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书房 - - kindle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6-28 19:09:01

kindle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皮 kindle格式下载
皮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779109
  • 作者:[意] 库尔齐奥·马拉巴特(Curzio Malaparte)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2
  • 页数:394
  • 价格:5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6-28 19:09:01

内容简介:

一个离奇、幻灭、让我们陌生的野蛮世界

一份引领人们通往欧洲地狱最深处的指南

米兰▪昆德拉倾力推荐,马拉巴特反战之作

以黑暗的诗意唤醒人类良知

《皮》的情节很短,但人类无限长的历史在其中时时呈现……让人看见什么是令人悲伤、不会改变的人性。——米兰▪昆德拉,《相遇》

《皮》出版于1949年,198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以二战时期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解放意大利为背景,记述了主人公作为盟军联络官在那不勒斯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幅幅战争背景下的意大利平民、美军军官、欧洲上流社会贵族的生动画卷,凸显了人性的多面,展现了战后欧洲的精神状态。作者马拉巴特以亦真亦幻的文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为了生存和皮会堕落,为了尊严和信仰也会救赎,这也是本书起名“皮”的原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瘟疫

第二章 那不勒斯的处女

第三章 假发

第四章 肉玫瑰

第五章 亚当的儿子

第六章 黑风

第七章 科克将军的晚宴

第八章 克罗琳达的胜利

第九章 火雨

第十章 旗帜

第十一章 审判

第十二章 死去的上帝


作者介绍:

库尔齐奥▪马拉巴特(1898-1957)

Curzio Malaparte

意大利作家、记者、外交官。因其代表作《完蛋》(1944)、《皮》(1949)等获得国际声誉。1951年导演电影《被禁止的基督》,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柏林电影节柏林市特别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皮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皮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皮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然后他问我极权主义国家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所有不被禁止的皆为义务的国家。”我答到。


现在,我明白了那种仇恨,那种噬食我内心、烧灼整个欧洲内脏的杀人的愤怒因何而起。我们需要仇恨某种活着的、炙热的、人类的、我们的东西,某种类似于我们的东西;某种与我们属于同一种族、同一祖国——生命——的东西。我们并不需要那些侵略欧洲的外国人,那些一动不动、冰凉、青紫、眼窝空洞的东西。五年以来,我们的祖国——生命——被置于这些死人的压迫之下,它们令我们的自由、尊严、爱情、希望、青春息。我们需要那种让我们如同恶狼一般扑向自己的兄弟,以自由的名义使法国人扑向法国人,意大利人扑向意大利人,波兰人扑向波兰人,罗马尼亚人扑向罗马尼亚人的东西。我们需要让我们仇恨我们的同类的东西,某种我们能够在其中相互辨认和仇恨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美国人能够如此优雅地,自由和微笑着穿行于这些肮脏、饥饿和不幸的人中间。这并非是一种麻木的标志,而是代表着乐观,还有天真。美国人并不愤世嫉俗,只是乐观。

乐观主义本身就代表着天真。假如一个人既不做也不思考邪恶的事,那么他并不会否认邪恶的存在,而是会拒绝相信邪恶的毁灭性,拒绝承认邪恶是无法避免和无可救药的。

美国人相信灾难、饥饿、痛苦这一切皆可被战胜,相信灾难、饥饿、痛苦带来的创伤皆可被治愈,相信每种邪恶都有办法治疗。他们不知道邪恶是无法医治的。

尽管从很多方面讲,他们是世界上最忠于基督教的国家,但是他们不知道,假如没有邪恶,基督就不存在。」


这并非是一种麻木的标志,而是代表着乐观,还有天真。美国人并不愤世嫉俗,只是乐观。乐观主义本身就代表着天真。假如一个人既不做也不思考邪恶的事,那么他并不会否认邪恶的存在,而是会拒绝相信邪恶的毁灭性,拒绝承认邪恶是无法避免和无可救药的。美国人相信灾难、饥饿、痛苦这一切皆可被战胜,相信灾难、饥饿、痛苦带来的创伤皆可被治愈,相信每种邪恶都有办法治疗。他们不知道邪恶是无法医治的。尽管从很多方面讲,他们是世界上最忠于基督教的国家,但是他们不知道,假如没有邪恶,基督就不存在。《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没有邪恶就没有基督。世界上的邪恶愈少,基督也就愈少。


夜半时分,已经挖出了四百多具尸体,还有一百来个伤者。快到一点钟的时候,来了一些戴着反射镜的士兵。一束锥形的炫目白光从洞穴的入口照射进去。我朝着其中一个像是在指挥救护工作的士兵走过去。

“为什么你们不多派些救护车来?一辆车什么用也没有,”我对他说。

他是市政府的一名工程师,一个善良的人。“整个那不勒斯就剩下十二辆救护车,其他的都派到罗马去了,可是那里根本就用不着。可怜的那不勒斯!每天轰炸两次,却没有救护车。今天死了几千人,受害最严重的永远是平民街区。就十二辆救护车,我又能怎么样呢?其实需要一千辆。”

我对他说:“征用几千辆自行车。伤员可以骑自行车去医院。你觉得呢?”

“是呀,那么死人呢?伤员可以骑自行车去医院,那么死人呢?”工程师说。

“死人可以走着去,”我说,“要是他们不想走,你们就踢他们的屁股。不是这样吗?”

工程师奇怪地注视着我,然后说:“您是在开玩笑。我不是。不过,最后会像您说的那样。我们会在死人的屁股上踢一脚,把他们送到墓地去。”

“他们应该挨这一脚。他们令我们讨厌,这些死人。总是死人,死人,死人!到处都是死人。三年了,在那不勒斯的大街上看见的就只有死人。摆什么架子!好像世界上只有他们似的。这次他们该住手了!否则,就在屁股来一脚把他们踢到墓地去,让他们闭嘴!”

“正是如此。闭嘴!”工程师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注视着我说。

我们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同时观察着在炫目的反射镜照射下,人行道上排列着的那些尸体。突然,我们听到一阵可怕的喧嚣。人群袭击了救护车,向护士和士兵投掷石块。

“最后总是会如此,”工程师说,“人们奢望能够把死人送到医院去。他们认为医生能够用某种注射或者人工呼吸使死人复活。可是,死人终归是死人。不可能死得更彻底了!您没看见他们都变成什么样子了?他们的脸压扁了,脑浆从耳朵流了出来,肠子都在裤子里。可是,人就是这样的:他们希望把死人送到医院去,而不是墓地。唉,痛苦...


到处是哭声、咒骂声,以及向圣母和圣杰纳罗祈祷的声音。所有人都在哭泣,因为在那不勒斯,哀悼是公共性的,它不属于一个人,也不属于少数或者多数人,而是属于所有人。每个人的痛苦都是整座城市的痛苦,每个人的饥饿都是所有人的饥饿。在那不勒斯,既不存在个人的痛苦,也没有个人的灾难:所有人都为他人而痛苦和哭泣,任何的焦虑、饥饿、愤怒、杀戮,都被这个善良、不幸、慷慨的民族看作是一笔共同的财富、一笔共同的饱含泪水的财产。有一天,吉米对我说过:“泪水是那不勒斯人的口香糖。”然而,吉米不知道,假如泪水不仅仅是那不勒斯人的口香糖,也是美国人的口香糖,那么,美国就会变成一个真正伟大和幸福的国家,一个伟大的人们的国家。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一个离奇、幻灭、让我们陌生的野蛮世界

一份引领人们通往欧洲地狱最深处的指南

米兰▪昆德拉倾力推荐,马拉巴特反战之作

以黑暗的诗意唤醒人类良知

《皮》的情节很短,但人类无限长的历史在其中时时呈现……让人看见什么是令人悲伤、不会改变的人性。——米兰▪昆德拉,《相遇》

《皮》出版于1949年,198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以二战时期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解放意大利为背景,记述了主人公作为盟军联络官在那不勒斯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幅幅战争背景下的意大利平民、美军军官、欧洲上流社会贵族的生动画卷,凸显了人性的多面,展现了战后欧洲的精神状态。作者马拉巴特以亦真亦幻的文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为了生存和皮会堕落,为了尊严和信仰也会救赎,这也是本书起名“皮”的原因。


精彩短评:

  • 作者: zoe 发布时间:2018-12-04 14:36:06

    读第二遍的时候真情实感地哭了,马拉巴特之所以那样地玩世不恭,之所以写出这些惊世骇俗的故事,大概是因为心里掩藏着深刻的痛苦。

  • 作者: archimboldi 发布时间:2019-03-04 01:12:34

    在欧洲,意大利的腿就像鳌虾那样屈躬着张开,而拿波,则是那个缝制的伤口,无法发声的声带和细口瓶。在这本《皮》里的报告文本语言,是继《完蛋》后的又一次升级。马拉巴特的长段,是纪实文学里的伯恩哈德/塞巴尔德。(建议看吉林版)

  • 作者: 阿梦 发布时间:2020-11-04 11:47:27

    在这里,意大利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现实地狱的样板间。幼女、少年、土地,尊严、荣誉、自由,所有可以被剥夺的都被奴役、变卖、宰割。零碎的故事,破灭的国家,亡损的人民,这一场可怕至极的噩梦。我们不能吃那被称作鱼,被煮熟的女童。但却可以吃那战败国的,抽象的人吃人。“他们打败了我们,把我们丢到淤泥里,令我们受尽羞辱,但是我没有权利那我们的耻辱开玩笑。”

  • 作者: 不系舟 发布时间:2017-07-24 15:38:45

    主要是图吧。

  • 作者: Sebastian 发布时间:2019-02-18 23:26:46

    马拉巴特的文字,像记者,又像诗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对立又和谐的交融在一起,如同作家模糊了虚构和纪实的边界,甚至让读者和书中的角色(那些单纯的美国军官)一样困惑,而叙述者本人又如何呢?时而插科打诨,时而又痛苦绝望,对欧洲,他怀有极度的爱和极度的失望;对美国人,他一面赞美他们的高尚和纯粹,一面又嘲笑他们愚蠢和天真;对基督教,他先是感慨近半个世纪以来信仰的缺失,而后对这片上帝庇护的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杀戮深恶痛绝。如叙述者在书中所言,在欧洲见到的一切会让美国人看清他们自己,《皮》不只是一个欧洲人的内心独白和深刻反思,也是秉承着历史的规律,对战后世界的预言~

  • 作者: 夜鱼 发布时间:2019-04-27 22:16:56

    战争没有胜利者,这就是马拉巴特对战争的看法。失道者、不义者早早就耗尽了道德,丧失了廉耻,而所谓的胜利者也往往在战争中堕落,更何况人类对于胜利与失败的定义本来就太过轻薄,正如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身份——正是因为失败才成为了胜利者。所以讨论战争的胜负并无意义,因战争是玩火的政治家引发的火灾,无论谁胜谁负,烧毁的都是人类共同的“财产”。


深度书评:

  • 好鱼塞壬

    作者:安东。 发布时间:2019-06-13 19:48:10

    在马拉巴特为读者准备的这场名为《皮》的盛宴里,一切真实或不真实的恶心都如此透明,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透过他的文字反复审视自身,反复询问“人”这一定义背后隐藏的真理。将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与水族馆的人鱼表演区分开来的那若干毫克已不再足以令人骄傲。贵妇人出于怜悯流下的眼泪,已被证实含有与调味盐成分相近的化合物。托盘上,“某种类似女孩的东西”向餐桌旁的诸位提供了人体炼成之外的可能性:

    “我们并不完全肯定那是一条真正的鱼。要体面地埋葬它。”

    确切来说,那是一条来自那不勒斯水族馆的塞壬。当铺满鱼雷的海港使捕鱼变得不可能,奉将军之令,管家用馆里最后一条塞壬制作了迎接外宾的菜肴,菜名——“塞壬蘸蛋黄酱,配珊瑚。”在这一画面里,马拉巴特以炼金术般的戏法将纯洁与恶心、神圣与渎神调和在一起,传说中的人鱼全身赤裸躺在绿色莴苣叶做的床上,少女般又大又圆的眼睛注视着天花板顶部卢卡·焦尔达诺绘制的《维纳斯的胜利》及其中半人半鱼的特里同,皮肤因烹饪烧糊而裂开,露出下面柔软、鲜嫩的肉,“像是穿着一件紫黄两色的衣服,同福拉特夫人一样。”

    地狱柔软而刺目。马拉巴特不断强调“她是一条鱼”,他在人与非人之间创造诗意,在这不断交错重叠的荒诞之中,真相被展开又卷起,如同一张会唱歌的皮。

    皮是什么?将人类与人鱼尾巴上的鳞片区别开来之物,重于灵魂又轻于痛苦,“皮是唯一可以肯定、摸得着、无法否认的东西。是唯一属于我们的东西。”在意大利语中,皮(pelle)意味着生命。唯一真实的生命。作家以纪实为名描绘地狱,他并不讳言真实,一如他张口即是虚言。当有人向这位战地记者问起,“在《完蛋》(马拉巴特的前一部作品)那本书里,所有您讲述的事情到底哪些是真的”,他随即在餐桌旁遍谈美食,如同他在地狱历数瘟疫,他谈美味的火腿、鳟鱼、古斯古斯,和古斯古斯那“山羊肉温热而强烈的气味”中他所吃到的“男人的手”,他将山羊的小骨头摆放出人手的模样,一如他曾将一个女孩与一公斤羔羊肉的市场价格进行对比。

    我们一再回到那些人已非人、鱼亦非鱼的时刻,而马拉巴特的书写本身即是一场坐在高空秋千上的旅行,不断启程又不断回归,每个章节都是同一个乐章的变形,每个乐句都是对另一个乐句的呼应。

    人皮战歌。在名为《旗帜》的第十章,叙述在战争与和平、当下与回忆、真实与荒诞之间摇摆。开头是军队迫近罗马的短暂序幕,马拉巴特与友人躺在火山湖边的草地上遥望远方,想象罗马昔日的繁荣。林中,士兵被地雷炸断的手臂成为马拉巴特在餐桌上戏谑的谈资——“当客人正在啃一只人手的时候,永远不要拿他开玩笑”,此时另一声轰鸣宣示了罗马的被征服。谢尔曼坦克行过罗马的历史与陵墓,行过疯狂的群众于不慎被卷入轮下的死人。于是那被坦克履带压扁的人让马拉巴特回想起他曾在乌克兰碰巧遭遇的同样场景,同样尘土飞扬的街道,黑袍的犹太人将人皮地毯从尘土中揭起。那挂在铁锹尖上随风摇摆的人皮“的确像是一面旗帜”,一面后来人们试图用海绵与温水恢复其体面的人皮旗帜,“要是我们用热水来泡,他可能会膨胀得更多一些。”

    海水滚烫,天空咆哮。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真相,所有的隐喻都是彼此的见证,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皮》的情节很短,但人类无限长的历史在其中时时呈现……让人看见什么是令人悲伤,不会改变的人性。”

    1943年,美军抵达那不勒斯,以解放为名的战争使意大利变得千疮百孔,马拉巴特的小说便是从这里开始。丘吉尔和墨索里尼都是他笔下的过客,当炮弹从天空落下,人们惊慌地从维苏威火山的怒火中逃离,绝望以这里为中心向整个欧洲扩散。梦中,一个像是墨索里尼的巨大胎儿与马拉巴特对谈,马拉巴特答道,“人给人的所有东西都是肮脏的,包括爱情、仇恨、善意、伤害,一切。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死亡也是肮脏的。”这是只有经历过地狱的人才能给出的答案。面对死亡压倒性的重量,曾经让人成为人的一切都不堪一击,轻薄如纸,脆弱如皮。

    于是我们再度回到那个人或鱼的时刻,那时磷制的炸弹落在德国汉堡的广场和大街上,人们不得不跳进水中,以避免他们的身体与空气接触而燃烧,“就像但丁《神曲·地狱篇》里被打入地狱的人一样。”人们的头为了呼吸露出水面,“转动着眼睛,张着嘴,说着话”,就像是青潮时成群结队的虾虎鱼。最终,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将那些无法救助的人杀死,以减少他们的痛苦。就像,杀死那些在岸上无法呼吸的鱼。

    传说,塞壬的歌声诱人向往大海,投身死亡。塞壬是一条好鱼,管家说,“这么好的一条鱼!”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也曾是鱼,他们呼出的空气如今被我们所污染。在这个什么都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个荒诞超越一切的时代,作家用海水与熔岩书写他的徒劳。那是庞贝再临的灾难与奇迹,那是亡者之国的夜莺之心,塞壬之肉,山羊之骨,凡人之皮。那不勒斯的月光下,死者的尊严与生者的饥饿在淤泥中绝望地寻求怜悯。我们闭眼,看见爬满蛆虫的玫瑰与诗。

    “马拉巴特讲的是真还是假,那一点也不重要。问题其实是另外一个:他所创作的到底是不是艺术。”

  • 如同被称为猎户座的那颗秋季悲伤的星星

    作者:雪深蓝 发布时间:2021-12-26 17:12:38

    关于1943—1944年意大利经历的巨大创伤,马拉巴特的文字抵达了精致和残酷的极致,这是令人深感不安的混合,甚至可视为某种刻意而为的冒犯。在并未经历战火的读者那里,哪怕仅仅看一眼他笔下银质托盘中被煮熟的美人鱼、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乌克兰平民,或者玻璃罐里浸泡在黄色液体中从未出生也不曾死去的畸形胎儿,已经足够触目惊心。马拉巴特并未止于此,而是用手术刀一样的冷漠笔锋将其耐心解剖,不曾遗漏任何细节。

    《皮》在表层次上的巨大冲击力来源于此,即便隔着一层翻译,作者极具精英风格与历史感的文字依然称得上精准细腻,浓郁的抒情风格令战争浩劫带来的末世之景穿透时间地表,上溯被诸神凝视的野蛮年代。作为深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傲的美学家,马拉巴特的个人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在惨烈的城市攻坚战间隙,窗外子弹乱飞,狂风催折松树,大海发出怒号,他依然能任由想象力驰骋,写下“脚上穿着漂亮鞋子的猎神奥利安,佩戴着他的弓箭和闪闪发亮的宝剑奔跑”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

    对战场环境的细腻观察,任何优秀的战地记者都可胜任,但像马拉巴特这样兼具绝妙文采与历史向度的则非常难得。《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几乎都建立在这样的冷静描写与历史传说叠加上。书中的维苏威火山喷发与两千年前抹掉庞贝与赫库兰尼姆的那场灾难毫无二致,只不过在如同倾盆大雨的火山砾暴击之下,在猩红色的烟尘遮蔽星空的城市里,沿着小巷疯狂逃窜的人群里多了不少异族士兵。《黑风》一章中的东欧殉难者,他们犹太式的黑色长袍、痛苦扭曲的四肢,月亮仿佛“伊特鲁里亚人坟墓里,死人用两个手指举起的充盈着生命的鸡蛋”,这一幕让人回想起斯巴达克斯起义后被庞培下令杀害的奴隶,以及被罗马皇帝们迫害的信徒。

    当然,书中更为微观、令人无法直视的场景还有很多,即便考虑到作者的特派记者身份,也很难不令人质疑他是否从中获得了某些残酷的快感。这并非恶意揣测,毕竟马拉巴特曾在上一场战争中奋不顾身,并且极度崇尚欧洲古文明中崇高而阳刚的进取一面。换句话说,普通士兵参与的是一场战争,在马拉巴特这里则是无数场战争的叠加——它是赫克托耳的战争,是亚历山大的战争,是苏拉的战争;恺撒跨越卢比孔河时第十三军团走过的土地,如今随着美军步兵军靴的起落而烟尘滚滚,奥尔特拉诺那些小巷中升起的死亡气息,拿破仑的士兵也曾感同身受。

    于是,正面迎接战争带来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然,以至于那不勒斯被赋予了不可言说的神性。它是古文明的残影,一个“漂浮在现代社会之上却未遭破坏”的城市,而这些历经千年文明沉淀的黑色淤泥,在马拉巴特的执念中足以阻滞美军的推进,仿佛欧洲精神的幽灵顽强阻挡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年轻神明。即便战火令那不勒斯的天空变成了长着绿色斑点的蜥蜴皮,阴暗房屋深处留声机飘出的沙哑歌声仍旧有着卡斯蒂利亚甜美而浓烈的气息。

    以上种种,令《皮》同时在美感与恐怖感上达到了惊人的融合,而这种恐怖感来自贯穿始终的主题——堕落与死亡,二者即是同一。不考虑战事进展这条主线,每一章都可看作独立的故事,其特别之处在于避开正面战场的绞杀,将镜头对准更容易引起共情,也更容易被忽略的历史暗面。

    比如圣芭芭拉小斜坡上那些拽着美国士兵裤脚,试图将其拉进陋室的女侏儒,为了几美元甘愿暴露身体的那不勒斯处女,或者汉堡轰炸期间为了躲避白磷弹躲到水里和埋进沙土的平民。马拉巴特的确是剪裁史料的高手,选取素材的角度在刻意的猎奇性与实际的代表性上取得了巧妙折中,而这种折中又因为其华丽的行文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

    如果仅关注这些表层,马拉巴特充其量可视为一名熟稔本国文化且独具慧眼的战地记者,但《皮》轻巧地从非虚构的报告文学中跃出,成为一部技巧圆熟的小说,并非仅靠文笔与修辞。在真实与虚拟、沉重与轻盈之间,作者施展出精彩的平衡手,由此将文本推进到了新的深度。

    毫无疑问,《皮》的造景与用典之密集令人眼花缭乱,即便对于西方读者而言,穿插在叙事中大段的风景渲染,浓墨重彩的光线、色泽与声音运用,信手拈来的神话传说与历史钩沉,都呼唤读者调动全部身心与感觉器官。由此带来的沉浸感虽效果拔群,却也容易令人倦怠,小说节奏因此将变成一条拉得过紧的弓弦。

    马拉巴特的选择,一是在素材上突出惊异和陌生感,二是适时放慢节奏,自嘲、戏仿与黑色幽默穿插其中,典型例子就是《黑风》一章中的伤员之死。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整本书唯一直接描写卡西诺战役的部分。那场令德军第一伞兵师赢得“绿色魔鬼”称号的地狱之战,虽然对大部分读者而言略显小众,却是意大利战场上最惨烈的一战。作者出人意料地舍弃了大场面,选择一个无名伤兵当作切入点。为了令其平静地走向死亡,他接下了这出悲伤的喜剧,用扮演小丑的方式麻痹伤兵的生理痛苦,却招致不理解的同伴一顿拳打脚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易北河中那一排排躲避炮弹的平民脑袋,意大利女人为黑人士兵准备的私密处“金毛”,美军大部队在阿皮亚古道上闹哄哄的进军,荒诞程度全然不输《第二十二条军规》。由此,《皮》凝重却不致凝滞,极度真实却也与现实拉开合理距离,这样的观察视点既给读者提供了喘息与思考的空间,也令作者更游刃有余。

    艺术性之外,《皮》的思想性同样耀眼,很多读者自然地将其归入反战文学序列。是的,我们很容易忘记马拉巴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实身影,那个在多洛米蒂出生入死的一战老兵,痴迷于仪容的自恋狂,《纽约书评》的前主编伊恩·布鲁玛这样评价马拉巴特,“热爱强力、男子气、强健体魄和大独裁者的征服气概”,为了防皱甚至会在晚上睡前“用一块生牛肉紧贴脸颊”。

    理解了这些,或许就能在《皮》中读出某种吉卜林式的帝国铿锵,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在血污横流的战争岁月里,马拉巴特依然能在废墟之上窥见如此丰富多层的色彩。对战争的崇高想象,从未脱离他血脉中流动着的神话吟哦。杰克上校登陆亚平宁半岛时潸然泪下,海神庙的石柱在吉伦托山的映衬下静静矗立,“那就是维吉尔的意大利,是埃涅阿斯的意大利!”杰克上校背后,站着的其实是作者本人。

    热爱至深,创痛至深。一连串的荣耀历史作古,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沦丧。意大利被夹在骄傲的胜利者与倔强的失败者之间,反而成了滑稽卑下的被征服者。美军带来的除了胜利还有更可怕的瘟疫,这瘟疫不会随着死亡而停止,而是直接腐蚀心灵——

    那不勒斯的平民为了生存不惜与德军死战,但在所谓的胜利后,为了苟活却不得不献出身体。他们的孩子在基亚塔莫内街边被草草卖掉,被北非士兵的手指探进短裤抚摸,他们的女人为了几美元沦为玩物,成为众目睽睽之下被进入的人肉景观。意大利人为这支摧毁了自己国家的军队亲手奉上的,是躺在绿色莴苣叶上死去的女孩,为玫瑰色的珊瑚花环所围绕,被做成菜后双眼空洞地注视着天花板上卢卡·焦尔达诺绘制的《维纳斯的胜利》——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绝妙讽刺。

    对意大利人来说,1944年意味着诸神的黄昏,也是一场上帝缺席的末日审判。游击队员们忙着在新圣母马利亚教堂前处决倾身纳粹的少年,通敌者被埋进土里,只留一只脚露出地面,让其在天堂与地狱间永生永世徘徊无定。马拉巴特写下这一切,不是因为后人轻而易举附会的“反战”,而是直接来源于目睹社会崩溃和文明失序后的切肤之痛,同胞无可奈何的堕落已经跌穿了人性底线——“他们在维苏威的愦怒中看到众神对人类的愤怒”,这或许并非作者的想象,而是一句彻骨冰凉的判词。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剧烈转变与其贵族式的战争信仰背道而驰,连他自己都无力辩白。于是,当在梦境中与那个三头婴儿(象征他曾经景仰的墨索里尼)相遇,他无法施加伤害,也不能给予原谅,因为纯洁的存在才配做这一切,而战争的终局已将一切化为肮脏。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点:马拉巴特的政治光谱中,热爱武力、崇尚战争是重要因子,他无法接受的只是此次此地的这场战争,是虚假的胜利带来的灵魂之腐烂。

    马拉巴特只能充当并不光荣的导游角色,牵引着那支庞大的军队经过马略、恺撒和提比略都曾走过的古道,看着美军士兵一窝蜂地在沿路古墓上签名。那是一种新式文明对古老文明不加掩饰的碾压,后者不但被战胜和毁坏,还被前者居高临下地赏玩。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屑于了解后者持有的灿烂历史与文化,只是像狗撒尿宣示主权一样,留下一个个得意洋洋的签名。

    即便在这样屈辱的时刻,马拉巴特仍然没有失掉精致的文笔与悠远的情思,在他用希腊语吟诵的诗句中,那个绿色的夜晚被幻化成特洛伊人焦虑地注视着阿喀琉斯穿过斯卡曼德罗斯平原,向着伊利昂城墙飞奔而去,“如同被称为猎户座的那颗秋季悲伤的星星”。

    最后,让我们回到“皮”,这个取自书名的,整部作品最为震撼人心的意象。它是1941年德涅斯特河上被坦克压扁的人,一张肉做的精细地毯与蜘蛛网,又是1944年欢迎美军进城时不慎丧命履带下的的罗马平民,只有浇上热水让其膨胀一点才能勉强入殓。

    那场战争用野蛮的方式终结了一切战争,马拉巴特写下这本书的时候绝望地猜想,从此以后的战争都是关于这张皮,它像被羞辱的文明一样躺进公墓的垃圾堆,又可能会在未来某天还魂,成为其他军队高高扬起的旗帜。死者的幽灵依然不甘心地潜伏在暗处,对生者发起致命的呼唤。在同类相残这一点上,人类并没有从惨痛的错误中学会什么新东西,而文明与堕落的分野仍然只是一道细细的红线。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543+)
  • azw3(178+)
  • 二星好评(205+)
  • 还行吧(127+)
  • 无颠倒(165+)
  • 速度快(296+)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 2024-12-17 19:57:4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薛***玉: ( 2024-12-27 17:49:5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4 14:55:2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蓬***之: ( 2025-01-16 06:40:00 )

    好棒good

  • 网友 芮***枫: ( 2025-01-08 08:15:2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訾***雰: ( 2024-12-23 07:05:4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林***艳: ( 2025-01-12 04:38:51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家***丝: ( 2024-12-29 06:28:50 )

    好6666666

  • 网友 宫***玉: ( 2024-12-30 12:26:29 )

    我说完了。

  • 网友 宫***凡: ( 2024-12-29 23:28:5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邱***洋: ( 2025-01-13 05:22:1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23:41:0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芳: ( 2025-01-10 09:14:49 )

    五星好评

  • 网友 索***宸: ( 2025-01-04 15:56:4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