画,还有贴烟盒纸的,有的不搞任何装饰。20世纪80年代,我家的日子也好过了些,父亲打了水泥墙围,装饰自然是母亲的任务。母亲买了画笔和颜料,一天画一点,三个月才画完。她没画八仙过海,没画九女归家,也没画长翅膀的马,她画的是风景图,但又不是纯风景。风景里有连续性的故事,虽然一个图里只有一到两个人,但也能看出来,当然,也只有我这样慢慢品的人才能看出,更多的人夸赞,都是大而无当的,画得太好或太像了。

    母亲另一幅作品是弟弟家的墙围画。弟弟成家前,母亲完成的。她有了经验,自然画得更好。

    如果母亲能接连地画……我不止一次地想,也就想想,人生是不能假设的。她的画作一幅也没保存下来,但毕竟是有作品的,始终装在我的脑子里。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媒体评论

 

《时间里的母亲》:胡学文的写作,一直有庄稼一样的质朴,也有大地般的厚实,他对故乡的深情,使他目光专注、用语恳切。

——2021南方文学盛典

 

《亲爱的“泥水妹”》:她以女性视角记下她所见到的建筑工地上的女性面孔,在她的笔下,这些女性固然是某某的妻子,某某的母亲,但是,在工地上,她们也是创造价值的独立个体。这部作品让人认识到,尽管很多人认为工地劳动并不适于女性,但事实上,女性在这里参与的工作性质与男人无异,她们与男性是平等的。彤子使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生存变得可见、可感,她使我们看到她们的汗水、辛劳、欢笑,她写下了我们时代女性劳动者的真实生存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非虚构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女性劳动者》

 

《远路上的新疆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新疆远行路上,吃过的一次次难忘的新疆饭。沙湾大盘鸡、苦瓜酒、手抓羊肉……这些地道的新疆美食,融于路上风景和行客经历,带着独特的风味。刘亮程笔下的新疆饭,不只是描写食物,更将新疆人的淳朴好客和少数民族待客风俗、饮食特色等悉数尽显,字里行间带着浓厚的烟火人情味。散文语言温暖,叙事开阔,带着对人生的思索。在阅读中,读者仿佛随着作者的视线,驰骋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行路一半,找一家路边饭馆坐下,闻着新疆饭香,感受味蕾的跳动,内心升起一股暖意……

——《江南》2021年第4期推荐语

 

《故道之上》:作家沈念的《故道之上》,真实表现了母亲河长江和“江猪子”江豚 的保护现状,书写了江豚保护工作者、志愿者们的酸甜苦辣、艰辛付出,道出了新时代可爱的 环保人建设美丽中国的雄心壮志。

——《青年文学》2021年第10期推荐语

 

《在那湿漉漉的平原上》:他一如既往地书写故乡苏北平原的风土草木,构筑着一个人的精神地理家园。那些碎片记忆式的人与物事,都在湿漉漉的水雾中被相遇,被讲述,被书写与被遗忘,成为文学中疼痛感的一部分。

——第十三届“万松浦文学奖”授奖评价

 

 



精彩短评:

  • 作者: 六一 发布时间:2024-01-26 01:17:33

    骄矜自得

  • 作者: 青云游 发布时间:2012-10-31 17:06:19

    推荐。帖子鲜活,书更耐读,各有千秋。书越看越沉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

  • 作者: 代替你 发布时间:2007-05-05 13:47:14

    不错, 但快看可以了

  • 作者: 甜咸 发布时间:2020-03-25 20:46:33

    2020年的第17本书。为毕业论文提供了不少思路,谢谢谢谢。

  • 作者: 小星星咩咩咩 发布时间:2022-08-27 20:01:30

    ★本书对宋代的科举情况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作者引用了丰富的资料,以此反映当时宋代科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虽然,作者在“引经据典”上有不少的错误和理解的偏差。但从阅读角度而言,此书还是能够增进读者对宋代科举的了解。

    ★本书没有标识译者,不知是因为本身没有译者(也就是美国学者用中文写了全书?)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不论如何,书中都没有进行交代。显得比较不严谨。同时,在一些术语的翻译上也有不少错误。例如,210页的注释,“mobility strategies”一词,直接直系为“灵活性策略”,而根据上下文,这样的翻译是不贴切,该词应该更贴近为“社会流动”之意。(也有豆友发现了这个问题)

    ★虽然,该书有部分技术问题但对于读者了解宋代科举史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阅读过程要注意辨别作者的一些错误。

  • 作者: 读书成长 发布时间:2008-01-15 12:42:41

    书在嘉定家


深度书评:

  • 怀抱炸弹般恐惧

    作者:唐书钰 发布时间:2013-10-25 10:13:39

      悬疑短篇难驾驭在读者要迅速进入情境。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恐惧不仅依靠对环境细致入微的描写,更要为文字注入一股诡异神秘的力量。斯坦利•艾林《本店招牌菜》的故事都发生在现代社会,阴谋好像水蛭般粘附在日常生活背后,随时等待着侵蚀一切。斯坦利•艾林创造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当你正心花怒放的在商场内大肆采购,手里却不自觉地提了一枚定时炸弹,你万幸它没有爆炸,但恐惧那安全并不是永远,甚至不能保全人生的下一秒。

      斯蒂芬•金曾提到过恐怖文学作品的十大关键恐惧,包括“怕黑、黏糊糊的东西、畸形、蛇、大老鼠、封闭空间、昆虫、死亡本身、他人以及对于某人的恐惧”。在他本人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元素出现。《守夜》中很多故事就运用了其中两种甚至更多的恐惧元素,在短期内对读者的阅读神经进行集中轰炸。我们在阅读时感到一阵犯寒,说不清是故事本身的恐惧还是来自本能的抗拒,但就造势上来说是无人能敌的。这样利用人恐惧点的重合来营造氛围的故事是骇人的,但与《本店招牌菜》所呈现出的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斯坦利•艾林似乎并不急于在文章中恐吓读者,他把自己的诡异包成一颗糖果的模样,潜藏在文章的最后,哄骗读者吃下然后默默等待着。

      《本店招牌菜》是斯坦利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他将个人对于故事的运用精准的展现了出来。作者好像餐厅的经理斯比罗先生,总是在关键时刻现身,拉住客人的手将他们送进饭店的后厨。那之后究竟发生什么无人知晓,只知道作者的一句“无限怜爱”颇有深意,拉夫勒走进的不是后厨,而是为他准备的厨艺砧板。诡异不会透过经理的手指渗透进餐厅老顾客肉乎乎的肩膀,却足以搅动每个知情者内心的平静。

      这是斯坦利在创作短篇的招牌创意——将最骇人的部分留在最后,如国画中经典的留白一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艾伯比先生要如何解释自己密谋除却妻子,她却真真死于意外(艾伯比先生井然有序的生活)?亚瑟要如何面对自己终结掉的生命竟然最终决定着自己的未来(这美好的一切)?特雷德韦尔先生除掉了自己的老丈人又要如何在未来确保自己不会被儿女除掉(布莱星顿法)?所有恐惧的根源并不在小说当中,所有的情节铺陈也并不是为了迅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斯坦利•艾林试图营造的并非阅读那一瞬间的恐惧,而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忐忑,布莱星顿法中邦斯先生最后的话“剩下的日子你就要靠它让自己解脱并获得安慰”也恰恰说明,斯坦利•艾林的悬疑小说,悬在了人们对未知生命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可以用一生来绵延。

      在这本《本店招牌菜》中,人性一直隐藏在悲剧的背后作祟,这有点像斯蒂芬•金的长篇小说《必需品专卖店》,魔鬼利用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瓦解了一个城镇。也许人性不足以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毁灭性的打击,却也足以摧毁一个人并引起神秘的“蝴蝶效应”。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怀抱着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我们也只能期待周围没有一点明火足以点燃它。

    发表于《羊城晚报》,转载请告知。

  • 转帖一篇对董译和杨译《堂吉诃德》的评价

    作者:光明顶 发布时间:2009-09-20 20:34:01

    《堂吉诃德》董燕生的译本可以说是近年来新出的一种一本,翻译的确实不错,读者反映不错,但他对杨绛的译本的攻击好像受到不少学者的谴责,现转一帖供大家参考。以下为转帖:

    《堂吉诃德》问世四百周年,《堂吉诃德》中译本据称多达一二十种,其中一位译者董燕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畏前辈权威,敢把杨绛译文当反面教材”,董燕生说,“认为杨绛译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个误解”,“她太自信了,该查字典的地方没有去查字典”;他还批评杨绛译本中“胸上长毛”、“法拉欧内”、“阿西利亚”等译法,并指责杨绛译本比他的译本少了11万字,“可见她翻译时删掉了其中的部分章节”,最后他说:“我现在是拿它当翻译课的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堂吉诃德》中译本中发行量最大的杨绛译本,被指责为“反面教材”,已引起各方的关注。

        资深出版人李景端对此甚感惊讶,因为杨绛曾将《堂吉诃德》中一句成语译为“胸上长毛”,这在西班牙语界,有人称它败笔,也有人称它妙笔,对涉及翻译学不同诠释的学术问题,见仁见智,恐怕难有人能做出正确结论。李景端曾电话向杨绛求证,但杨绛一听说这事就批评了李景端,说:“你怎么还像个毛头小伙子爱管闲事!对那种批评,我一点不生气,不想去理它,随他怎么说吧。”

    经过“软磨”,杨绛才告诉李景端:“《文史通义》中讲到刘知几主张对文章要进行‘点烦’,要删繁就简,点掉多余烦琐的文字,翻译涉及两种文字的不同表述,更应该注意‘点烦’。《堂吉诃德》的译文,起初我也译有八十多万字,后经我认真的‘点烦’,才减到七十多万字,这样文字‘明净’多了,但原义一点没有‘点掉’。比如书中许多诗歌,可以去查查,原诗是多少行,我少译了哪一行?搞翻译,既要为原作者服务好,又要为读者服务好,我‘点烦’掉十多万字,就是想使读者读得明白省力些,何况这一来我还少拿了十多万字的稿费呢。”

      一位资深翻译家给记者举例:塞万提斯讲故事和用词,常常十分冗长罗嗦,适当“点烦”,确实会使语意更加突出,情节更加紧凑。以《堂吉诃德》(上册)两章的标题为例。如第33章标题,董燕生译本为:“这里讲到一个死乞白赖想知道究竟的人”;屠孟超译本为:“一个不该这样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杨绛则译为:“何必追根究底(故事)”。又如第35章标题,董译本为:“堂吉诃德勇猛大战红葡萄酒皮囊和《死乞白赖想知道究竟的人》故事结尾”;屠译本为:“《一个不该这样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结束”;杨绛则译为:“堂吉诃德大战盛满红酒的皮袋,《何必追根究底》的故事结束”。仅对比第33章的标题,杨绛译文的字数,比董、屠译本少了一半或近一半,但读来并不会产生误解或歧义,反而感到言简意明。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叶廷芳告诉记者:“翻译绝不是一门语言的技术,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艺术有时是不认规律的,诸如语法或某个词的常用词义等等。凡伟大作家的作品,都是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来的,译者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其译作就休想攀上原作的高度。再就文学的风格讲,《小癞子》和《唐吉诃德》都是具有巴罗克文学特征的作品。巴罗克文学在17世纪的南欧和中欧盛极一时,后被埋没,20世纪又重新崛起。杨先生那么喜欢译巴罗克小说(或流浪汉小说),她分明看到了这种非正统文学的野性基因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前途。这就是文化底蕴所使然,不知董燕生看到了其中奥秘没有?”

      翻译家、歌德学者杨武能认为:专挑名家名译的“错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是这些年译坛的歪风之一。如果发难者系无名小卒,不可理睬,以免成就其踩着名家的肩膀爬进名人堂的美梦。董燕生似非无名之辈,据理予以驳斥确属必要。

      “在这一事件中,董燕生有滥用职权的嫌疑。”翻译家、劳伦斯学者毕冰宾认为,“作为一个译者,董燕生怎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是不公平竞争!作为一名教授,他这样是滥用国家给他在公共讲坛上传授知识的权利。在法律或学术界没有普遍认可和裁定的情况下,怎么能在课堂上私自给杨绛译本定性,而且是给一个有竞争的译本定性?这是滥用教师的职权,是一种学术腐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487+)
  • 无广告(224+)
  • 无多页(126+)
  • 四星好评(677+)
  • 博大精深(502+)
  • 目录完整(222+)
  • 体验差(286+)
  • 推荐购买(133+)
  • 体验好(310+)
  • 章节完整(279+)
  • 无盗版(58+)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5-02-04 17:21:2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居***南: ( 2025-02-01 07:18:2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游***钰: ( 2025-01-28 20:40:2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国***芳: ( 2025-02-19 22:08:56 )

    五星好评

  • 网友 相***儿: ( 2025-02-17 01:52:4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宫***玉: ( 2025-01-23 16:25:14 )

    我说完了。

  • 网友 晏***媛: ( 2025-02-07 08:03:28 )

    够人性化!

  • 网友 益***琴: ( 2025-02-01 01:17:3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宫***凡: ( 2025-02-14 20:31:5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师***怡: ( 2025-01-23 19:05:4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苍***如: ( 2025-02-06 09:59:3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