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图谱与案例 txt 书籍 免费 网盘下载地址

临床微生物检验图谱与案例 txt格式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图谱与案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7226295
  • 作者:顾兵 司汤达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78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31 17:32: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 Fan Appleseed 发布时间:2010-07-25 10:45:56

    有不少启发,有用

  •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22 20:17:20

    编排一般。

  • 作者: momo 发布时间:2021-09-13 17:36:42

    参考答案有错误,很多题没有详细解答,校对不仔细

  • 作者: Jocelyn 发布时间:2014-07-03 09:15:48

    有几本书应该列在“好书一生推”里,这本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学笔译半年,接触过韩刚,武锋,王恩冕,陈宏薇,傅雷,张培基,许渊冲,接下来准备着手看李长栓,思果和钱歌川。翻译是个小众行业,也是个费体力费心劲的活儿,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过那许多距离,安稳地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从英汉差异上来说,可以总结为:英译中,化虚为实,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重通顺,重文采,适当增词;中译英,化实为虚,翻具体和内在,而不翻抽象的字面义,适当减词。英到中采取剥洋葱的方法,抽丝剥茧,层层分离提取信息,而中到英又要侦查字里行间的内在逻辑,重塑结构,注重小词的大用。学习语言总是知易行难,功利心要少一点,耐心要多一点。

  • 作者: 沄鲤 发布时间:2023-05-28 23:35:22

    我直接用热水泡,我太懒了

  • 作者: 开门见猫 发布时间:2008-10-08 15:09:02

    和养猫指南相比,这本书一般了。。。


深度书评:

  • 小生意老板和大生意职员

    作者:魔公子 发布时间:2022-03-21 17:18:39

    *小生意人的经验

    The Top 10 Distinctions Between Mil

    评价人数不足

    Keith Cameron Smith / 2007 / Ballantine Books

    一个特别朴实的话题:小生意。

    你注意到没有,各种讲商业的书也好,商学院的案例分析也好,一般都是说的大公司、至少也是中等公司的事儿。

    如果要说到小公司,那也叫“创业公司”,立意高远,一般都是自己有个创新,别看现在小但是正在快速成长中,将来一定能变大变强。

    我们这里说的小生意是那种真正的小生意,比如说开个餐馆、家具店、施工队之类。这种生意的老板不叫CEO,员工没有期权,公司不怎么讲“愿景”,没有真正意义的创新,也基本用不上什么现代化的管理哲学,甚至可能都谈不上“品牌”。

    做小生意的老板们通常不会被公共媒体注意到,但是他们可能恰恰构成了“生意人”的主体。咱们想想改革开放初期那些企业家,恐怕都是做小生意起步,而不是一上来就以创业者的身份拿着商学院水平的、号称要改变世界的计划书寻求天使投资。

    你的身边可能就有做小生意的人,也许是同学或者以前的同事。你可能注意到他们的气质都很接地气,他们对“现代商业思维”的了解可能还不如你,有的明明已经赚了很多钱、自己还要亲自在一线干一些日常的活儿。

    那你是不是曾经质问过自己:他为啥就能赚钱呢?

    *

    我们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级员工,掌握专业技术,收入是社会中上水平,算是中产阶层。你们公司的CEO 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觉得跟他相比自己好像欠缺了一点什么。

    所以你更适合做个搞技术的员工。而你的一个小学同学,学历和技术水平都不如你,可是现在做小生意做得很成功—— 当然跟你们CEO 是不能比的,不过收入比你高得多。

    那我们要问的是,你这个做小生意的同学,和你们CEO 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是你这个员工所没有的呢?也许那个共同点就是企业家所必需的东西。

    也许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那个东西,比什么“现代商业思维”、什么“现代企业管理”都更加*基本* —— 因为后者都是可以学习的,而“那个东西”似乎跟学历无关,也许是人的个性决定的。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

    有个美国人叫基思·史密斯(Keith Smith),做小生意起家,感觉自己已经很成功了,又有一肚子心得,就写了本书。书名非常朴实,叫《百万富翁和中产阶级的十大区别》(The Top 10 Distinctions Between Millionairesand the Middle Class )。

    注意美国人说的“中产阶级”其实就是日子过得去的普通人,不像咱们中国人说的那么高大上。史密斯原本是个上班拿工资的中产阶级,最初业余时间做点小生意,后来开了个家具店,慢慢做大。

    在众多的百万富翁之中,史密斯并不起眼。他没有什么学术背景,没有引用商学院教授们的研究结果,也没有提到最新商业趋势,说的都是最简单的话题。但是这本书几乎是一出来就成了畅销书,后来还被兰登书屋买去了版权。

    史密斯提供了一个个人视角的观察。我先把他说的这十大区别给你列一下——

    1. 百万富翁问给自己赋能的问题,中产阶级问让自己失能的问题。

    2. 百万富翁专注于增加净财富,中产阶级专注于提高工资。

    3. 百万富翁有多个收入来源,中产阶级只有一两个收入来源。

    4. 百万富翁认为自己应该慷慨捐助社会,中产阶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捐助。

    5. 百万富翁为利润工作,中产阶级为工资工作。

    6. 百万富翁持续学习和成长,中产阶级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了。

    7. 百万富翁在计算之后,敢于冒险,中产阶级惧怕风险。

    8. 百万富翁拥抱变化,中产阶级被变化威胁。

    9. 百万富翁谈论想法,中产阶级谈论事情和人。

    10. 百万富翁考虑长期,中产阶级考虑短期。

    我相信这些说法你肯定已经很熟悉了。其实按学者的标准来说,史密斯的有些说法可能混淆了因果关系—— 人到底是先有了一定的钱才能有多个收入来源,还是先有多个收入来源才能有钱呢?严格说来你得拿数据证明才行。

    但是,史密斯的直觉仍然很有意义。特别是他本人发家的经历,很值得你了解。也许史密斯身上就有生意人的“那个东西”。

    *

    史密斯出生在一个下层中产家庭,父亲以向修车铺兜售汽车配件为生,年收入才两万多美元。可是史密斯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头脑。家里每天给他3 美元买午饭,他会用这3 美元买一大袋口香糖,总共30 个,然后拿到学校25美分一个卖给同学—— 午饭之前就能卖完。他会只花1 美元买点东西吃,放学带着6.5 美元回家。

    中学毕业后,史密斯跟普通人一样找了个固定工作,在一个高尔夫球场打工,每小时工资是5 美元。史密斯暗中有个梦想是当职业高尔夫球手,可是他的生意人头脑很快就战胜了他的梦想。

    高尔夫球挺贵的,但是人们如果打球打飞了,比如进了草地找不着或者掉到池塘里,通常就不要了。史密斯把这些球捡回来卖钱,发现比自己的工资还高了很多。

    史密斯决心以做生意为生。当时正好赶上政府对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大幅加税,导致氟利昂价格猛涨,史密斯的父亲就建议他倒卖氟利昂。这个生意特别简单。

    史密斯每天去一个地方批发一批氟利昂,批发价是200 美元一桶;回来之后就能以250 美元一桶的价格零售给私人。

    我觉得这个生意可能对史密斯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因为他注意到有个顾客,曾经一度每周都从他这里买10 桶氟利昂,而居然就不知道自己去批发!这个世界对有生意头脑的人好像十分友好。

    但是这个好生意也让史密斯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他每周赚够500 美元就不干了,剩下时间用来“享受人生”;第二个错误是他以为这个生意可以一直做下去。

    哪知道没过多久,氟利昂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史密斯学到的教训是有赚钱机会的时候应该抓紧啊……

    不过紧接着,史密斯发现从拍卖会上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很不错的旧家具,然后你转手卖到旧货市场就能赚到钱。这个生意做得也挺好,他后来干脆自己开了个家具店专门卖旧家具。这时候他的年收入从两万美元涨到了五万美元,而且结婚了。

    有一天史密斯在街上偶然看到一家地点更好的家具店要转让,进去一问租金并不高,于是他决定把店搬到这里。史密斯跟这个店原来的主人聊天,得知对方主要是卖新床,而那个生意比自己卖旧家具更赚钱。

    于是史密斯改卖新床。他的年收入达到了七万美元。

    有一次进货时候,他认识了一个专门卖沙发床的人,发现那个人的生意比自己的好很多。于是史密斯夫妇把生意定位在专营市场,只卖沙发床。年收入就此达到十万美元。

    当然中间有各种波折,后来他又做了些房地产之类的生意,剪断截说,终于成为百万富翁。

    史密斯说,如果他还在那个高尔夫球场干,工资大概会从当年的每小时5 美元涨到12 美元。

    *

    史密斯的发家史,在中国、特别是在现在,肯定是不容易复制的。美国愿意做那些看起来很短期、很不靠谱的小生意的人不多,才给史密斯留下了机会。

    但是我总结其中有三个规律,也许对所有做小生意的人都适用。

    第一,你总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生意机会。史密斯没搞什么特别正规的市场调研,他只不过喜欢观察,喜欢问,有些机会就这样问出来了。

    第二,这些机会常常稍纵即逝。等到市场形势变了,或者别人也发现这种机会了,你再想做就没有了。

    第三,成功者总是果断行动。

    我认为第三条是关键。要做一个市场中的player,你看到机会得敢出手才行。

    *

    咱们想想,有多少人,是按照这三个规律做事的。一般人都是按照固定流程做事,让干啥就干啥,自己不用想。也许这就是生意人的“那个东西”。

    上至大公司CEO,下至小生意人,没有一天到晚就盯着自己公司内部的,他们都是整天在外面跑,寻找下一个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爱谈论想法,他们愿意花很多钱去得到关键的信息。

    可是如果你不出手做一下,你就无法知道那是不是真正的机会。

    像我的毛病是我总是觉得市场是均衡的。你要跟我说现在有个倒卖氟利昂的机会,我肯定说那别人为啥不自己去批发,非得等着咱们干?我总是假设能做的事儿都已经有人去做了。

    而也许那样的生意机会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别人就算证明它成立,也一般不会说出来,说出来就不灵了—— 当然“说出来就不灵了”这句话也是我这个均衡主义者认为的,而事实上卖沙发床那个生

    意机会就说出来了,还继续灵。

    你只能自己去试试才知道。

    *

    但是你可千万别只听史密斯的,你也应该听听我的意见。下面这张图是美国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历经每一年的存活率曲线——

    横坐标是年数,纵坐标是每一年还剩下多少比例还活着。蓝色曲线代表经济萧条时期成立的公司,红色曲线代表经济增长时期成立的公司。

    我们看到,不管你这个公司成立的时候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你的存活概率几乎是一样的。20%的公司会在第一年倒闭,能坚持两年的只有60%多一些,而到第五年,就只剩下48.8% 的公司还在。

    开公司是容易的,坚持五年是困难的,做大做强更困难。所以史密斯的故事可能是个幸存者偏误,也许有很多生意人跟他一样的做事风格,但是没有他那么好的运气。

    做生意是有风险的,做生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事情。

    可是史密斯自有他的道理:如果你不做,那你就永远都不会是一个生意人。

  • 所有理解都是误解

    作者:绿山墙的安妮 发布时间:2010-05-24 22:59:04

    希望过高总是失望很深,读吴苏媚《我的他,我的她》就是这样的感觉。

    她的每一本书我都看过了,虽然没有她的博客好看,但还总是期待着下一本书。

    很久没有看过她的博客了,因为她总是和人捉迷藏,前段时间又意外看到,很开心。

    然后发现她出了新书,于是马上买来看。

    常常觉得出版商总是太低估读者的品味,取一个恶俗的书名来吸引读者眼球。

    因此总是想知道作者原来给的书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坚持己见,比如这一本。

    除了书名让人失望之外,文风也让人怀疑这是菊开那夜写的吗?

    语言就像一些杂志上软绵绵,温吞的,浪漫伤感的爱情故事。让人很不耐烦。

    简直就是恶俗的,我实在是很难把这本书和菊开那夜联系到一起了。

    读到后半部,因为那些极端的观点,才又找到她的影子,感到确实是她的作品。

    或许有点夸张,但我还是想说,这本书,她的才华没有了,尖刻还在,冷酷还在。

    或许比以前更冷酷了,长久以来得不到慰藉的那种冷酷。

    其实我喜欢她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文字很犀利,就像清凉的早晨。

    一天里温度最低的时刻,很清冽,很美,但是没有温度,因为得不到而更加迷恋。

    在她的文字里找不到温情,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讨厌温情里的腻味。

    我更偏爱温暖明亮,或者冷冽犀利,她有的是后者。

    她的冷静无情,喜怒无常,不知好歹,自以为是总是非常吸引我。

    世间的故事好像已经被人写完,再也没有什么花样,有新意的只是语言表达方式。

    同样的话,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感觉就是不同,一个普通俗套的故事也就有了新意。

    遇到一种喜欢的表达方式还真不容易啊!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这本书也是一个俗套的故事。

    童年被酗酒的父亲扼死母亲的女孩,恋爱中欲杀死相爱的男人和他死在最爱的时候。

    后来又被一个过气作家利用她的爱情来写作,她所信任的人不断失去,没一个留下。

    绝望之后去旅行,长长的旅行归来之后并没有变得温暖,宽容,豁达,乐观。

    而是更加悲观冷酷,没有寄托,没有什么期待,然后跳楼自杀了。

    看完这本书,心情被搞得非常败坏,觉得人生太没有安慰,很绝望,不如死了算了。

    看完这本书,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爱是唯一的救赎。是的,有爱,才会无恐。

    爱情才是生命最大的慰藉,是一切的底色,有了爱,才有了定力,处变不惊。

    还有就是觉得觉得,她其实误解并利用了旅行,因此才得不到救赎。

    很多人在生活被毁灭了之后选择旅行,希望找回自己,重建自我。

    可是就像书里面说的那样,你能找到另一个自己,但也许找到了也没有用。

    书上还说:真正快乐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扔在远方漂来漂去的吧。远方,也就是无立足之处,处处都不是自己的,只能一站一站地换。远方,也就是说无论走向哪里,东西南北都一样,所有的未知里都没有你真正想要的。

    这完全是对行走的一种误解,行走的人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逃避什么才去的。

    如果是要去逃避,利用行走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样当然感不到快乐。

    即使走得再远,回来之后还是空虚。

    只有热爱,行走才是真正快乐的,不断地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变得强大而乐观。

    这样才会获得爱和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绝望,没法活下去。

    书中的女孩,连续受到伤害,变得清醒残忍,冷嘲热讽,怀疑一切。

    甚至完全失去爱的能力,只能负担自己,没法考虑别人,甚至最后也无法负担自己。

    旅行归来变得更加冷酷,冷酷到再也不需要他人的怜悯了,甚至蔑视他人的悲伤。

    她认为前面也没什么,即使有什么也是一样望得到的事情罢了。

    因为害怕孤独才会和别人在一起,摆脱彼此的无聊,增加责任的约束。

    觉得这样的人生太悲哀了,让人绝望,简直无从去同情。

    因为害怕失去不敢去拥有,因此也从来不曾拥有,到头来就连失去的机会也没有。

    对我来说,宁愿拥有了再失去,即使用很多的痛苦去换取哪怕一点点的快乐也甘愿。

    起码曾经拥有过,体会过什么叫做惊心动魄,心醉神迷的爱情。

    飞蛾扑火的一瞬是快乐的。爱过,才算真的活过。

    像很多人一样,她心里也有两个自己在作战,不幸的是都失败了。

    内心那个自我脱离了现实去行走,可是即使找到了自己也没有用,因为她想要的东西永远失去了,并且也追不回来。那个在现实中坚持着的自我,最终也败下阵来,那个现实她无法融入,并且一再地辜负着她,不断挫败,不断丧失更多。直到最后,她没有什么可丧失的了,如果继续下去,她所拥有的只能成为负数,还不如就这样结束。有时候放弃就是一种争取,至少她不会再失去什么了。

    因此也不能说是误解和利用了行走,只是真的没有办法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心境的变化只能是生活发生了改观之后才能变化,一味的自我调节作用不会太大。

    如果生活向好的一方面改善了,即使不去主动调节,心境也会自然变化,乐观起来。

    付出得到回报,感情被呼应,得到尊重和关爱,相应地也会去回馈别人的。

    吴苏媚在后记里面说:旅行对于心灵创伤有治疗作用吗?有。但过度破碎分裂的灵魂始终是无法愈合的,如果走遍天地仍不能重建自我,只能坐在废墟里慢慢变成它的一部分。其实就算走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有你想要的东西,这里没有,那里肯定也没有,世界大同相差无几。何况,自己想要什么,未必真的清楚。德国电影导演赫尔佐格曾经说,我不应该再拍电影了,我应该找家疯人院去。我很迷恋这句话。我们又何必想象地狱的模样呢,如果灵魂被痛苦所浸染,那不就是已经在那里了吗?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绝望,觉得只有死路一条了,那就早点死了算了。

    吴苏媚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值得聪明人留恋,但是笨蛋呢,又不配活着。

    我们,到底是聪明人还是笨蛋,总是都是该死之人。

    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旅行回来还得不到救赎,还在为一些执念纠结。

    或者比之前还要虚无和空茫,还要悲伤绝望,即使有一场爱情,也无法拯救。

    因为她已经不再信任什么人了,更不会相信爱情。那真是无药可救的人了。

    因此,我还是强烈地感受到,爱是唯一的救赎。

    当行走只是一种爱好,单纯地对远方的向往,而不是逃避,心怀着爱,那么走得再远再久,总会有期待回来的那一天,总是有所牵念所眷恋,有想回去的家和等待的感情,或者一个怀抱,这样在路上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孤单,遇到美景时想要和他分享,不是被震撼之后感到内心更加冷寂和绝望。

    就像我,每当走到一些比较极致的地方,比如黄山上面,喀纳斯,禾木,四姑娘山下,婺源等一些地方的时候,总会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一起分享那一份喜悦的心情,快乐变得更加值得回味。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然,迷失时在路上可以找到自己,更快乐更豁朗更旷达地继续生活,去爱别人。

    不管怎样,我真希望在路上的人都是出于单纯的喜欢和热爱。

    很多书被要求有一个明亮的结尾,要让读者看到希望,至少不能绝望。

    可这本书却是黑暗的,看了只有绝望,沮丧极了,对于消极的人来说影响很大。

    但也实在没有办法粉饰,因为现实往往就是这样,绝不会迎合你的美好愿望。

    生命原本就是就是一场误会。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中评(342+)
  • 简单(427+)
  • txt(416+)
  • 无盗版(444+)
  • 无多页(66+)
  • 无颠倒(141+)
  • 二星好评(638+)
  • 可以购买(149+)
  • 收费(516+)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1-14 10:25:0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曾***文: ( 2024-10-23 11:50:0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曾***玉: ( 2024-11-01 22:07:1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苍***如: ( 2024-11-07 12:44:4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游***钰: ( 2024-11-06 19:09: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芮***枫: ( 2024-11-05 03:45:2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訾***晴: ( 2024-10-26 11:28:4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谭***然: ( 2024-11-13 06:56:5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融***华: ( 2024-11-17 01:40:5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4-10-31 01:43:3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通***蕊: ( 2024-10-27 15:15:3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